略論高等職業學校的信息教育

學識都 人氣:3.18W
略論高等職業學校的信息教育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知識總量急劇增加,其傳播、更新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信息資源逐漸成爲人類社會的首要資源。  信息化發展給社會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在21世紀,科技、經濟、文化、環境等領域的變化必然影響和要求着教育的變革。正如羅馬俱樂部成員E?拉茲洛在《決定命運的選擇》中所指出的"如果我們要增強人類對正在變化的環境的反應,就必須保證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最低限度的教育,都擁有相當自由和無偏見的通訊渠道,都能獲得有關的可靠的信息。"信息社會選擇了教育,而教育也離不開信息。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裏,知識與信息就象產品一樣頻繁地更新換代,人們如果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就無法及時利用這些信息,無法適應信息爆炸時代的高速度、快節奏,因此,我們認爲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應成爲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對高校學生進行信息教育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應成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早在197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統計局所編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把第五層次的高等教育第一階段的特點描述爲:"對所學學科中的理論性、一般性和科學性原理不大側重,花時不多,而側重它們在個別職業中的實際應用。故所列課程計劃與相應大學學位教育相比,修業期限要短一些,一般少於4年。"這個階段被稱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此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根據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對國際教育標準分類進行修訂,於1997年將屬於高等教育的第五層次(高等教育第一階段)劃分爲A、B兩類,其中5B是"那些實用的/技術的"/具體職業的課程。不難看到,這正是我國近20年來高等職業學校所強調的培養目標,即培養高級職業技術型人才。  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是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傳授的教育,特別是着重進行適應社會發展和生產發展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術培訓,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職業技術、技能教育。這種觀點已爲高職的辦學實踐所證明,也得到廣泛的認同。培養目標的特性,使原本就帶有較強的工具性傾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在人類知識、科學方法精細化發展的今天,不得不設置更多、更專、更精深的專業以適應社會、科技和職業發展的需求。這種較強的"針對性"、"職業性"雖強化了職業技術教育"實用性"的特徵,但也使其在實施過程中因傳授知識的專門化與相對性,整個知識體系難免存在着較爲嚴重的割裂與異化現象。這種情況在知識急劇增長和分化的信息社會中表現得愈來愈加嚴重,這就造成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和別人競爭與合作時處於弱勢和不平等的位置,對他們的職業流動和全面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他們需要在掌握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拓展知識與溝通的能力。職業技術教育的特性在給高等職業學校帶來生存和發展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危機。  面對時勢,高等職業教育進行觀念的更新與教學內容、方式的變革是必要的。業內人士提出,其應對的辦法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一般認爲,除專業知識外,學生應具有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筆者以爲在這基礎上還有必要強調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作爲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學校理應將自己融入信息社會,着手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並着手實施。現實表明,高等職業學校實施信息教育是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必需。  一直以來,人們對信息教育的認識存在一種偏差,常將之等同於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其實信息教育不僅指信息技術教育(主要爲計算機教育),它包含着信息知識、信息觀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下面試結合高等職業學校特點展開說明。  與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有關的知識可稱之爲信息知識。在這裏,信息的獲取包括信息發現、採集與信息優選;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信息利用則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自我更新知識,用新信息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等)。結合高等職業學校特徵我們認爲,開展信息知識教育應以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爲中心,包括通信、傳感等技術)爲基礎,結合專業教育掌握信息方法(即用信息的觀點來分析自然和人類思維中的問題和矛盾,求得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最佳方案)。掌握信息技術與信息方法是信息能力形成的基礎,也是高等職業學校開展信息教育的基點。  與信息知識相對應的能力可稱爲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組織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對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高職院校學生雖帶有較明確的職業定向性,但作爲個體應在心理上構建一個開放的、全面的信息接受機制,以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第二,高職院校學生應能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利用信息科學理論對信息中的真僞、虛實、良莠進行判斷、評價和選擇;第三,應具有組織和保持信息的能力。因受基礎知識、學業年限、專業方向等的限制,高職院校學生更應強調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既是現代人必備的生活技能,也是新型勞動者必備的技巧。  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是信息教育的主旨所在,但信息觀念卻是信息教育的前提。我們以爲它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尊重知識的觀念。即形成"知識即財富"、"知識即資本"的觀念。不尊重知識、不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價值知識,就不能進入任何先進的職業領域,就無法完成高等職業教育的使命;第二,全新的時空觀念。走在時間前面不但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與社會經濟息息相關的高等職業院校的生存基礎,高職學校的師生有必要改變"慢工出細活"的時間觀,樹立"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懂得惜時如金;第三,未來意識。這要求人們能在瞭解過去、現在的基礎上根據事物發展狀況、規律,進行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從而對事物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第四,創新意識。這是信息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職業學校師生的客觀要求,具有創新意識的人能不爲傳統習慣勢力所左右,標新立異,提出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