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價值擬鏈構築未來競爭上風

學識都 人氣:7.22K
虛價值擬鏈構築未來競爭上風
一、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下虛擬價值鏈的萌生  
   價值鏈的概念是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Michael E.Porter (1985)在《競爭上風》中提出的,爲理解企業行爲和指導競爭行動提供了基本方法和結構框架。Porter爲了分析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同環節所創造的價值和所佔用的本錢,把企業經營活動分爲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並將其設計成價值鏈分析框架。價值鏈用來支持一般的戰略分析,同時也是信息系統治理的有效工具,價值鏈可以幫助信息系統開發職員識別信息技術給企業帶來的戰略機會。
  近年來,隨着因特網、數據庫、多媒體等爲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盛行,企業面對的競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地理界限、時間觀念、物質資源等已不再是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因素,信息和智力資本一樣已經成爲信息時代獨立的生產要素。價值創造越來越構建在知識、信息、數據的基礎結構之上,價值鏈的研究也從物理價值鏈轉向了虛擬價值鏈,虛擬價值鏈成爲分析信息技術給企業治理帶來變化的工具。在虛擬價值鏈裏,價值的創造不僅通過創造物理產品的物理價值鏈來實現,信息同樣參與了價值的創造,有時甚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充分開發利用虛擬價值鏈,更有效地爲顧客提供信息增值服務成爲企業成敗的關鍵。
  二、虛擬價值鏈內涵與特點
  
   (一)內涵
  波特的價值鏈模型只適用於在市場場所中競爭的企業,目口使包含信息方面的內容,也只是將信息看作是價值增值過程中的輔助成分而非價值本身的源泉。哈佛商學院的兩位教授Jeffrey Rayport和John Svlokla於1995年提出了虛擬價值鏈的概念。他們以爲,在信息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進行競爭.一個是治理職員看得見、摸得着的有形資源世界,稱爲“市場場所’,另一個則是由信息構成的虛擬世界,併產生了電子商務這樣一個新的價值創造場所,稱爲“市場空間”。這兩個不同世界是通過不同的價值鏈開展價值創造活動, 前者通過 “物理價值鏈”(Physical Value Chain,PVC),目0運用傳統的物質資源來爲顧客生產、加工有形的產品或提供具體的服務;後者通過“虛擬價值鏈”(Virtual ValueChain, VVC),即通過對信息的收集、組織、綜合、選擇和發佈等來爲顧客創造無形的產品或服務。
  企業在市場場所和市場空間中的競爭規則並不相同。一個在市場場所中取得成功的企業未必能夠順利進進市場空間中,由於它在物質世界中賴以成功的方式或手段無法照搬到信息世界。Rayport和Sviokla提出的虛擬價值鏈理論,用以指導企業如何在市場空間中進行有效競爭。他們以爲,價值鏈中的每一項價值增值活動都可以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市場場所中基於物質資源的增值活動,而另一部分是在市場空間中基於信息資源的增值活動。物質增值活動構成了傳統價值鏈,而與此相對應的信息增值活動則獨立出來構成虛擬價值鏈。企業在市場空間中的競爭上風體現在如何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進行信息增值活動。
  (二)虛擬價值鏈的特點
  (1)非物質性,在虛擬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上,價值活動的對象是信息,而不再是物質資源。對於處於市場空間中的企業,土地、勞動、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不再是主要的制約條件,信息加工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物質資源相比,信息資源的豐富性與易獲得性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本錢,使企業能夠以很低的本錢甚至零本錢對信息進行加工利用。(2)靈活性.虛擬價值鏈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可以對信息進行靈活、多層次和不同類型決定了企業經驗與技能的難模仿性,這種難模仿性又使得虛擬價值鏈在保持企業競爭力方面具有持久性。
  
  三、虛擬價值鏈模型
  
   Rayport和Sviokla固然首次提出了虛擬價值鏈的一般概念,但並沒有就虛擬價值鏈上每一價值活動進行系統的分析,建立起適用性的虛擬價值鏈模型。治理者必須關注市場空間,將未加工的數據轉化成信息、知識,由於在虛擬價值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存在對信息的收集、組織、挑選、合成、分配活動。在這裏,我們引用一個虛擬價值鏈的一般模型,這個模型將波特的傳統價值鏈模型與企業對信息的加工、利用過程結合了起來。(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