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創造精神的培養

學識都 人氣:2.88W

【提要】馬克思主義不僅內在地包含着對創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創造精神培養方面發揮着獨特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要引導學生從着的實踐出發,解放思想,激發創造精神,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思維方式的統攝作用,從前瞻性、開放性、創新性等方面培養,塑造當代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創造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創造精神/知識

【正文】

隨着素質的推進,創造能力的培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和“三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和渠道,而且在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實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類的實踐活動是現實的感性的物質活動,是能動的創造性活動。創造性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本質規定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在地包含着對人類創造精神的高度肯定。的而非抽象的能動創造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則。

建立在科學實踐觀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高度肯定了人類的創造精神,而且在培養、塑造、提升創造精神方面發揮着獨特的作用。

1.解放思想、激發創造精神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要引導人們確立實踐的權威,自覺地尊重辯證法。馬克思指出:“辯證法是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版,第2卷,第112頁)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重視的指導作用,但不把理論當教條。從發展着的社會實踐出發,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啓創造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之一。因爲,創造精神總是與思想上的解放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要開拓創新,就必須從因循守舊、思想僵化的羈絆下解放出來。鄧小平曾尖銳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從這一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也是激發創造精神的思想武器。

2.爲創造精神的合理發揮提供理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科學實踐觀爲基礎,合理地解決人與世界、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自由與必然等一系列重大哲學難題,特別是科學地解決了合目的性與合性的關係,不僅實現了哲學發展史上的革命變革,也爲人類創造活動的合理有效發揮提供科學的指導。

人類的創造精神體現在各個活動領域,其成果有物質形態的,有精神形態的',也有二者兼具的。當代社會實踐的一大特點,是精神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強,觀念創造往往成爲實踐創造的先導,創造活動的自覺性日益凸現。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其創造活動不受任何條件的制約,可以擺脫客觀規律的支配。在物質生產領域,“沒有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麼也不能創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995年版,第1卷,第42頁)觀念創造,看起來似乎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但也要以特定的社會條件爲活動舞臺,並受精神生產規律的支配。人類作爲自覺的創造主體所表明的只是:他不再盲目地受規律的驅使,而能夠正確地認識和駕馭規律去實現自己的目的,實現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即人的內在尺度與對象尺度的統一。這種統一既是人作爲自覺主體的確證,也是人類創造活動合理性所在。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處處把內在的尺度運用於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同上,第47頁)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要引導學生從世界觀、論、價值觀的層面把握主客體兩種尺度及其統一,追求真、善、美,並自覺地將之運用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創造理想世界的活動中。

3.培養創造性思維

思維方式的變革是生成演化的重要條件。思維方式既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又受精神世界中諸形式特別是的。

哲學是精神世界的核心和靈魂。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哲學以其所提供的世界觀、論、價值觀 統攝着每一個自覺的社會歷史主體的精神世界,制約着其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其對精神的深刻把握,實現了哲學思維方式的時代性轉換,也將人類的思維引向更爲寬廣的創造性領域,顯示了強大的時代價值。

(1)前瞻性。在事物的過程中,過去—現在—未來構成一條相互聯繫、彼此作用的時間鏈。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通過把握其中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爲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創造理想世界提供了指導。

知識生產是人的積極的、面向未來的創造性活動。在知識已見端倪的今天,馬克思主義哲學,要造就創造性人才,就必須培養學生自覺確立前瞻性思維。不僅要觀照過去,立足於現在,更要放眼於未來,面向未來進行合理的規劃、建構,走出一條通向成功的自覺創造之路。

(2)開放性。與機械論和還原論不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現實世界不能簡單歸結爲自在的運動,而是一個由人蔘與的不斷生成開放的生生不息的過程。現實事物的發展存在着多種可能性,由此構成了人類活動的可能性空間。特別是在當代,隨着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要激發創造性思維,就要引導教育學生着眼於可能性世界,開拓思維空間,善於提出新思想、新觀點,設計解決的不同途徑和答案,並善於根據物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進行科學的認識、評價和選擇,探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創新性。當代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迫切要求思維上的創新;而創新的思維作爲巨大的精神力量又極大地推動着社會的文明進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教育廣大學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原則,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和更新主觀世界。用當代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武裝人,就是要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些思想原則入心入腦,成爲一代新人的自覺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