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的英譯策略

學識都 人氣:4.97K

在翻譯漢語的長句時,也應該適當地將其進行有機整合,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英譯策略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析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的英譯策略

 摘 要: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的翻譯是英漢互譯中相當常見的一個環節,做好旅遊景介文本的翻譯不僅可以加深旅客對於兩國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還可以促進景區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訪,從而達到促進文化傳播以及經濟發展的目的。本文以東湖風景區的介紹文本爲案例,主要探討了英漢不同文化背景下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的英譯策略。

關鍵詞:旅遊景點;介紹性文本;翻譯策略

近年來,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以及加入WTO、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一系列國際性盛典的舉辦帶來的各項機遇與挑戰,中國旅遊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頻繁的旅遊活動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來訪,鼓勵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來往。作爲對外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宣傳的地位則顯得愈發重要,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給旅遊資料的英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遊景點的翻譯是向外國遊客宣傳和介紹本國、本地的人文、自然風光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譯者既要忠實於景點特徵和文化內涵,讓外國遊客準確、全面地瞭解該地風貌,又要使西方遊客對譯文有良好的可接受度。漢英旅遊景點的介紹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語篇特點,而其語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約,是以各國遊客的閱讀目的、欣賞水平和文化背景爲基本參照的,因此在文體風格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要使旅遊景介文本實現其預期功能,譯者必須瞭解目的語讀者對該類語篇的閱讀期待,在保持基本意義功能一致的基礎上,利用刪減和改譯等手段在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上對原文進行調整,在信息上進行整合。在此,筆者以武漢東湖景區的介紹性文本翻譯爲例,着重分析其中所運用的翻譯技巧。

一、四字詞語的翻譯

中文的'旅遊景點介紹語言華麗,喜歡用四字結構渲染出詩情畫意,使人讀來朗朗上口、聲情並茂,但語義上往往多有同義重複現象,若直譯則明顯會使譯文臃腫而難懂。對於這種現象,翻譯時多用省略的手法,用客觀直接的表達,抽象概括出原文實質性內容,給讀者一個明確的信息。此外,這些四字詞語通常會用逗號隔開,相互獨立的,僅僅四個字就可以表現出豐富的意境,但在英文中若是也逐字逐句地翻譯則會使語句之間顯得沒有連貫性,其意境也會消失殆盡,因此在翻譯時我會盡量尋找這些詞語之間的共通之處然後將其兩兩合併,通過運用連詞、介詞和各類從句使之自然銜接起來,既增強其邏輯性,又不會顯得過於突兀。

例如在翻譯“萬傾碧波,清澈見底。層巒疊翠,湖山相映,綺麗多姿”時,我將前兩句合併,然後由碧波想到湖山相映,即碧波之上倒映出層巒疊翠的羣山,因此通過“above which there reflects…”引導出一個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使銜接顯得更加緊密和自然。雖然不如原文形式優美富於文采,但是不影響外國遊客的理解。

二、景點名稱的翻譯

景點名稱是地名的一種。一般來說應遵循‘音譯爲主, 適當意譯,兩者結合’的原則。東湖風景區的景點通常都包含豐富的寓意,尤其是名勝古蹟的命名,簡單的音譯無法向外國遊客傳達出必要的景點信息以及文化內涵。因此我基本上採用的是音譯、意譯相結合的方法。

例如,行呤閣Xingying Ge (Poetry-Reciting Pavilion),聽濤軒Tingtao Xuan (Listening-to-the-Wave Cot)。通過在括號內進行意譯使其既保留了原本的中文風貌又向外國遊客傳達出景點的基本意境。此外,對於中國古代的建築名稱,如“閣、軒、臺”並不能單純地按照其字面意義來翻譯,因爲有些命名只是爲了營造意境美,名稱和其所指之間並不相對。例如,通過查閱資料我發現,“鳳標”(the Phoenix Statues)並不是一個標誌,而是兩個相對的鳳凰雕像,因此“標”應當譯爲“statue”而不是“mark”;同樣地,“楚天台”(Chutian Tower)中的“臺”並不是一個平臺,而是一座塔樓,應當譯爲“tower”而不是“platform”。此外,景點名稱如屬漢語“單名”,爲了照顧音節和外國人的習慣讀法,最好把名字後面的“湖、山、園”等同時音譯出來,如果是“雙名”,則不必音譯後面的詞。因此在翻譯“楚城”時,我將它譯爲Chucheng Town,這樣讀起來也顯得更加飽滿。由於中外文化差異很大,各自歷史發展進程不一,外國遊客往往缺乏對中國地理歷史文化的瞭解,因此有必要適當地進行加註,爲其提供一些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識, 一是幫助他們理解, 二是以喚起他們的興趣。因此我在介紹楚城時用到了加註的技巧:Chucheng Town ( Chu is a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Wuhan region in ancient China)。

三、長句之間的銜接

在翻譯漢語的長句時,也應該適當地將其進行有機整合,通過分析句子之間的邏輯和語義關係,利用連詞、介詞和從句將其組合。另外,對於一些相同範疇的詞語,我認爲不需要逐字翻譯,只用將其上義詞羅列出來即可。例如,在翻譯“加以大湖之外連小湖,小湖左右又連湖”時,我沒有將“大、小、左、右”分別翻譯出來,那樣會顯得語句過於累贅,外國讀者也會感到一頭霧水,相反,用“size”和“side”兩個詞語將其概括出來會好很多,也留給遊客發揮想象的空間。此外,由於這篇中文原文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我在翻譯時也動了不少腦筋,想要儘量維持語言上的優美性。漢語靠詞彙出彩,英語以結構見長,因此我使用了大量的從句和長句,營造出排比的效果,在詞語的選擇上也儘量多變,力求優美。

參考文獻:

[1]楊敏,紀愛梅.英漢旅遊篇章的跨文化對比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1)

[2]郭瑞娟.文本類型理論與旅遊資料英譯[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4)

[3]康寧.從語篇功能看漢語旅遊語篇的翻譯[J].中國翻譯,2005(3)

[4]陸國飛.旅遊景點漢語介紹英譯的功能觀[J].外語教學,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