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

學識都 人氣:3.15W

網絡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閱讀知識,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通過網絡閱讀人數在逐年遞增,而傳統的閱讀方式卻在逐漸淡化,傳統閱讀方式的改變使文學作品被單純的消費爲快餐文化,違背了文學作品的精神愉悅和心靈衝擊的文化價值,因此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網絡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讓人們感受經典閱讀,實現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價值是當前漢語言工作者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融合

 【摘要】在如今的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和繼承也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不斷進步。作爲一名學生,筆者深知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對提升人們閱讀品位和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網絡時代,要注重漢語言文學與網絡的有機融合,通過經典閱讀與體驗,使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價值進一步突顯,發揮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體驗

我國經歷五千年的文明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典文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還蘊含着自由、奮鬥、個性意識等內在精神風範。人們只有深入地品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才能更深地體會它的精神風範。現如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逐漸改變着人們的閱讀方式,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的學生更加青睞於藉助網絡開展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這就要求我們積極促進漢語言文學與網絡的有機融合,藉助網絡帶來的便捷提升對漢語言文學作品文化價值的吸收。

一、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內在關係

1.1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存在着十分緊密的關係,網絡既能夠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積極作用,也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現就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之間內在關係加以闡述。首先,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越發豐富,使更多的人通過便捷的網絡實現閱讀,增加了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人羣。對於那些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許多感興趣的外國讀者也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閱讀,可以幫助他們節省大量的閱讀時間和購買紙質書籍的資金,也可以逐漸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品讀。

1.2同時,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具有無法替代的文化精髓,它能夠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使讀者在潛心閱讀後產生美的體驗,塑樹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就能夠使他們在正確的意識指導下對網絡環境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識別,真正將漢語言文學作品中的精髓進行傳承,文化精神發揚光大。其次,網絡與漢語言文學之間的消極作用。網絡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空間,它所呈現出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很多讀者通過網絡進行閱讀,雖然更加便捷了,但實際上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讀者也會大大降低閱讀的質量和效果,難以帶來紙質書籍呈現出的精神文化效果。

1.3甚至有的學生讀者本意是在網絡上閱讀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但點開互聯網之後各種新奇百怪的小說、遊戲就會勾走他們的“靈魂”,轉而去閱讀那些作品,輕輕鬆鬆就受到干擾。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人們的心都比較浮躁,很少能平心靜氣地品讀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同時,由於新時期的學生大多思想都比較獨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喧囂的網絡環境中,有可能對我國悠久而卓越的歷史文化產生懷疑的認識,不利於他們去閱讀、感悟,不利於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承和發展。

二、如何實現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有機融合

2.1網絡時代,各種新媒體的產生和電子閱讀方式的出現,使得文字形式的作品逐漸“失寵”,人們逐漸熱衷於音像類、有聲類的閱讀產品,這就使得那些視頻資源受到更多的青睞。如何將文字作品轉化爲視頻作品成爲網絡時代與漢語言文學的最佳結合點。如果通過網絡實現了文字與視頻的轉化,在有聲環境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大大提高,閱讀興趣會更加濃厚,閱讀效果也自然增強。

2.2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不妨調動和組織相關的社團舉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說書評比活動,進行現場全程錄像,再將那些評比出來的最佳說書視頻資料剪輯製作後傳到相關網站,組織和發動學生觀看,會受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學校和社團的`發動,踊躍報名的學生爲更好地表現,也會對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解讀上下更多的功夫,更深入地研讀和體悟,實現與作者思想的共鳴,這樣才能在說書比賽活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在精心準備的過程中,自然會對這一作品有更深的瞭解,更好的情感體驗,更能領會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所要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只有這樣,上傳的說書視頻纔會更有感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觀看。

2.3使學生產生對說書的興趣,同時也產生觀看經典漢語言文學作品視頻的興趣,使他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更多地閱讀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獲得更加美好的閱讀體驗,感受更加深刻的文化精神底蘊。除了將漢語言文學作品進行文字向視頻的轉化,還可以通過閱讀課堂舞臺化來吸引學生參與到閱讀中來。衆所周知:漢語言文學若以簡單的文字形式呈現,其將表現出較多的缺點,例如篇幅長、內容乏味等,無法有效吸引讀者的眼球。

2.4[1]如果我們進行從枯燥文字向舞臺化的轉化,就可以將枯燥的漢語言文學作品活靈活現、生動地展現給廣大學生,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覺衝擊,而且能在更大範圍吸引和帶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並留下更加深刻的閱讀印象。例如,有的教師就鼓勵學生將《雷雨》進行話劇演繹,不同的學生演繹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人物的心理,在更美好的舞臺體驗中體驗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文化精髓。這就要求教師大膽地鼓勵學生對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改編,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輔助完成文學名著的改編,各種燈光,音樂,背景等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

2.5[2]在此基礎上,通過角色定位,給不同角色的學生細品作品的時間,讓他們明白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徵、寫作意圖,要表達的思想,只有細細品讀、感悟,才能演繹的更加形象逼真,受到更好的舞臺效果,帶給其他學生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結束語總之,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受到不小的衝擊,只有巧妙利用網絡,將二者有機融合,才能實現經典的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傳承,才能提高每位學生的閱讀效果,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李登宇.網絡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簡述.新媒體研究.2016年第1期:36.

[2]樊星.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語文建設.2013年0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