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山水文學興起的原因探析

學識都 人氣:7.6K

山水中蘊藏着佛性,置身於山水自然間,可以親身體驗佛學中所闡釋的道理,以下是一篇探究東晉時期山水文學興起原因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東晉時期山水文學興起的原因探析

山水文學是在東晉時期新興起的一種文學現象,它的出現必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的創新離不開社會,可以說,魏晉時期的社會既阻礙了山水詩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山水詩的興起。

一、隱逸之風盛行

當時社會動盪,永嘉亂起,士大夫紛紛南渡,對文人1了外族的侵略,此時的文人已經感到了處於動亂時的身不由己與悽慘悲涼,因此產生了濃厚的“出世”思想,妄圖追求一種安靜、恬淡的生活,在山水自然間獲得心靈與精神的慰藉。當此之時,隱逸思想出現,使文人士大夫們可以從紛亂的社會中全身而退。西晉統一後,知識階層的生存危機略趨緩和,隱逸也不像以前那麼強烈。但此時卻興起了另一種隱逸,即“朝隱”:“朝隱使‘隱’和‘仕'的界限從理論上和形式上都消失了,朝廷與山林的距離從心理上消失了。只有在這種特殊的隱逸形式下,傳統隱逸中孕育的對自然山水的熱愛,才真正成爲蔚爲濃郁的時代風尚。人們進入山水,不全是爲了隱逸,還有陶冶精神。”[1]

文人大多因爲現實的失落和理想的失意而滋生隱逸思想。左思、張載就是其中的代表,投身山水,尋找精神寄託。《招隱詩》就體現了這種態度,“白雪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縱情于山水之間,得到的是心情的放鬆與閒適。所以隱逸對於山水詩的貢獻是很大的,山水無處不在,即使是普通人,處於山水之間,也會心曠神怡,不由自主抒發一下感情,更何況是內心失意、感情鬱結於內的士人。詩人將自己封閉在小天地中,恣意創作與享受,由此促進了山水文學的興起。

 二、玄學的推動

東晉的文學主流是山水與玄言的雜糅,玄言詩興盛於東晉,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爲主要內容的詩歌。

玄言詩的興起一方面是魏晉玄學及清談之風興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東晉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態有關。當時的文人視山水爲“道”,士人悟道談玄,喜歡在山水自然中放鬆自己的心情,達到最接近自然的狀態,從而做出許多與山水有關的大量詩句,進而悟出玄道。自然中無處不體現着“道”,所以玄言詩的描寫也有大量景物蘊含其中。玄言詩與山水詩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能說“玄言詩孕育山水詩”.玄學和玄言詩一度興起,山水詩的發展因而受到衝擊,可見玄言詩也曾阻礙過山水詩的發展。自然山水景物從人們觀照的對象轉變爲人們自覺的主位審美對象,有一個過程;同時,山水詩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它既是受魏晉南北朝時的玄學影響的結果,更是對以往文學成就的繼承和發揚,是人類自覺審美實踐的結果。[2]

山水詩與玄言詩應是相互促進、相互映襯的。以孫綽爲例,在《秋日詩》中寫道:“疏林積涼風,虛岫結凝霄。湛露灑庭林,密葉辭榮條。”借山水來抒情,此詩寫仲秋時節萬木蕭條的.景物和作者的感慨。“撫菌悲先落”寫悲秋之感,寓人生短促之意,“垂綸在林野,交情遠世朝”直抒厭世之情,體現了老莊的避世思想。玄言詩以老莊爲思想基礎,老莊主張無爲、逍遙,這正好符合當時士人的心態。山水詩中也多生成這種思想,所以可以看出老莊思想與山水詩的興起存在着一定的聯繫。

三、老莊思想的影響

一種新的文學現象的形成勢必與多種因素有關,對於山水詩的興起與老莊思想的關係,歷來存在爭論。“莊老告退,山水方滋”是劉勰對於二者關係的看法。這樣的看法似乎割裂了二者的聯繫,使二者對立起來了。“說山水詩是玄言詩的改變,毋寧說是玄言詩的繼續”[3].老莊並沒有告退,只是以另一種姿態存在於山水詩中罷了。像後來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謝靈運的詩文,既刻畫了山水,又隱隱表現出出世的思想與人生態度。隨着社會的變遷,士人心態的變化,文學中老莊的思想漸漸不表現得那樣明顯了,這就給山水情懷以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山水詩逐漸有興盛之態。況且,老莊思想大多是避世的、消極的,當時的文人若大多信仰這種觀念,就勢必不會對出仕抱有過高的想法,反而寄情山水,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領略山水,勘探自然之美,自然有了很多山水詩,山水之風日盛。所以,筆者認爲,老莊思想從側面爲山水詩的興起做了一個鋪墊。

 四、佛學的促進

在推動山水詩興起的衆多因素中,不可忽視的還有佛學。在魏晉時期的玄言詩的發展中,佛學在玄言詩的土壤上“散播新的種子,結出新的果實”,出現了佛理、玄理與山水相結合的形式。[4]

山水中蘊藏着佛性,置身於山水自然間,可以親身體驗佛學中所闡釋的道理。佛教徒與山水有着不解之緣,釋道安的弟子慧遠及其道友、文友,開始以佛入理,如慧遠的《廬山東林雜詩》,在寫山水遊樂的同時,抒發佛理。許多在學佛過程中難以理解的道理與意象,在山水中卻能找尋到答案。所以很多詩人在佛學中徘徊的時候,就會寄希望于山水,一方面能得到心靈的暫時解放,另一方面也能把山水與佛學聯繫起來,從中得到靈感。因此,大量含有佛學思想的山水詩產生,客觀上促進了山水詩的發展。

五、結語

山水詩的產生,標誌着人對自然美的認識加深了。大自然已經從作爲陪襯的生活環境或作爲比興的媒介物變成具有獨立美學價值的欣賞對象。山水詩啓發人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即美學的角度去親近大自然,發現和理解大自然的美,這無論在文學史上還是美學史上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5]

偏安的政局、玄學的興盛、老莊的思想,這些都在改變着東晉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着他們的處世心態。這種人生境界、生活情趣的變化,促使了文學創作的變化,從而產生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山水詩。

 註釋:

[1]韋鳳娟:《試論魏晉朝隱之風對山水詩的興起》,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第1期。

[2]劉從訪:《山水詩產生於玄言詩?》,語文學刊,2005年,第4期。

[3]王瑤:《中古文學風貌》,棠棣出版社,1952年版,第71頁。

[4]錢仲聯:《佛教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夢召庵論集》,中華書局,1993年版。

[5]袁行霈:《中國山水詩選》,中州書畫社,1983年版,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