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古代應用文的藝術奧妙

學識都 人氣:1.9W

《諫逐客書》是公元前237年,李斯爲阻止秦國驅逐外來人士而寫給秦始皇的奏議,是一篇有着濃厚論辯色彩、用詞極佳的說理議論文章。作爲書中之上乘,《諫逐客書》也是我國古代應用文的典範之作。研究古代應用文的寫作技巧對我們現代應用文寫作有巨大的幫助。《諫逐客書》集中體現了應用文目的實效性、主旨鮮明性、內容針對性、材料真實性、語言得體性,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掌握應用文合理得體的寫作技巧無疑會成爲一大優點。

論文:古代應用文的藝術奧妙

開宗明義,落筆入題

國君或皇帝都擁有着對上書者生殺予奪的權力,因此,奏議大都寫得藏鋒不露、委婉含蓄;或不留縫隙、處處說圓;或以屈爲伸、以退爲進。《諫逐客書》卻自成一家、開門見山。據悉,在李斯上書前,秦王就已下達了《逐客令》,令作爲公文中最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的文體,一經頒佈,任何人都必須遵循,拒絕執行法令,其罪當誅。而李斯運用避重就輕的策略,巧妙地緩解了這一鐵令帶來的尷尬境地。

文中仍停留在聞吏議的階段,這樣就只是自己也發表些意見罷了。這種說服是高效和有力的:第一,從秦王身上移開批評的矛頭,而針對大臣,這就避免了與秦王的對立衝突。第二,使自己躲開了抗命不遵的罪名,同時又爲秦王收回成命鋪好了臺階。竊用商議的口吻,顯得真誠而謙卑,讓對方易於接受,又能引發對方深思。所謂委婉得體,柔中帶剛,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而一個刺眼的過字乾脆明晰的闡發了自己的觀點,直白而中肯的點明瞭逐客的不當。既警示了對方,又很好的提綱挈領,抓住了要旨。因此,歷來被視爲鳳頭的範例

談古論今,實事求是

要想說服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舉出實例。文章圍繞皆以客之功這一論點,從歷史事實和社會現狀、先前明君和今日秦王、用物和用人的角度入手,正面諄諄說理,反面步步緊逼。此文之妙全在用逆用反,但見其輕便,不見其椎鈍。文章先從正面引述了先王們通過任用外來賢能人士來富國強兵,後又立刻回到秦國眼下逐客的事實,從而得出結論: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不怯不餒,利弊分明。

值得稱讚的還有選材之精當:一是以秦國爲立足點,精選秦王最熟悉的先君歷史來表述秦國的現實,親切又樸實;二是所挑四位國君在位期間都有顯著的政績,共同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三是四位國君都非常重視任用客卿,而客卿爲成就秦國的霸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總之,選材應該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完美程度。

《諫逐客書》由於事例平實,鋪墊充足,強化了對比的作用,因而得出了極爲有力的結論。在現代應用文的.寫作中,有一類請示類公文。即需要把所代表的集體或個人的情況和困難,或具體或概括如實地告知上級單位,必要時將不能及時解決而可能產生的後果說明白。注意切不可摻雜水分,有意傳遞虛假信息,誇大困難,否則就違背了公文寫作的真實性原則。

鋪陳誇飾,以美爲刺

在戰國時期,散文有了很大的發展。李斯汲取了孟子的論辯縱橫;吸收了莊子的善譬鏗鏘;浸潤了荀子的層次詞彙;採納了韓非子的文筆銳利。融百家之長,並加以發展和創新。《諫逐客書》運用排比對仗、優美鋪張,文辭修飾整齊,音節和諧流暢。如: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等句段,色彩斑斕,文辭富贍,均爲典型的鋪陳誇飾之筆,讓人目不暇接,大開眼界。加之選用整飭典雅的句式,讀來如江河波濤,酣暢淋漓,氣勢恢弘,頗有縱橫家豪壯雄渾的氣概。

迎合閱讀者的心態也是值得應用文借鑑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李斯巧妙地運用了以美爲刺的說服策略。大面上作溢美之詞,來滿足君主的虛榮心;言外之意行諷刺之實,讓秦王認識到逐客的錯誤,實在是一舉兩得。開頭先擺出一個竊字,先顯示謙卑的姿態,以順從秦王的強勢心理;然後羅列了四代國君任用客卿所取得的政績,此外李斯在行文中,特意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突出強調了秦的強大;第三段中更是將鋪張揚厲的筆法用到了極致。極力鋪陳奇珍異寶,這些寶物都是秦王征服諸侯統一天下的標誌和見證,秦的強大與富饒與它們的數量成正比。

心理學上,當一個人的想法被別人輕易否決時,極有可能爲了維護自尊而變得更加固執,排斥反對者的合理建議。應用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手段,要實現它的作用,必須將寫作主體和寫作受體考慮在內。雖然寫作主體在應用文寫作中發揮着主導作用,但應用文寫作效益的體現卻是受體對文字的理解和接受。儘管李斯的《諫逐客書》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全文並不是長篇鉅製,但時光流轉,仍廣爲流傳,特別是其特有的古代應用文之魅力令人歎服,堪稱經典,時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和啓示意義。我們應從當今出發,探討研究應用寫作的特點及規律,去粗存精,古爲今用,以前人優秀的應用寫作篇目爲基礎,結合社會現實的需要,在傳承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同時,爲我們的時代沉澱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