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8W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激發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研究論文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行爲習慣差,素養低,當前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普遍較低,有很多學生對於上歷史課都比較牴觸,認爲學習歷史是枯燥的,也不實用;有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瞭解歷史人物,知道一些古代真實的歷史故事,除了少數特別喜歡歷史的學生,其他的學生基本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學生僅僅只是爲了考試能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纔在考試之前突襲歷史。歷史學習的研究需要提供參考,大部分學生在潛意識中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學習歷史不過就是記一記,背一背,不像數理化有那麼高的技術含量。加之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學校需要面對來自學生和教師的多重難題。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是講得天花亂墜,而臺下的學生總是心不在焉、無動於衷,從而影響課堂效率。另外,部分學生總是在埋怨課後作業模式的單調,除卻背書和做習題,其它形式較少。而較多老師爲了能讓學生考出他們心中的理想成績總是樂此不疲,可是這樣的操作模式很容易挫傷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影響該學科的學習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初中歷史教科書僅僅是總結歷史的大概體系,缺乏敘事,缺少與學生的互動環節,教師利用上課的45分鐘實行填鴨式教學極大地削弱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作用下,熱衷於填鴨式教學、題海戰等,學生學習歷史進入背、練、考的循環模式,在這個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被扼殺了。

3、農村中學歷史教師在數量上比較欠缺,專業能力上也是層次不齊,有的甚至都是由其他專業老師代上的,這也直接導致了歷史課成績不高,學生歷史知識掌握不好。

4、觀念上,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都覺得歷史這一科在初中並不是很重要,佔中考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五十而已,所以從教師到學生都難免會覺得歷史屬於副科,沒有語文、數學、英語那麼重要。學生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很難對歷史產生多大的熱情。

我們應該看到,學生與教師的退步和進步往往是同步的,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往往需要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作爲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教師對待某一科比較重視的時候,學生自然也會將自己的學習力向那一科傾斜。事實上從我國古代的教學特點就可以看出教學和學習是同步進行的,學習效果也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夠事半功倍。課堂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捕捉,抓住學生的`學習靈感,對於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上課講授知識時,需要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挖掘學生潛力,教師轉變教學手段,用跳躍的思維引導學生努力聽講,在此,筆者選擇《激發農村初中生學習歷史興趣的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二、課題研究意義

我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大家孔子就主張對於學習,知道學習方法的人比不上本身就熱愛學習的人,而本身喜歡學習的人又比不上以學習爲樂趣的人。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想要取得好的成績,需要將學習方法轉爲對學習的喜愛,並進而將這種喜愛上升爲一種樂趣。可以看出興趣對於一個個體掌握新事物的重要推動作用。個體要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如果沒有興趣,那麼就只能是硬性的學習,無法真正的鑽研進去,也就更不要說發現其中的美了。反過來講,一旦一個個體對於學習充滿了興趣,那麼就會激發出其內在的學習潛能,促使其將全部的時間都用於鑽研當中。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這種內在的潛能來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

三、研究目的

在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研究當中,以刺激學生在歷史方面的興趣爲重點,一方面是我們要明白,調查農村初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現狀,應當充分明確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因素,知道學生爲什麼不喜歡學習歷史,並對症下藥,積極研究有效的方法,多關注一下相關的學術論文以及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查漏補缺,從而有效的引導農村初中歷史課的高效教學。與此同時,在研究方面,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要最大限度的借用現代教學手段,實現理論與實踐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四、研究內容

1、學生當前學習歷史興趣現狀調查的研究

(1)擬定調查問卷,實施調查、統計數據,情況歸類;

(2)召開學生學情彙報分析會;

(3)教師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2、影響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歸因分析研究

3、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對策研究

(1)提高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

(2)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

(3)教師藉助於平時的課間活動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行相應的方法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藉助於問卷調查的方式,確定學生不喜歡學習歷史的原因以及具體的影響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對症下藥,方法上要快、準、狠,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推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2、文獻資料研究法: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

3、經驗總結法:整理改進方法,針對“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一問題全面進行資料的蒐集,並篩選、分析、總結成論文,希望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們有效提升教學水平。

4、觀察法:對學生採用觀察談話的方法瞭解他們的學習的興趣。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當中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加以補充。

六、研究過程

(一)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確定課題及研究方案,開展理論學習,明確研究方向。

主要工作:

1、根據研究方案,啓動課題研究,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

2、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

3、進行問卷調查(一),並做數據分析。

4、進行課堂教學的試行;

5、積累相關經驗,收集相關資料,並小結部分成果;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6年12月~2016年4月)

主要工作:

1、觀摩課、公開課、歷史微課等的學習;

2、進行全面的教學與研究,積累成功經驗,將成功的經驗加以總結;

3、提出具體的課外活動的實施方案,付諸實踐,並總結;

4、進行問卷調查(二),並做數據分析,跟研究方案實施前的情況做對比,完成現狀調查報告

5、前一階段,對初步測試結果以及相關工作做出了很好的總結,提出進一步完善的計劃。

6、撰寫課題總結匯報材料。

第四階段:總結驗收階段(2016年5月)

主要工作:

1、整理資料,收集優秀教學課件、優秀教學設計和教學論文等,並裝訂成集。

2、分析研究,完成課題的總結提煉,形成研究報告,準備上級驗收。

經過大半年以來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

1、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

通過定期學習理論,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針對我校師歷史專業教師緊缺的情況,通過集體備課(指定主備人)的教研活動有利於優化教學工作。在主備人自學獨立,自主準備,過程中大家實現一場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共同商討出一個完美的方案,並且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各取所長。最大限度的將各自的優勢進行發揮,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方面可以實現跨越性的進步。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高主動性,在課堂上也就更能遊刃有餘,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

應該看到公開課的作用,教師在準備公開課的過程當中,雖然會有很大的壓力,但是也能夠實現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年輕教師缺乏經驗,在準備公開課時可以獲得更多歷練,迅速成長。

總而言之,集體備課,開放式課程活動的實施好處非常多。再往長遠來看,如果一直按照這樣一種方式進行下去,我們是不需要再擔心教師隊伍建設的。

5、學生的歷史成績明顯上升。

以筆者所任教的八年四班爲例:總數60人,在2015--2016年度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測試中,90-100分分數段有10人,80-89分分數段有23人,70-79分分數段有17人,60-69分分數段6人,不及格4人;2016年三校聯考段考90-100分分數段由10人上升爲18人,80-89分分數段有30人,70-79分分數段有4人,60-69分分數段5人,不及格3人。

八、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根據學校現狀(按學生成績高低分重點班、平行班),如何兼顧學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差異性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2、如何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中,既能增加課外內容(課堂播放微課視頻,小品,電影短片等等)之餘,又能兼顧學生的學習成績。

3、如何讓後進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始終是我們未能解決的困惑。

總之,我們正在研究的這個問題,儘管一些成績比較顯著,但在研究過程中,新的問題不斷出現,並在此存在各種難以迅速解決的阻礙,主要矛盾得到解決後,新的次要矛盾又接踵而至,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在不經意間就成爲了一個讓人難以解決的頭疼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善於發現,善於解決,善於總結,善於提升,從而在面對教學難題時有能力解決,並能夠藉此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