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識都 人氣:1.85W

一、關於對“培養善於思考的人”的內涵思考

基礎教育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1.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思維的差別。毋庸諱言,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是思維的差別,也可以說是思考的差別。有人思考得簡單,有人思考得複雜;有人思考得全面,有人思考得片面;有人思考得深入,有人思考得膚淺;有人思考得縝密,有人思考得粗疏;有人思考得遠,有人思考得近。只有善於思考,纔能有創新的行動。對於個人是這樣,對於國家也是一樣,一個國家只有善於思考的人多起來,纔有可能成爲“創新型國家”。

2“.不善於思考”和“善於思考”差別巨大。應該說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思考,但善於思考和不善於思考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善於思考的人,他的精神活動範圍一定是受到相當大侷限的,知識儲備一定是不足的,能力表現一定是不充分的,情感表現一定是不活躍和單調的,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一定是膚淺、簡單的。而善於思考的人則完全相反,善於思考的人的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都將更強,且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對人對事能基於科學的判斷,講求思維的目的性、邏輯性。其層次性更爲清晰,敢於表達自己的認識,不會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潭。大凡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善於思考的人。

3.成爲“善於思考的人”需要科學培養。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對人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訓練,使一個人成爲“善於思考的人”是必須經歷的有效途徑。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能力是可以培養和開發的,人的思維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學校教育,無論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還是“學會合作”,只有“學會思考”,形成“創造性思維”纔是最主要、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許多教育發達的國家,從幼兒園開始就十分重視這方面的培養,老師給孩子很多表述的機會,讓他們針對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己的經歷或者跟別人辯論。很多學校要求學生在小學四五年級時就能掌握科學方法的實質,這爲孩子未來的學習與研究打下很堅實的基礎。這與我們中國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別。如果把對這方面的培養一股腦地放在大學,而不是在基礎教育中得到重視,不講求培養的基礎性和連貫性,到大學再重視,一定是爲時晚矣!

二“培養善於思考的人”需要設定恰當的培養目標

目標是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標才能在教育教學方面圍繞“培養善於思考的人”而改變教學方式,創新課程體系、內容,爲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另外,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服務業的比例日益增大,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一定會發生深刻的轉變,對人的能力要求會逐步提高,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將會成爲主要需求。我們的基礎教育要着眼於此,要注重培養身心愉悅、健康的人,要把學生真正從爲分數而學習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要注重培養會思辨的人,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敢於懷疑,敢於批判,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關注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發展,爲將來成爲通才奠定基礎。所以說“,悅身心”“會思辨”“育通才”應成爲基礎教育的目標指向,並應努力付諸實踐。

1“.悅身心”是對生命的善待。“悅身心”對學生的直接指向是:愛生活、身心健、會合作、做好人。這方面強調的是讓學生做一個身心健康、快樂的人。讓學生主動融入生活,無論是家庭生活、學校學習生活、社會生活都能樂觀面對,做一個快樂的人。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人獲得人生的幸福,體驗生活的快樂,在快樂中體會生活的真諦,豐富人的心靈底蘊。享受快樂是一個人的權利,創造快樂是一個人的能力,陽光的人生不能缺少快樂陪伴,讓學生擁有快樂是我們教育價值的一種體現。這樣的目標,要求學校教育時時處處能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讓學生追求身心和諧之美,懂得追求生活幸福,培養學生與人正確交往的能力。做未來社會和世界的好公民。要讓學生從小明白,愛生活會快樂,身心健康會快樂,良好的人際交往會快樂,做個善良的好人會快樂。

2“.會思辨”是對思想的尊重。“會思辨”對學生的直接指向是:樂多思、能探究、敢懷疑、尋真理;這方面強調的是讓學生做一個懂思考、會思考的人,培養的是人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主探究,學會明辨真僞,不盲從、不迷信。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只不過是呈現的方面不同而已,對學生而言,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做一名善於學思結合的人十分重要,因爲思維決定人的未來。這樣的目標,要求學校教育要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和訓練學生科學的思辨思維,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建立正確的懷疑態度,主動探尋真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校要營造自由、民主的氣氛,爲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這種思辨能力,學校的教師必然要改變教的方式,學生也必須改變學的方式。學校要營造有利於學生思辨的環境,建設好學校思辨文化環境,打造具有思辨特點的課堂環境,開展好具有學校特點、具有思辨吸引力的教育教學活動,力爭讓每一名學生都形成良好的思辨品質,爲成長爲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礎。

3“.育通才”是對受教育者的期待。“育通才”對學生的直接指向是:興趣廣、有個性、重人文、通中西;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大量的通才,這種通才兼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的特點。通才要求一個人必須具有廣泛的興趣,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獨立的人格,個性鮮明,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瞭解東西方文化,並能很好地融合這種文化。這樣的目標要求學校要爲學生的合理教育需求提供服務,不斷擴充學校的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教學的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努力做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濃厚而廣泛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要科學麪對教育對象,因不同的思維模式而指導,因不同的興趣愛好而培養,因不同的學生而對話,因不同的學習週期而設計。這種目標體現了學生向未來發展層面的內涵。

三、學校要爲“培養善於思考的人”提供必要條件

“培養善於思考的人”需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創新改革,不斷反思完善,努力創造必要條件。特別是在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上要敢於突破,使學校一切工作真正能從人的發展的客觀角度着想,真正按教育教學的真實客觀規律辦學。

1.課堂上要給學生善於思考的引導。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啓迪智慧、培養頭腦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我們的課堂如何引導學生善於思考,是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不容迴避的問題。多年以來,我們的大多數課堂教學仍然沒有從傳統的授課方式中走出來,人們所倡導的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總是變了味,走了樣。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究的學習精神,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往往被忽視。“培養善於思考的人”必須轉變我們落後的教學方式,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真正讓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迴歸於學生,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給每一名同學表達和爭論的機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課堂上提倡自己思考,自己找問題,讓每名學生思考的火花都能噴射出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思考,帶動學生敢於懷疑和審視,讓每名學生都做善於思考的主人。

2.活動上要給學生善於思考的空間。學生離不開活動,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但從目前來看,許多學校活動的價值備受質疑,原因是活動本身意義不大,學生不感興趣,甚至可以稱爲無效活動。這些活動既不能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啓迪,也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往往是爲了某種“其他意義”,而不得不爲之,脫離學生生活,造成“教育浪費”。學校活動一定要精心設計,無論是人文類活動,還是科學類活動,都要考慮是否給予學生情感的陶冶和思維的啓迪,都要考慮學生是否有興趣。例如:某小學舉辦一次航模比賽,其中包括“火箭升空”表演,比賽結束後,請專家講解火箭升空原理,之後學校開展一次火箭模型設計活動,學生踊躍參與。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善思”的大門被打開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得到了培養和提升。這樣的活動就是給學生留足了思考的空間,影響也是深遠的。

3.環境上要給學生善於思考的影響。環境對人的影響不言而喻,學校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善於思考的環境。學校要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給學生“善思考”提供必要的影響。人們經常用“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話”來形容校園環境建設的成果,如果換一種思考,我們能否“讓學校的部分牆壁向學生髮問”。如果學生每天走進校園都帶着思考,在思考當中尋求答案,展開他們無窮的形象力,打開他們思考的寶庫,那麼若干年後,這些學生必定能成爲善於思考的人。人類的每一項發明創造無不來源於思考,無不是思考的結晶,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思考力的競爭,對學生處處進行善於思考的影響十分重要,學校在這方面應多花些氣力。百年大計,教育爲本。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教育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從事教育的人也必須具有高遠的視野,充分認識到“培養善於思考的人”對於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深遠意義。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把“培養善於思考的人”擺在重要位置,並付諸實踐,使之與高等教育做到有機銜接。那麼多年以後,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能是興趣豐富、人格完整、頭腦健全的通識公民,思辨型公民,我們提出的創建“創新型國家”的目標纔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