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滲透和講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分析的論文1500字

學識都 人氣:1.1W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 有一些同學課堂上表現很優秀,但是到了和老外交流的時候,卻“quite at a loss (不知所措)”。由於英語國家與中國有不同的風俗,信仰,道德價值觀,歷史,等文化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又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障礙。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和講解西方文化知識非常重要。

英語教學中滲透和講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分析的論文1500字

一、在教學中注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教育的內容1.從日常對話的入手,讓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禮儀和禮節等文化。英語中的口語從稱呼、問候與告別、介紹、稱讚與應答、打電話、致謝到應答、道歉與應答、邀請與應答、請求、請客送禮、表達禁忌等到談論各種話題與中文表達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師不僅指導學生如何表達,而且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這樣表達,而這樣表達所反映的文化。有一個例子,一箇中國人有一次機會登上一艘豪華遊輪觀光,在酒吧檯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外國女士,她看看他後笑着說:“You have matches?”中國人一楞,回答說:“I’m sorry, I quitted smoking 15 years ago,so I have no matches.”她立刻會意到中國人誤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的說: “It’s a joke.”然後,他們就相互尷尬的笑了笑,走開了。其實you have matches?是個美國人非常普通的玩笑,這是外國女士看中國人兩手都佔着,就故意開玩笑跟他要火柴,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他需不需要幫忙。所以由於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東方人難以領悟西方人的幽默,而瞭解它們對我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是有必要和有幫助的。2.在對於詞彙,句子的語義講授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來掌握它們的其它涵義,並使學生掌握英語中常用的習語、 成語、俚語及典故的用法。比如說,在英語中當我們說一個人在“talk horse”是什麼意思呢?中國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而牛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們說一個人說大話、誇口的時候說他“吹牛”。那麼“吹牛”翻譯成英語應該怎麼說呢?應該是“talk horse”(吹馬)。英國文化是一種“馬”的文化,我們說“吹牛”,他們卻說“吹馬”。“talk horse”就是英語中的口語習語。

英語正如漢語一樣歷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習語、成語及典故等,它們或含蓄、幽默、或嚴肅、典雅,不僅言簡意賅,而且形象生動,妙趣橫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由於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們與文化傳統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從文化的角度入手來講解這些習語,成語, 俚語,及口語形式的習語,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在異質文化中的真實使用,從而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3.嘗試從文化的角度,講解英文實用文體的寫作。例如,東方人看了西方人的求職信, 會覺得難以接受或覺得其人狂妄自大。就是因爲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行爲方式。西方人在求職信中力求命中要害突出優勢,近乎咄咄逼人的程度,同時,西方人毫不諱言以前的不足,以此烘托出一種不斷挑戰自我的.能力。西方人求職之中比較善於逆向思維,用老闆/經理的立場去看待該職位,虛擬語氣的——If I were……而東方人寫求職信時,禮貌先行,必然含有很大的謙讓成分,東方人善於暗示自己過往的成就,以此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東方人求職的時候,着眼於自己能夠勝任該職位。通常是屬於主動語氣的——I can / could do .東方人的語言和思維結構裏面,沒有虛擬語氣。所以說中西方在寫作文體的不同與文化間的差異是有必然聯繫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要有跨文化教育這根弦,把它貫穿於長期的教學各個環節中。

二、如何進行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教育1.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文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交際法、結構主義教學法等教學策略,既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結構的等知識文化的傳授,又重視語言的使用技巧等語用文化的傳授,並且對融入教學各環節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西方社會風俗習慣和行爲模式的內容)多加以歸納整理,注重加強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幫助學生超越本土文化,從異質文化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並善於啓發引導學生去自己探索思考,總結異同。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其用英語思維語言的能力。在練習口語時設計出有意義的和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交際場景讓學生練習口語;在單詞、詞組、語言點的教授中多提提其與其相關的常用的口語習語、諺語、成語、名言名句、典故這些內容不僅不會給課堂增加負擔,而且會使英語課生動有趣;在講解精讀課文時,多介紹相關文化,知識背景,不少課文涉及英語國家文化和歷史,我們可以因勢利導給予着重介紹,讓學生加以瞭解。2.充分利用各種方式, 渠道,手段讓學生體驗吸收異國文化堂和教材外。教師可以在平時教學中多收集有關英語文化的素材,故事、圖片、照片、實物等,其至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英語國家圖片、實物,讓學生了解這些國家的藝術、雕刻、建築風格和風土人情獲得較爲直觀的文化知識。其次,讓學生欣賞或學唱英文歌曲、來獲得文化知識,就是一條可行的途徑。歌曲常常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心聲,與人們的喜怒哀樂,能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格。而且可以用更有效的手段如英文原聲電影、電視節目、錄像、多媒體等給學生一個更爲真切的語言環境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民情習俗,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總之,英語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一樣,只要我們充分重視,並認真研究如何把相應的文化知識同步貫穿在課堂語言教學之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更加有效地進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