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職醫學院校社會保險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1W

一、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和實施

研究高職醫學院校社會保險的論文

(一)確定課程定位,優化理論教學內容

隨着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醫療保險實務人才需求的增多,社會保險實務課程功能從傳統的知識定位拓展爲知識、技能和創新並重,更加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實踐性和實效性。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改革以此定位爲導向,優化理論教學內容,根據基層醫療和社會保險崗位人員應具備的崗位能力要求,將該課程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介紹社會保險的基本概念、歷史由來,資金的籌集與運營等,使學生對國內外社會保險有基本的認識;第二部分對社會保險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工傷社會保險、失業社會保險、生育社會保險等進行深刻而詳盡的闡述,這部分內容學生在日後工作崗位中涉及較多,也是實踐操作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對社會保險的前沿問題進行探討,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村養老社會保險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國社會保險制度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教材中的部分法律條款相對滯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變化,將最新、最完整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組織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企業社會保險的繳納,新舊工傷保險條例的對比,養老社會保險制度的並軌,我國目前的就業和失業保障政策等。對於醫療社會保險制度這一部分知識,由於學生已經系統學習過了醫療保險實務課程,因此,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適當刪減,不作爲重點。

(二)改革單一講授式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前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方式仍主要採取“講授—接受”的模式。相對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及學生特點,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將啓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及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生育保險這一章節內容,在授課時首先展示女性從懷孕到產後42天檢查的5分鐘動畫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接着導入生育保險宣傳片,給予學生啓發。在授課過程中以案例的形式對比分析國內外生育保險條款,並設立相關討論題,如“奶爸帶薪休假,立法讓男性休產假,你支持嗎”。此外,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社會保險實務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將項目教學法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所謂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預先設計的一個或多個教學項目,達到練習或強化本階段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期初根據抽籤結果,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組成學習團隊,每組6—7名學生,並且推選1名學生負責各項活動的聯絡和開展。教師根據崗位能力需求及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多個項目,涵蓋養老、工傷、醫療、失業、生育社會保險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由學習小組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收集資料,合作交流,做出幻燈片,並上臺演示。通過這一系列的環節,學生由原先被動的學習和接受,變成了教學環節的主體。這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強調學生的團隊合作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其中起到引導、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室化的格局,從課堂、校園及社會三方面加強實踐教學

通過對高職醫學院校醫療保險實務專業社會保險課程的教學情況調查發現,該課程在實踐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多數高職醫學院校目前還沒有社會保險實訓室。社會保險課程實踐學時較少,知識和技能無法有效結合。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到社會保險實訓室的建立需要一定時期的論證和調研,我校先依賴於校內機房安裝社會保險業務操作軟件,通過計算機技術對社保中心進行模擬。在每一個社會保險項目理論講授結束後,安排2個學時的上機操作和工作流程模擬,讓學生在機房中完成企業或個人參保登記、繳費、變更等主要流程,從而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爲上機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對社保操作流程的感性認識。課後,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習小組,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校園資源,以圖片、板報或小講座的形式,宣講社會保險知識,靈活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打破課堂教學教室化的'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心理、社會交往等綜合能力素質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鍊和培養。此外,根據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授課計劃,我校在授課過程中安排8個學時專門組織學生到社保中心參觀見習,熟悉社會保險項目的實際操作過程,將計算機系統機械的操作轉變爲現實中與參保對象及工作人員面對面的交流。在大三實習階段,學生在醫院進行內外婦兒等科室輪轉後,根據就業需求,安排到當地社保中心頂崗實習,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獲取勝任未來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端正學習和工作的態度,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四)改革以期末考試爲主的考覈方式,實行過程考覈,側重考覈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

優化考試製度對改進教學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啓發學生學習等方面有着重要意義,是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我校在試點班級改變原有的以期末考試爲主的教學考覈方式,嘗試新的課程考覈標準,即採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等全程性多角度的考覈方式。其中學生自評佔總成績的10%,要求學生根據平時出勤、課堂表現和實踐操作給自己作出評價,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小組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習團隊開展評價,佔總成績的30%。因爲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小組教學幾乎貫穿始終,進行評價相對客觀。小組評價內容包括學生講課、見習、實踐操作、宣講等,由團隊成員互評、教師對團隊成員的表現及項目完成情況作出具體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教師綜合評價佔總成績的60%,包括學生出勤(5%)、課堂個人表現(10%)、2次理論及1次實踐操作作業(45%),突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等。

(五)改革校內教師單一授課的傳統模式,打造專兼職結合的優秀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在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至關重要,在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中也不例外。優秀的教學團隊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能指導學生較快掌握社會保險業務操作技能,把最新、最全的行業發展和需求信息帶給學生。爲此,我校從內部培養和外部聘請兩個途徑力圖打造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優秀教師隊伍。如鼓勵資深教師幫帶青年教師,並且從績效工資方面給予獎勵和支持;爲提高校內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安排教師寒暑假到相關保險機構培訓進修;從保險企業及社保中心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等。通過各種措施,提高校內教師教學水平,並且將行業專家實踐經驗豐富和校內教師理論能力較強的優勢有機結合,爲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優秀社會保險人才服務。

二、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評價和反思

在本次教學改革結束階段,我們對試點班級的4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本次教學改革實施的滿意率(包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達到了86.36%。90.91%的學生認爲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95.45%的學生認爲改革後的實踐教學模式很有必要,81.82%的學生認爲實行過程考覈更加透明和公平。通過社會保險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有效地促進了其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爲學生未來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改革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體現高職醫學院校的辦學特色,加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滿足社會需求;如何協調課堂和課後、校內和校外的關係,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如何細化學習小組成員分工,優化考覈評價體系等,仍然需要我們不斷思考、關注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