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畢業論文-談國有建築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

學識都 人氣:2.49W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談國有建築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
經營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有待於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企業通過經營管理創新,形成新的動力源,以激發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爲國有建築施工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經營機制創新,有利於激發企業活力     建築業屬高度競爭的服務行業,根據十六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行以“國腿民進”優化產權爲核心的國旗第二輪改革,將公有資產逐步從建築企業中退出,引入民營資產或其他優良資產,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盤活存量資本,擴大增量資本,是進一步煥發企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改革股權結構,調整企業內部股金比例,提高經營者和經營層的持股比重和責任意識,實行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入股,鼓勵經營、管理、技術骨幹持大股,把其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改進員工持股計劃,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內部股權交易市場,通過股權交易,使員工股向經營骨幹集聚;改變目前職工持股會的持股方式,待條件成熟時取消職工持股會,真正體現出資人到位,形成股權流動機制,並逐步完善股權管理制度;通過吸收外資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資本,引進其先進的理念、經營機制和內部管理方式。     以產權制度改革爲切入點,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一步規範法人治理結構,嚴格規範企業內部運作,提高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正確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規定,建立一系列議事規則及監督機制,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機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權責明確、協調運轉。股東會是建築施工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應充分行使其權力來決定重大問題,選舉產生董事會、修改公司章程,審議批准董事會、監事會的報告等。加強董事會建設,董事會處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樞紐地位,制定《董事會決策制度》等一系列具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發揮董事會在制定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資本經營、內部組織結構調整,藉助外腦,吸收專家的意見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檔次;加強對董事會的監督、評估,提高董事會的決策功能。監事會是股東會領導下的公司監督機構,建全監督制度,強化監事會的功能,依法對董事、總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行爲行使監督職權,保障股東權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國有施工企業改革創新的重心要放在激活機制上。當前國有施工企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弊端,不斷深化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就要現從改革管理機構入手,按照精幹高效原則,採取“定員、定編、定崗、定薪”,實行全員公開競爭上崗,擇優選聘,分流人員,精簡機構。在慎重穩妥地清理不在崗人員的勞動關係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勞務作業層與企業的分離力度,組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勞務公司,通過市場化的辦法,促使其走上自主經營、自我發展之路;全面理順勞動關係,管理人員也實行勞動用工市場化運作;在控股或參股子公司建立起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勞動關係,逐步鬆卸企業多年的包袱,促使企業輕裝上陣。     分配是激活企業經營機制的主要手段。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與市場接軌,體現績效第一的原則,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拓寬分配的思路與方式,重新設計企業的薪酬體系,按照效率優先的原則,充分拉開分配差距,實行貢獻與薪酬掛鉤,也給與薪酬掛鉤,效率與薪酬掛鉤,探索工資、獎金、津貼、股權期股、學習培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2、 組織機制創新,可以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組織機制創新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以調整組織機構和整合優勢爲主線,着力在經營管理體制上改革創新,從而建立與市場化經營完全對接,並同施工企業相適應的科學的經營管理體制。     創新經營承包方式,本着加大激勵與加大風險相結合,放開經營與強化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界定責權利關係,實行利益與風險對等,權力與義務並存的經營權租賃承包,在各單位承包班子足額交納風險抵押金,並對其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明確承包基數和承包時間,實行獨立覈算、確保上交、超額歸己、虧損自負、調動各方經營的積極性。實行經濟責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虧損的,嚴肅追究承包者的經濟責任直至法律責任。     企業內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經濟責任制,按照“全面責任制,徹底市場化”的要求,將一切可以按照市場化運作的管理部門推向市場,不能按市場化運作的部門強化經濟責任制,並把指責目標細化,總經理與各部門分別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以提高工作責任和工作效率。     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出售、租賃、兼併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第三層面的歸併、重組、剝離等改革工作。分別按照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員增效、激活機制的不同要求,對現有專業分公司採取不同的思路、途徑與方式進行改革,理順其產權關係,明晰市場主體,整合企業資源,組建“專、精、尖、特”,適應性強、機制靈活的各類專業公司。對涉及企業產業佈局及發展全局的,如對裝飾、市政、安裝、鋼構等經濟塊進行控股,組建成爲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增強其獨立運作和自我發展能力,從而在突出工程建築這一傳統主業的同時,加快這些領域的發展,以提高企業抵禦風險能力,全面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對企業發展影響不大,且體塊較小的,實行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經營者和技術業務骨幹持大股放開搞活,減人增效。     強化主業,分流副業,主動適應市場,積極慎重地推行生活後勤系統的改革剝離,妥善分流原有職工,促使其面向社會自主經營、自食其力,同時將企業有關職能與社會化管理對接。     3、 管理制度創新,壯大企業經濟實力     創新管理制度,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夯實發展根基的有效手段。爲適應市場競爭形勢,針對企業新的經營管理體制,按照《公司法》及國家、地方、行業法律、法規,重新制定各部門層次的職能標準,理清相互間的經濟關係和管理關係,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財務、資金、質量、安全、文明、設備等各項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檢查疏理,建立符合企業發展新形勢的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職責分清、賞罰分明,營造以制度管人,以規章管事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突出資金管理。強調資金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資金運用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和整體效益。在企業內部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對資金運作進行集中管理、統一調配、監督控制,所有資金進出均通過結算中心辦理,實行資金計劃調度使用,規範內部資金市場,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制定嚴格的用款制度,大額資金使用採取報批制,重點掌握工程項目資金的來龍去脈。積極推廣網上銀行系統,對企業內部資金運行進行實時監控,動態管理,與規範化的資金流程管理接軌,從而優化資金投向結構,提高資金宏觀調控和整體運作能力。     深化成本管理。堅持“企業是利潤中心,項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則,企業內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覈算和成本控制系統。加強項目成本的監管工作,落實成本控制責任制,實行材料採購和勞務隊伍公開市場競爭制;對項目部實行分段考覈,定期開展經濟分析,將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存在的差異,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控制和降低各項費用開支;加強監管審計,形成有效的檢查監督機制,以目標成本爲依據,從預算收入、主要實物量、價格、分項成本和資金等方面入手,開展對項目成本的'稽查工作;嚴格工程項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審計,採取有效措施,制止項目虧損。     落實項目管理。施工項目管理是企業效益的源泉、信譽的窗口,也是企業一切管理的落腳點。企業的管理重心應轉移到項目管理上,實行項目經理授權經營,建立起科學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組織體系,推行工程項目強制性標準和項目經理考覈獎懲辦法;強調過程控制,加強檢查監督,加大對項目部的運作控制及服務監督力度。總之,項目管理應以合同管理爲龍頭,以質量、進度、安全爲核心,以成本管理爲手段,以經營和社會效益爲最終目的,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制度化。     實行質量安全目標管理。健全完善質量安全體系的運行保障機制,貫徹實施三大管理標準,實行體系的一體化,通過三大管理體系的整合,將三大管理體系認證與企業的基礎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逐步解決兩張皮現象,進一步增強三大管理體系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全面落實安全質量責任制,結合開展創優奪盃和創建文明標化工地活動,加強安全質量的監督考覈。     加強合同管理。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人員,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對合同進行分級、分層、分類管理;建立合同簽訂前的申報備案制度和合同執行過程中信息反饋制度,並對簽約、履約進行過程監控,實行規範化、程序化管理。加強合同的索賠管理,凡因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失,落實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組織索賠。     嚴格聯營承包。實行分包聯營隊伍資格准入制度,加強對分包聯營隊伍的管理與控制,杜絕“一包代管”、“包而不管”現象,同時,收編經多年合作信譽良好、基礎紮實的聯營隊伍,擴大市場份額與整體競爭力。     堅持績效考覈。針對企業改制實際,建立目標管理考覈體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經營者資產經營責任制,以資本收益率、經營規模、經營效益、安全質量爲主要考覈指標,董事會與總經理訂立年度資產經營責任書,總經理分別與經營班子成員簽訂經營管理責任書,經營班子的收入分配與經營業績直接掛鉤。     國有施工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棋高一着,贏得發展,關鍵是緊緊抓住改革這根主線,牢牢把握經營管理機制中的關鍵環節,勇於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始終充滿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