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6W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認識到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重要之處。他們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在其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教育質量。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論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新課改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與問題

(一)學生學習被動。我們知道,被老師拖着學習是永遠比不上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的。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能一昧地將死板的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學習。對於小學數學學習來說,死記硬背並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鍛鍊,而教師一貫的領導則會使學生形成惰性思維,不願意通過自己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來得到相應問題的答案。這樣習慣於被教師帶動學習的學生在沒有教師帶領的情況下將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自主的安排自身的數學學習,從而影響自己的學習情況。(二)教學形式單一。在舊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形式往往較爲單一,通常是由教師單方面地將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做題並回答。而這種較爲死板的形式往往不能很好地激發出愛玩愛鬧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髮揮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學習並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這樣的情況恰恰是在要求學生髮揮主動性和自發性進行學習放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需要改變的。(三)過於重視考試。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之中,“學生的成績就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在大部分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會過於重視學生的成績。不論是平時的家庭作業或者是課堂測試中,許多教師都是以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爲出發點設置的。這樣就往往會使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快速提高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從而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和強化。

二、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在當今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之下,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由自己主導的課堂更多地交付給學生,使學生成爲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主體,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瞭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發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進行圖形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佈置預習作業並讓學生自行討論“菱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區別,由學生主動預習並認真思考,在課堂上向教師和同學展示他們得出的相關結論,再由教師進行細緻地講評和補充,甚至可以給予結論更好的學生以糖果之類的獎勵,以鼓勵更多的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和全面發展。

(二)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教師應該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取代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進行應用題的講解時,這裏以雞兔同籠問題舉例,教師可以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的形式,利用雞、兔、籠子的圖片和動畫增加小學數學學習的有趣性,讓學生更具體的瞭解“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集中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立相應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化抽象爲具體,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也可以強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進行加減運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物品,如零食、玩具等設置問題,“小明有3個棒棒糖,給了小紅1個,又給了小麗1個,問:小明還有幾個棒棒糖?”,而不是講解枯燥的數字算式,消磨學生的積極性。

(三)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績並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教師不能將學生的數學成績放在教學設計的首位,而是應加強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區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爲了培養所謂的“應試人才”而努力。教師在教導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的同時,要給予學生較多的實踐機會,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更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講授“長度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帶各式尺子,如直尺、捲尺等,讓學生自行測量自己手臂的長度、桌子的高度、椅子的寬度等,讓學生在學習長度知識,掌握“釐米”“分米”“米”等的區別的同時,對日常使用的物品也有更多的瞭解。

(四)強調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解決具體的問題,而不是以應試爲目的的。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不能將題海戰術作爲教學手段,追求學生數學分數的高低,而是應該鼓勵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中引入具體的教材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並瞭解到相應的知識在生活中是如何存在並使用的,從而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增強,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尋找身邊的長方形,如課桌、黑板、書本等,並測量長、寬,靈活運用面積公式得出相應的面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對學生對圖形、長度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有針對性地輔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

(五)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密不可分的,失去一個都會嚴重阻礙教學的有序推進,影響教學質量。由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小學數學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就教師而言,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深入瞭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和諧相處,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學生方面,學生應該化被動爲主動,認識到自己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積極地開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向教師反饋並尋求幫助,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4,(4).

[2]陳英和等.小學2~4年級兒童數學應用題表徵策略對其解決不規則問題的影響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6).

[3]胡春蘭.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學週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