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假日製度對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7W

現如今,大家逐漸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那麼制度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新假日製度對旅遊業的影響,歡迎大家分享。

淺談新假日製度對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淺談新假日製度對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篇1

【摘要】

一個國家的假日製度是關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如今,我國節假日調整方案已基本完成,新假日製度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將就假日製度的調整方案展開分析,探討新假日製度實施後可能產生的機遇和問題,提出關於新制度下旅遊市場配套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

新假日製度 旅遊經濟 旅遊業影響

自我國建立假日旅遊工作機制以來,“黃金週”制度的實踐使我國旅遊工作整體上改變了被動狀態,逐漸實現了積極運作,帶來的經濟利益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造成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2007年12月國務院通過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從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新制度具體方案及特點

新假日製度在不改變現有假期天數的基礎上進行存量調整。縮短“五一”長假,由此產生的假日調整到其他時間;增設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爲國家法定節日,各放假1天;將國家法定假日與企業帶薪休假相結合。新制度呈現出“1+2+5”的模式,即1個帶薪假期,春節、“十一”兩個7天的黃金週,以及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5個3天的小假期。

新假日製度呈現出長短結合、分散均勻、時間跨度更大、文化內涵更突出等特點。新制度順應了我國公民消費能力上漲、旅遊需求增加的趨勢,有助於中國旅遊產業的整體升級。

二、新假日製度的實施背景

過去近十年,“黃金週”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爲我國經濟生活的亮點,釋放了潛在的消費需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然而,黃金週制度也存在缺陷,使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集中休假使消費集中,交通、景區集中超負荷,價格猛漲,服務質量下降,旅客滿意度降低,對旅遊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人爲製造旅遊淡旺季,造成旅遊資源的浪費。黃金週的經濟作用減弱,帶來的成本大於收益。加之近年來將傳統節日列爲法制假日的呼聲高漲,新假日製度應運而生。

三、新制度對旅遊業的影響

2008年元旦作爲節假日調整後的首個小長假,已初步顯示新制度實施的民意情況。據調查元旦出遊不多,原因應該是和春節相距太近,更多的人選擇在家休息,春節出遊。從目前國內各大景區客房預定情況來看,春節出遊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旅遊項目更加豐富。經分析,新制度對旅遊業的影響有幾方面:

1.新制度增加了國內遊的比例,真正拉動內需。短線旅遊需求增加,農家遊/周邊遊/民俗遊等國內遊將大規模上升。旅遊活動範圍一般侷限在本城或周邊城市,有利於帶動大城市周邊經濟發展,特別是交通客運、餐飲娛樂等與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

2.新制度對旅遊淡旺季的界限更模糊。由於個人假期的靈活性和旅遊產品本身的不可存放性,傳統的產品設計及促銷規律被打破,盈利點將由長線遊轉移到短線游上,旅行社經營將更靈活,需要細分市場,重新策劃產品,在長短線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差異化調整。短線遊、休閒遊將深化發展,個性化旅遊逐漸興起,傳統節日休閒活動有望成爲新寵。帶薪休假制將促進旅行社行業,開發更細更有針對性的產品。這將帶來中國旅行社行業的升級。

3.新制度打開民俗路線新的經濟增長點。增設三個傳統節日爲法定節日並和雙休結合休假,使傳統節日的度假時間更充足、方式更豐富,新的消費需求開啓了新的旅遊營銷領域,進一步開拓旅遊市場,民俗傳統文化成爲旅遊業新的風向標。

4.新制度促使旅遊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新假日製度相對分散出遊,供需矛盾會得到緩解,有利於提高旅遊業產品服務質量,重新刺激市場需求。客流得到有效分流,旅遊季分散到四季,有利於合理利用旅遊資源和公共設施。這將給旅遊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

淺談新假日製度對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篇2

摘要:

我國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對旅遊消費需求、旅遊產品、旅遊經營管理、遊客出遊模式、旅遊服務質量等都產生了影響,對此旅遊企業應採取一些應對措施,而被取消的“五一”黃金週,應該考慮恢復,不僅將起到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也能夠滿足廣大民衆的休假需求。

關鍵詞:

法定節假日 旅遊業 影響

一 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社會背景及內容

(一)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社會背景

1999年,我國根據當時情況對節假日進行了調整,將全體公民放假的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3天,共10天。其中,新年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勞動節放假3天,國慶節放假3天。全年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了3天,使人民羣衆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有利於方便廣大羣衆安排出行活動、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法定節假日安排出現諸多弊端:

1.法定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

在10天的法定節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假期。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國家一年中安排多個全民統一放假的長假,容易對其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波動。由於黃金週的假日時間過於集中,使得交通運輸壓力加大,景區超負荷接待,旅遊業服務質量下降,不利於旅遊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2.傳統文化特色仍顯缺乏

我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長期的歷史積澱已經形成了一批世代相傳、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但法定節假日中只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元宵等傳統節日都沒有列入法定假日。這些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即使不能法定休假,民間也會自發組織一系列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生活與工作的矛盾。

3.法定節假日成爲主流

居民個人的出行包括休假、旅遊、探親等活動,本來應該通過各種不同長度的假期來安排。由於我國帶薪休假制度沒有全面落實,大多數羣衆只能集中選擇在公共假期出行,供求關係的矛盾也就凸顯了出來。

因此,近年來,人們對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的呼聲越來越高,建議對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增加傳統節日爲法定節假日,分散法定節假日安排。

(二)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內容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從2007年11月9日起,公開在網上徵集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的意見。根據這一方案,2007年12月,國務院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由10天增加爲11天,三個黃金週保留兩個,取消一個,同時將除夕、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四個民族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

新方案調整後,只剩下春節和“十一”兩大黃金週,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除夕等民族傳統節日各休一天,加上週末的兩天休假,則成了3天的中短假期。這樣,每年將出現2個集中休假高峯——春節(7天)、國慶(7天)以及5個集中休假小高峯——元旦(3天)、清明(3天)、五一(3天)、端午(3天)、中秋(3天),出現了法定節假日與週末連休3天的小長假、黃金週和個人帶薪休假並存的新局面。

(三)新的法定節假日的特徵

1.時間上分佈更均勻

調整前的節假日,由於集中出遊,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許多人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憊。從長遠看,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的正常平穩運行,也不利於旅遊業持續發展。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週變成了兩個黃金週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羣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也體現了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人們可以更從容地和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於人們的休假方式更豐富多彩和人性化。

2.注重民族傳統節日,順應人們的情感需求

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可以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讓這些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在我們的時代生活中延續和發揚光大。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增強中華兒女的情感認同、民族認同,順應了人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將傳統節日定爲法定節假日,將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使得中國文化和旅遊與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二 法定節假日調整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的影響分析

(一)對旅遊消費需求的影響

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對旅遊者的消費需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小長假的增加勢必使長線遊、短線遊的比例發生新的變化,人們將更加傾向於選擇短線就近出遊。在新的節假日方案中,中秋節、清明節這些傳統節日使人們旅行出遊時將更傾向於選擇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聯的線路。由於“五一”黃金週的取消,長線旅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對旅遊產品的影響

調整後的法定節假日,對旅遊產品也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中國有許多地區還保持着一些長達百年以上的重大節日民俗文化傳統,如清明假日,不少地方就結合清明掃墓踏青的風俗,推出了有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動,如放風箏、盪鞦韆、尋根祭祖等。隨着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健全以及家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大提高了人們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週末(小黃金週)出遊、城郊遊等短途旅行將更爲便捷、更爲頻繁。對旅行社而言,最明顯的就是其長短線產品結構的調整,大城市1000公里以內的郊區遊、農家遊、周邊遊等國內遊將大規模上升。

(三)對旅遊經營管理的影響

以往的經營管理較多地圍繞着黃金週,研究如何應對大規模人流的集中消費。旅遊企業淡季時由固定員工進行管理維護,黃金週期間僱用臨時工。實施新的節假日後,這就要求景區一年要經常搞活動、不斷有賣點,企業的經營成本要提高。對旅遊政府管理部門而言,以往也會針對黃金週推出一些特定的管理措施,如建立全國黃金週旅遊預報統計系統,對一些城市和景區進行監測。隨着五一黃金週的取消,對以往黃金週模式下的旅遊景點的宣傳方式、給旅行社的折扣、黃金週門票漲價、淡季降價等運營模式,將帶來一次大的變革。

(四)對旅遊出遊模式的影響

新的節假日方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天假期以及春節放假起始時間至除夕的節假日調整工作在增強傳統文化影響力、符合廣大羣衆過節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假日的次數,使節假日分佈趨向合理。將使旅遊者出遊時段的選擇更加理性分散,客流的空間、時間分佈將更加均衡。有利於人們的假日消費由集中消費轉爲“分散式”消費,可以更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

(五)對旅遊服務質量的影響

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將對旅遊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帶薪休假能夠全面落實,遊客在一年中精心選擇一週出遊,其幸福指數和享樂指數要求更高,自然比黃金週出遊時更挑剔,這就要求景區全年的服務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此外,出遊的分散均衡化,將使旅遊者的腳步放慢,慢節奏的旅遊已成爲一種時尚。提出這一倡議是與慢節奏對應的,則是對旅遊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

(六)對旅遊景區發展的影響

對旅遊景區自身而言,節假日調整要求其注重內涵發展,提升遊客的遊覽質量,旅遊景區的發展定位也要進一步與旅遊者的消費模式相適應。另一方面,從旅遊景區的空間分佈來看,出遊能力強的區域,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塘等地區的旅遊景區,將更多地吸引本區域範圍的旅遊者,或是地處大城市郊區的景區獲益將會更多。而距客源地較遠的區域和景點,比如中西部遠離中心城市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觀光遊、休閒遊還是其他形式的旅遊,其發展都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七)對旅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07年,我國旅遊收入相當於GDP的比重達到4.45%,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2007年國內旅遊收入佔旅遊總收入的比重達到71.29%,同比增長1.57個百分點。而節假日期間的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佔到了很大的比重。

2007年春節、“五一”和“十一”三個黃金週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合計,分別佔到了全年旅遊人次和收入的24.1%和17.5%,其中五一黃金週表現更爲突出,兩項指標占全年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0.3%和7.1%。2006、2007、2008年以來,三大黃金週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增速遠高於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黃金週的增速又遠高於三大黃金週。綜合以上數據分析,調整黃金週,尤其是取消五一黃金週,勢必給整個旅遊行業帶來較大的波動。

三 旅遊企業應對節假日調整的措施及策略

(一)加強中短線旅遊產品的開發

調整後的節假日,黃金週減成2個、小長假增至5個,一增一減將促使人們爲自己安排更多的中短途旅遊。因此,長線旅遊與短線旅遊比例發生了重要變化。旅遊者將更加傾向於近距離的休閒旅遊,以健康、放鬆爲主要目的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更廣泛的歡迎。因此,旅遊企業要結合各個小長假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更多3天時間的中短旅遊線路,充分發掘產品的休閒內涵,對原有景點推陳出新,搶佔中短假期這一新的旅遊主戰場,尤其是一些放鬆休閒類的近郊生態遊、省內休閒遊、農家樂旅遊等。

(二)積極發展傳統和民俗文化旅遊

新的節假日中,清明、端午、中秋、除夕、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因此,旅遊企業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滿足旅遊消費市場的需要,搞好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挖掘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打出響亮的民俗牌、文化牌、親情團聚牌,用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文化內涵和文化檔次增強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加強個性化的旅遊線路開發

新的節假日使人們在出行時間、行爲、方式、追求上更爲多樣化、個性化,這要求旅遊企業要進行個性化開發,不僅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還能開發新的需求。同時,旅遊企業還要通過市場細分與產品開發來尋找自己的服務對象和生存空間,塑造旅遊產品個性是大勢所趨,是順應假日調整後旅遊需求變化的重要方面。

(四)不斷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法定節假日的調整,使得旅遊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旅遊消費越來越具有理性。因此,對旅遊服務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餐飲、旅遊景區和旅遊交通等各旅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全面安排好旅遊者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的各個環節,爲旅遊者營造良好舒適的氛圍,使其獲得高質量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爲旅遊者提供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五)積極應對“散客時代”的到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隨團旅行對個性的壓抑,進而選擇了自駕遊、自助遊、半自助遊等自由出行方式,旅遊市場呈現出“散客化”的趨勢。新的`節假日的執行,“3天小長假”導致散客數量大大增加,加上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健全以及家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大提高了人們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週末(小黃金週)出遊、城郊遊等短途的散客旅行將更爲便捷、更爲頻繁,自駕、自助遊,將加快“散客時代”的到來。對此,旅遊企業做好應對。

四 法定節假日調整的得失分析與反思

(一)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積極意義分析

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週變成了2個黃金週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羣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流,相對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暫時起到了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有利於擴大需求釋放。再者,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賦予了人們一種特殊的情感內涵和情感需求,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使人們能有更充裕的時間來享受此節日,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增強民族凝聚力。

(二)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成本增加分析

“五一”黃金週存在的最大合理性在於:在帶薪休假長達12年不能落實的背景下,保障居民獲得休假的權利,滿足了人民對長假的需求,而改成傳統節日休假後,功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只有在長假中才能實施的事情無法進行;在我國城市化大幅推進的社會轉型期,全國範圍內的人口流動無比頻繁,取消了“五一”長假,施行3天小長假就意味着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少了一次返鄉或探親的機會。

(三)對節假日調整的反思——是否應該恢復五一長假?

1.多數民衆反對取消五一長假

據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調查顯示: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中最有爭議的就是“五一”長假被取消。當問及“您是否支持取消‘五一’黃金週?”時,21.5%的被訪者表示“支持”,9.2%的被訪者表示“無所謂”,多達69.3%的被訪者明確“反對”取消“五一”長假。一些民衆認爲取消“五一”黃金週,主要是擔心《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得不到有效落實,減少現有長假將影響長途旅遊、探親等活動,同時也會導致“十一”和春節假期更加擁擠,從而使得“十一”、春節面臨更大的出行壓力。

2.“五一”時節適合人們出門觀光旅遊

在“五一”這個時間段,正是春回大地、花草初綻的好時節,草木返青,漫山遍野春花綻放,城市鄉村處處都洋溢着春天的活力,無論是氣溫還是自然風光都很適合人們出門觀光旅遊。這個時候,趁着大假出門旅遊已成爲許多市民的計劃,取消了“五一”長假,把“五一”黃金週的時間縮短爲3天,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出行計劃,甚至會使很多人放棄出行計劃。

3.取消“五一”黃金週不利於整個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

2006、2007、2008年以來,三大黃金週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增速遠高於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黃金週的增速又遠高於三大黃金週(我國曆年來節假日期間的旅遊人次和收入情況詳見表2)。這表明中國居民旅遊需求通過黃金週得到了極大釋放。調整黃金週尤其是取消五一黃金週,勢必會給整個旅遊行業和我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據統計,2008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4個三天假期加起來,營業額都抵不上一個“五一”黃金週,利潤更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稱,2008年5月1日至3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894.07萬人次,同比下降了24.45%。

4.對恢復五一黃金週的爭論與期待貫穿2008全年

首先,假日改革方案出臺伊始,就有專家撰文質疑——“政府雖然對社會輿論做出了積極善意的迴應,但是對真實的民意並沒有做更深入的調研,僅僅是通過網絡來調查是極不科學的。所謂科學決策,就是要進一步對黃金週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效應做更科學的研究論證,絕不是根據一個漏洞百出的假日改革課題組的研究就可以輕率決策;所謂民主決策,就是面對莫衷一是的民意調查結果(主要是網絡調查),應該邀請國際上權威的專業調查機構(或者利用經濟普查的隊伍),組織一個具有科學性、說服力的大型民意調查,真實、全面地反映人民大衆關於黃金週的看法。”

其次,2008年春節假期遇到雪災,相當多的人回家不成,出遊也不成,“假期”無形中被“凍結”了。春節之後,就有網友和專家呼籲臨時性恢復“五一”黃金週,引來一片熱議。

第三,取消“五一”長假之後,人民大衆對“五一”黃金週的懷念情緒大增,媒體充斥大量報道。人民網的調查,在是否同意縮短“五一”長假的調查中,只有38.7%的人支持“五一”長假“瘦身”。

第四,國慶黃金週之前,有關專家關於“下一步取消十一黃金週”的言論,引發輿論大譁。另有專家針鋒相對地指出2008年“‘十一’黃金週果然如預言般井噴,成爲史上最火爆的黃金週!更重要的是,這次井噴是在今年一連串的天災人禍打擊了公衆的安全信心、大面積財富縮水打擊了公衆的消費信心、假日改革之後十一黃金週井噴預期導致公衆儘可能出行迴避的情況下發生的。2007年以取消五一黃金週爲核心的假日改革脫離了實際,已經被證明成爲事實。假日改革確有再度討論的必要。決策者應該知錯就改,恢復五一黃金週——把被損害的社會福利還給大衆!”“因此,在沒有切實有效的替代措施的情況下,哪怕取消一個黃金週,都不但不能‘分流泄洪’客觀存在的龐大出行需求,相反更是等於人爲製造大衆出行需求的‘堰塞湖’何況,在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國家,在城市化、社會轉型大幅推進的背景下,取消黃金週只能是以犧牲民衆的幸福與現實福利來暫時消弭矛盾,根本不可能解決所謂黃金週長假制度最突出的弊端——交通和環境保護的困境。”

綜上所述,“五一”黃金週應該重出江湖,通過黃金週旅遊消費將起到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對我國經濟以及旅遊業的健康發展都將具有重大意義,更重要的是恢復“五一”黃金週可以在不增加社會總成本的情況下,切實保障人民大衆的休假權和滿足其對長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