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當前大學生誠信現狀調查及教育反思

學識都 人氣:1.52W

論文關鍵詞:誠信 思想道德建設 價值 體系

試析對當前大學生誠信現狀調查及教育反思

論文摘要:誠信是支持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法則。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爲脫節、誠信評價存在雙重標準、誠信實施時利益至上等誠信危機現象。本文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誠信失約的影響因素,並且提出要在整個社會誠信建設的大框架下,積極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

誠信作爲人類的一種基本道德規範,不僅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而且是社會正常運轉、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六大報告強調:思想道德建設要“以誠實守信爲重點”。《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也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規範爲基礎,深人進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

一、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分析

爲了深人瞭解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增加誠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於近期對溫州地區部分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900份,收回有效問卷851份,有效率爲94.5%。問卷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樣本,調查對象覆蓋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本次調查基本能反映出廣大學生的真實情況。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誠信期望較高,但是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爲出現一定程度的脫節。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大家都願意將誠信與爲人、品質等聯繫起來,上升到道德的層面。在我們問及“誠信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的作用”時,49.6%的學生認爲作用很大,93.9%的學生認爲應該在現代社會繼續提倡誠信道德。數據表明,廣大學生對誠信的期望值是相當高的。但是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未能貫徹落實到生活細節之中,誠信行爲受條件和環境的影響明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僅有26.1%的學生會“在繁華的大街上,交警不在時闖紅燈”,但是“在小街口,四周無人時闖紅燈”的學生比例則上升到了48.3%。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反映出大學生誠信與否因時因地而轉移,誠信認識還沒有真正內化爲自律意識。

2誠信評價存在雙重標準。對人與對己的評價標準不同,關係的親疏遠近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判斷標準。據調查,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94.4%的學生十分看重或比較看重對方的誠信意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自己卻不能做到時時事事講誠信;在對周圍同學和自己的誠信狀況進行評價時,對自己誠信狀況的滿意度要明顯高於對周圍同學的滿意度;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對他人的失信行爲十分反感,但是在自己身邊的同學或朋友發生不誠信行爲時,有近三成的學生會“考慮到友情或親情予以原諒”。對人與對己的兩套評價體系,反映出大學生缺乏一種統一的誠信道德標準,對誠信也缺乏實質性的認同。

3.利益關係成爲決定誠信與否的一種尺度。“如果你要申請減免學費或困難補助,你會如實彙報你的家境嗎?”58.2%的學生選擇了“如實說”,38.1%的學生選擇了“基本照實說,稍微渲染困難程度”,還有3.7%的學生選擇的是“大肆渲染困難程度”。在我們所列的日常生活中最不誠信行爲的選項中,回答結果顯示依次是,“學校裏檢到錢包把錢花掉,把證件祕密的歸還失主”、“論文大量摘抄他人成果,不註明出處”、“收到100元假幣時,盡力把它用出去”以及“若無其事收下店主多找的錢”等。大學生對誠信行爲的認識還較多的停留在生活習慣方面,並且在非正當利益垂手可得的時候,大家的誠信意識十分薄弱。

4.誠信危機在大學生羣體中客觀存在,並且由於道德自律的.柔性機制和社會習慣的影響,失信行爲缺乏有效的約束和制裁。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83.2%的學生認爲誠信危機在大學生羣體中客觀存在,僅有16.8%的學生認爲不存在。在選擇存在誠信危機的學生中,大家認爲出現誠信危機的主要影響因素依次是“升學、考試、就業的壓力和影響”、“個人不注重誠信道德的提高”、教書者只管“教書”不管“育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普遍缺失對大學生的衝擊”以及“家庭教育中誠信教育的缺乏和落後”。67.4%的學生認爲我們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誠信行爲“部分得到了應有的懲罰”4.5%的學生認爲“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還有28.1%的學生認爲“沒有得到懲罰”。在問及沒有得到懲罰的原因時,45.0%的學生認爲“因爲它是一種道德自覺,難以約束”,29.8%的學生認爲原因在於“人們的懲罰意識薄弱,社會習慣如此”,14.9%的學生則認爲是“友情、親情等人際關係間的包庇”,另有8.8%的學生選擇的是“因爲缺乏法律制度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