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國文化的探討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9W

摘要:針對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失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有效措施及實施原則,並論證了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必然趨勢。

大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國文化的探討教育論文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當今世界EIL(EnglishasanInternationalLanguage即英語作爲一門國際語言)背景下的英語已經不再單獨屬於哪一個國家或文化。它有多種變體,提倡本族特色,如IndiaEnglish(印度英語)、SingaporeEnglish(新加坡英語)等。每一種變體都承載着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特點。這要求在英語教學中要立足本族文化,熟悉其他英語國家文化,以便日後減少跨文化交流的障礙。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現狀

與以前純粹語言輸入爲主的教學理念相比較,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非常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教學工作者們也逐漸意識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語言的教學離不開文化的傳授。雖然教師能夠將文化因素融入課堂教學,但文化教育的誤區仍然存在。“具體到英語教學實踐中,就是教英語,同時也要教英美國家的文化,以至於認爲這些國家文化的重要性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在不知不覺中將外語學習看成是和目的語文化同化的過程”。於是許多英語課堂只講英美文化、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提及甚少。有些教師則在教學過程中摒棄中國文化,貶低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甚至是將中國文化看作是英語學習的障礙,過分強調中國文化給英語學習帶來的負遷移。

根據世界全球化背景的要求,英語教學應當涉及以英語爲第二外語或外語等各個國家的多種文化,其中也包括我們的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跨文化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如果不知道如何用英語進行中國文化的表述,即便是再熟悉西方文化,在跨文化領域都只能單向接收對方信息,對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卻傳播無力。張爲民、硃紅梅對126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進行了用英語表達有關中國特色文化的測試。結果表明,受測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語轉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事物,對於列出的中國特色的詞彙或者話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受測者不能給出恰當的英語表達。由此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跨文化交際,中國學生只能處於被動地位。

二、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

“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不僅需要大綱編寫、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改革,更需要國家相關組織機構、教師和學生們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1.通過教學大綱的制定和課程設置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

雖然某些大學專業設有中國文化課或文化選修課,但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中國文化的機會仍然很少,英語反而是人人必修的科目之一。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制定上有必要納入中國文化教學內容,強調跨文化交際的同時指出掌握中國文化是提升綜合文化素質的必要因素之一。在開設“英美文化”、“西方文化”、“英美概況”等必修或選修課的同時也應開設一些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引導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課堂內容應適當融入中國文化因素,擴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其文化素養,培養他們用英語表達中國社會文化主題內容,爲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基礎。

2.通過教材編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

我國現行的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有許多都宣稱選材來自英美國家,標榜原汁原味,強調純粹的英語或美語。然而對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描寫實有欠缺。課堂上教師會利用其中的文章引入以英美國家爲代表的西方文化,向學生滲透西方社會的一些思想理念。然而爲了融入中國文化,在不改變現有教材主體形式的情況下,教材的編寫可適當加入介紹中國民俗、社會文化內容的文章。授課教師也可根據學生或教學的具體情況融入中國文化的講解,如利用中西文化對比等方法,避免單一的西方文化的滲透。在對比的同時,教師仍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態度。對待兩種文化要站在公平的角度,不能簡單地評價孰優孰劣,給學生以理解的偏差。

3.通過考試系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

在將西方文化納入各種考試之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中國文化的考察。雖然中國多年以來提倡素質教育,在教育的各個階段都實施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努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但是應試的影子仍然潛伏在廣大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小到學校的期末測試,大到全國性的英語四、六級考試都促使學生爲了爭取獲得高分或是過級單純的學習英語語言而忽略對文化的學習。教師以及學校也爲了通過率過分強調語言的強化練習而輕視文化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雖然近幾年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文化素養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但課堂上對文化的講解依然侷限於以英美國家爲代表的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隻字不提。中國以考試爲導向的英語學習依然存在,那麼利用考試系統增加中國文化內容來促進師生對中國文化的重視也不失爲有效手段之一。 4.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導入中國文化

如今許多高校都具備網絡課堂、多媒體教室、自主學習的平臺等一系列現代化設備,通過這些多媒體教學平臺給學生塑造一個多元文化的學習氛圍也是大學英語課堂導入中國文化的必要途徑之一。授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課堂給學生上傳一些體現中國社會文化的文學作品譯本的片段,如《紅樓夢》等中國經典小說譯本,甚至是張培基先生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等作品都是提高文化素養、促進英語學習的好資源。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給學生觀看體現中國元素的電影片段,如《花木蘭》、《功夫熊貓》、《BBC美麗中國》等英文電影或紀錄片。雖然這些電影並非中國製作,但由於取材於中國的傳說故事或是具有中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學生從中可以學到有關中國元素的英語表達方式,如稱謂、食物、中國功夫等。即使是播放英美國家的電影,教師也可以利用中西文化的對比,對學生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如在觀看《IamSam》這部影片時,教師可以利用其中中西方人們對婚姻的態度、對兒童的教育習慣以及監管制度展開討論,通過分析對比中西文化的異同,深化學生對中國社會習俗文化以及西方教育理念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同樣可以換個角度引導學生觀察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國,表現中國的,如《BBC美麗中國》裏是如何展現中國的美好河山、人文生活以及文化傳統的。總而言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授課教師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課堂。

5.通過提高授課教師文化素養導入中國文化

由於現在的英語教師大多是年輕一代,從本身成長以及受教育的環境來看很多人都缺乏中國文化的薰陶,不具備紮實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應當能夠通過各種渠道或措施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另外堅持閱讀中文經典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閱讀使人進步,只有大量閱讀才能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從而給文化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學校或者上層管理者要鼓勵教師學習中國文化,教授中國文化,把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6.通過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

課堂之外教師在介紹學生接觸英美電影、小說並熟悉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關注中國文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劃分閱讀小組,給每個小組佈置與中國文化相關的閱讀任務,並要求每個小組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定期交換學習心得,相互促進,提高中國文化修養。

三、大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國文化的原則

將中國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1.要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文化並渴望輸出本族文化的意識

積澱了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和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利用英語這門國際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一展風采。西方文化學的再好也不是中國學生的強勢話題,只有熟諳中國文化才能讓我們在與其他國家交流時建立自信並掌握主動權,讓世界瞭解中國人的治國理念和處事原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軟實力”。

2.要有文化平等的教育理念

目前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人民生活水平上都不能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但如果因此就放棄甚至貶低本民族文化的學習並不利於學生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相反,過分強調中國文化而忽視西方文化也不可取。教師在進行文化教學時應當指出各個文化的民族特點,可以對比其異同,卻不可強調孰優孰劣。

3.語言與文化的學習不能脫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只學語言忽視文化,然而更不能一味的追求文化素質的培養而忽略英語語言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時應當給學生介紹相應的英語表達方式以便今後學以致用。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提出要“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並表明“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語言學習的平臺,更應成爲學生認知世界的媒介,“要儘可能地利用語言載體,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西方社會文化等知識”。然而,在瞭解西方文化以促進國際交流的要求下,中國文化理應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中國已經爲自己在國際交流中佔有主動地位做出了努力,如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翻譯之爭表明國家以及社會對中國語言、文化的重視。從“Friendlies”,“Forward”到最終的漢語拼音“Fuwa”的翻譯過程滲透着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出去的強烈渴望。一味的學習西方語言和文化而忽視中國文化是無法真正走向世界並贏得其他國家的認可的。只有學習中國文化,宣傳中國文化,讓世界主動了解中國,纔是我們跨文化交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