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理論構建

學識都 人氣:2.04W

摘要:隨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可持續發展會計成爲目前世界各國會計界研究的熱點,並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可持續發展會計在我國纔剛開始起步。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入手,明確了可持續發展會計的定義,分析了現行會計體系與可持續發展的不適應性;探討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會計體系的構建以及理論。

淺議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理論構建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會計 理論構建

 一、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會計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 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含三個子系統,即生態持續觀、經濟持續觀、社會持續觀,各子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可持續發展對會計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生態持續觀要求會計覈算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內容,由此產生了環境會計;經濟持續觀要求會計覈算企業發生的各項成本和費用並儘量減少成本和費用,這是現行會計體系的主要工作;社會持續觀要求會計覈算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有關內容, 由此產生了社會責任會計。可持續發展會計是由環境會計、企業會計和社會責任會計組合而成的多元化信息系統。在借鑑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相關學科方法的基礎上,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有關環境和社會責任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反映,爲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以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與社會的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社會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二、可持續發展觀與現行會計體系不相適應

(一)現行會計目標與可持續發展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是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爲會計目標。對於投資者而言,提供什麼產品或勞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資本投入是否能得到所期望的經濟回報。在自然資源的`利用方面則以產品爲中心決定取捨,無使用價值或無價值的物質均作爲廢料,廢棄於環境之中,靠其自然消散、稀釋和分解,服從於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的目標。

(二)現行會計確認和計量規則與可持續發展的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目前主要採用貨幣單位確認那些用價格計量以及用價格交換的生產經營過程和結果, 忽視了本應作爲會計對象基本要素之一的環境和生態資源。根據現行會計體系產生的會計公式,不計算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不僅導致了虛誇的稅收,也忽略了經濟活動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損失和傷害。

(三)現行績效評價體系與可持續發展不適應

現行會計體系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績效, 進行環境保護投資的企業低估了其績效, 而沒有進行環境保護投資和考慮生態環境的企業高估了其績效。

 三、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會計理論結構體系

(一)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目標處於可持續發展會計系統的最高層次。利潤最大化不再是經濟治理的唯一目標,還應包括加強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使用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調整投資方向,加快科技開發,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產生新的環境消費觀念。

(二)可持續發展會計的基本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是一個獨立經濟實體。可持續發展會計主體應突破企業主體的範圍, 延伸到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如何覈算、反映企業活動給環境和社會所帶來的不利和有利影響是可持續發展會計的重要任務。

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假設。這些假設構成了企業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時間觀。持續經營假設指會計覈算以企業的持續性經營爲前提, 持續經營是可持續發展會計必不可少的假設。可以說,可持續發展假設是可持續發展會計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

(三)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核算對象

可持續發展會計覈算對象相對於傳統會計而言要寬廣的多。按照與現行企業會計覈算關係的密切程度可以將可持續發展會計覈算內容劃分: 爲實際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與社會事項和實際不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實際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 是指那些已包含在現行會計覈算體系中的環境和社會事項。實際不構成企業微觀經濟效益的環境和社會事項, 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會計研究和開發的重點,有助於反映企業經營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

(四)可持續發展會計確認與計量

自然資源按其自然屬性可分爲永恆資源、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對不同性質資源採用不同的會計覈算方法主要體現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面。永恆資源是社會資源,企業使用時不計入企業的成本費用, 而應按照其所替代的其他兩種資源所隱含的價值,即其“機會成本”,計入企業的潛在收益和社會收益中,同時作爲企業社會責任的增加。

對於人力資源可採用人力資源相關方法處理。由於可持續發展強調代際間的公平, 在確認收益和利潤時不能使用歷史成本原則。因此,在會計計量中應採用公允價值計價。由於各類自然資源可再生性、價值增值性等方面的差異,在確認其公允價值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防護費用法、重置成本法、影子價格法、機會成本法等。

(五)可持續發展會計的賬務處理

對於企業會計已經實際覈算的環境和人力資源事項, 可按照現有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進行覈算。在賬戶設置方面,可在現有會計科目下設二級科目來反映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的事項。如企業購入的排污設備,可在 “固定資產—環保設備”中核算;與環境有關的或有負債,可在“或有負債一環境”中反映;環境治理費用可在“治理費用一環境治理費用”中核算;與人力資源有關的會計處理, 可以借鑑西方國家有關方法進行, 並在表附註中說明;對於沒有實際覈算的事項,要增加一些科目,如環境成本、環境受益、社會成本、社會收益等。

(六)可持續發展會計的業績評價體系

爲了形成全面的指標體系反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除了日常的核算指標外,還應加入一些新的衡量指標。這些指標包括反映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指標以及反映發展權公平狀態的指標、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的指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