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園林植物》的教學改革與教學設計

學識都 人氣:2.74W

摘要:本文闡述了對高職《園林植物》課程的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兩方面對課進行了教學改革,並說明了教學設計過程。

高職《園林植物》的教學改革與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職《園林植物》 教學設計 教學改革

高職《園林植物》課程是 “園林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必修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爲學生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更好地選擇配景植物和進行園林植物生產與管理打下基礎,同時也爲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和專升本等做知識儲備。作爲先導課,它是進一步學好後續專業課《園林樹木》、《園林工程》、《園林規劃設計》等的主要支撐。課程的知識目標是從細胞、組織、器官和整體各個水平掌握植物的形態結構;瞭解植物生長的主要生理代謝過程;掌握園林植物的主要分科特徵及代表植物。能力目標是使學生使用專業術語描述植物形態;初步地指導園林植物生產管理;鑑別百種左右常見的園林植物。

一、課程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

《園林植物》課程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爲目的、掌握關鍵知識內容爲主線,從探索、實施“學做”一體化爲導向,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課程設計理念,通過教學團隊的調研和分析,確定課程設計思路。首先確定園林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再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確定本課程的項目與內容,構建特色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培養目標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教學改革

2.1教學內容的改革

園林專業主要職業崗位領域是園林設計、園林工程和園林植物生產管理三個大方向,園林設計方向和園林工程方向需要以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園林植物的鑑別爲理論基礎,園林植物生產管理方向需要以植物的.代謝生理爲理論基礎。在針對性的基礎上,緊緊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將《園林植物》的內容由原來的植物形態結構、植物代謝生理和園林植物分類三個模塊九個部分選取整合形成了植物形態結構與代謝生理和園林植物分類兩個項目六個任務,並且根據實用性原則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我們打破原來的教學體系,把植物形態和植物生理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整體的融會貫通。其目的是讓學生建立一種理念,即植物的形態結構與生理代謝不是孤立的兩個系統,兩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2.2 教學思路的改革

我們採用“經緯式”和“輻射式”的教學思路,將零散的教學內容融會貫通。“經緯式”思路以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教學內容爲經線,以各器官形態、結構和功能間的橫向比較爲緯線。兩條線索交叉構成知識網絡,使學生有全面、系統、清晰的知識結構。“輻射式”思路是以被子植物的分科爲切入“點”,再向裸子植物、蕨類植物等擴展,引導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這樣我們就把基礎課瑣碎的知識結構通過以點到面的形式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系統學習。

三、教學設計

下面以“楊柳科園林植物識別”爲例闡述教學設計過程:首先,佈置教學任務,展示楊柳科植物的圖片(特別是園林景觀中的應用圖片),指出學習目標 、重點和難點 ,明確學習任務。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實施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課本內容介紹、識別植物標本、再走出課堂,結合校園植物實體實現學習目標。設計意圖是由直觀到理性、層層深入、逐步展開,實現目標,同時培養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然後評價教學,通過小組代表發言、學生互評和教師分析等環節,引導學生總結楊柳科植物的識別要點 ,歸納出楊柳科的鑑定口訣。設計意圖是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空餘時間,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語言表達的全面性。最後是教學展開,在課堂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楊柳科植物的識別要點,分析其園林用途,並通過網絡平臺認識更多的楊柳科植物。設計意圖是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實踐中不能恪守某一種教學方法,應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受到智能的薰陶。

參考文獻:

[1]曹燕清. 園林植物環境實踐教學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2010(10):148-149.

[2]顧建中.等. “雙證融通、能力爲本”的高職園林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8(8).

[3]張伯敏 .高職教育課堂體系改革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