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問題分析及其處理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4W

賬務是指實現會計處理進行原始單證的收集、整理、記載、計算、結報等會計處理的具體事務,它要求規範、準確,保證會計覈算,會計監督和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問題分析及其處理論文 ,歡迎閱讀。

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問題分析及其處理論文

摘 要:企業向外部發送會計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會計報告,當前,財務報告流程對法律形式十分重視,而內容方面較爲匱乏,注意成本的控制,又缺少價值的認可與投入,對從前的經濟活動嚴格控制,而未來的活動不加註意,報表所表現的內容與需求不一致,內容含混,缺少次序。資產負債表和其他報表之間反應內容不一致,混亂,爲了解決這種關係狀態,必須從會計基本假設、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進行改革。

關鍵詞:財務會計報告;資產負債表觀;邏輯關係

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財務報表從簡單的“賬戶餘額表”發展到現在由三大報表組成的財務報表體系。與會計發展的歷史相似,財務報告的發展也是與一定時期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的,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顯露。

1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未能得到應用

對於會計的一項重要要求是形式不能蓋過內容,這是說其內容必須真實可靠,可用度高,所以在運行狀態下必須考慮的是經濟實質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法律形式來進行計算問題,所以,如果出現經濟實質與法律實質出現衝突的時候,要以經濟實質作爲優先選擇,但是現實生活爲了自保和簡介,常常用法律形式作爲主體,將其作爲會計處理工作的中心問題。

2 過於看重成本而輕視價值

成本代表資產的存量特徵,而價值則代表資產的流量特徵,聯繫到現行財務會計模式所繼承的傳統財務會計的特點--確定性、歷史的交易或事項、穩健性等可瞭解到,當前的會計工作辦法重視成本的計算而對價值比較看清是因爲顧忌財務報告本身是否具有可用性,然而提倡價值重視是關乎到財務報告的信息所具備的關聯性更高的方面上來說的,實際生活中,是否可靠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兩種關係要經過權衡。

3 對預測未來可能的經濟活動不重視

從FASB的會計要素定義就可以看出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下的財務報告或財務報表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記錄的彙總表。儘管其提出了會計目標是“決策有用性”觀點,但事實卻並非如此,而且這也和權責發生制的確認要求相背離。所以,我們應該從更基本、更高層次的會計理論--會計基本假設、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統一性的協調處理。實際上,對於過去的經濟活動過分重視而對當前和以後的活動作出忽視是因爲片面的認識了會計對象,把它當做簡單的,歷史的一種增值活動,而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增值能夠包含全階段,即包含了從前,當下,以及未來三個時間,這是問題的癥結點。

4 求圖體現資產負債觀而不是收入費用觀

現有財務會計報告的概念框架力圖體現的是資產負債觀而不是以損益表爲重心的收入費用觀。在財務報告之中並沒有始終如一地貫徹這一思想。例如,過分注意最終的利潤數據,對代表企業實際支付能力的現金流量狀況長期忽視。而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關心的是關於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時間、金額以及概率分佈的信息。

5 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內容的不完整性

完整還是不完整並不是絕對的,不過當前會計模式相對都不算完整,這與上面的財務報告所顯示出來的弱點聯繫密切,通常說有上述缺點纔有這一缺陷。它的缺陷還在於它的專有性不強,僅僅是一種共有性更強的報表。伴隨職業分析工作的開展,行業知情者正呼籲改變這一狀態,給出專有性的概念,希望工作的重點向着更細化,全面而系統的方向發展。

6 財務報表項目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的邏輯混亂

因爲評判和估計本身具有主觀性,會計流程是不具備穩定性的,如果單看資產的定義方面來講,解釋其內涵也具有一定隱約性,把過去經過的交易內容擴展,以贏得未來的有可能發生的經濟收益,它本身就包含了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不過,在負債表中的數字卻非常明確完整,實際上,現行會計模式中的權責問題如果是主要問題,就不可能缺少評估問題的產生,這一點要充分注意,即虛擬數值與真實數值的確定關係。

7 傳統財務會計模式下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內在邏輯關係的瓦解

作爲財務報表組成部分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資產負債表是提供企業在某一時日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其相互關係,藉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一種資源存量的報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複雜化導致企業盈利確認與計量的複雜化,簡單地依據期末、期初淨資產的對比來計算盈利已不合適宜,實踐中產生了對損益表的.需求,損益表應運而生,以此流量來反映淨資產存量前後變動的具體原因。

傳統的收益確認模式可以被概括爲: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與費用,以歷史成本爲主計量之,並將穩健原則貫穿於收入與費用的確認與計量之中。在收益確定模式中,穩健原則對前兩者的修正,使得實現原則與歷史成本原則已被突破。若這種模式能夠真正實現,雖然資產負債表以及利潤表的內容效果也許會有所減低,表現爲相關性的狀態變差,可比性同樣,不過上文所說的邏輯關係的有效性能夠保存,利潤表能夠反應缺少資本發生的交換帶來的各種變化,不過財會準則和實際情況對於上述模式的遵循有所減弱,進而發生了邏輯關係的不穩定狀態,利潤表對於企業時間開始和結束關係的解釋不再清晰,而各種數據之間的關係不再直接掛鉤。這將造成一定的數據失效。

另外,財務規範的差異性體現在會計規範和實務框架之間,一些不是公允價值的計算以及實行準則等先天因素使得資產負債和利潤之間的有效關係受到嚴重影響,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中、債務重組收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和以前年度會計差錯的更正也直接計人所有者權益中等。

總的說來,因爲當前財務報告的方法方式並不完整,應進行充分調節,具體措施要細化到會計確認,計算,記錄工作,不過,這些層面不是全部問題所在,還應當擴展到其他方面,否則會導致問題反應不全面,內在順序錯亂,因此,必須從大範圍來反應和說明問題,以更高更完整的形態理解和發現問題--會計基本假設、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上入手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方紅星.公衆公司財務報告架構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吳聯生:上市公司會計報告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山版社,2001.

[3]田昆儒.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的決定因素[J].南開管理評論,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