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加強對初中生終身體育教育的中等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3W

終身體育的概念從廣義上講,是指人類在生命的延續中爲適應不同環境追求高質量生活而不斷滿足身、心所需要的一種特殊文化的實踐過程。從狹義上講,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

淺談如何加強對初中生終身體育教育的中等教育論文

在當今體育教育界有多種體育指導思想並存,如:“技能教育”、“體質教育”、“全面教育”、“培養能力”、“競技體育”、“和樂教育”、“養護體育”等教學指導思想。要使體育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提高,並長盛不衰,僅靠上述一種或幾種指導思想是不夠的,它責無旁貸的就落在“終身體育”教育的肩上。終身體育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作爲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它的產生和發展對當代乃至將來的體育教育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做爲中學體育教師研究和探討終身體育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而對初中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點,對於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改進體育教學,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培養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

體育意識是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按照個人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認識,採取個人認爲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爲的心理活動。體育意識的培養是終身體育的出發點,學生體育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着體育教學的效益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因此,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是初中學生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爲此可採用逐步誘導的方式。

1.1 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樂趣,激發起對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21世紀的體育教學將是學生自發組織的“小集體學習”,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圍繞着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習慣來組織教學。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愛好見之於行動,而習慣則成自然,從體育教育的角度看,興趣和愛好需要導向和引導,而習慣的形成要有一個養成過程。初中階段是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而興趣,愛好和習慣又是形成終

身體育的必要因素,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當務之急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1.2 要在學校造成一種利於培養體育意識的環境氣氛。學校應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形式宣傳體育知識,弘揚奧運精神,通過對優秀運動員爲國爭光的拚博精神的宣傳,激發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宣傳參加體育活動與身體生長髮育的關係,參加體育活動與學習文化知識的關係等,從而讓學生了解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環境氛圍,加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的體育意識也就得到了加強,體育意識的加強,使學生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的一生都要不斷從事體育學習與鍛鍊,纔有可能成爲終身體育的學習者和鍛鍊者。

2.改進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素質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明確指出:每個國民的成長都必須經過學校教育這一過程,人們在青少時期所受到的學校體育教育,是其終身體育的基礎,抓住了學校體育,就抓住了全民的體育,無疑學校體育是中間環節,起着承前啓後的“橋樑”作用。學校體育教育不僅管學生“一陣子”,還要管學生“一輩子”。因此,改革體育教學,應以研究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方向轉化爲出發點,把教會學生掌握身體鍛鍊的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練”能力作爲歸宿。爲此,要求教師要做到下列幾點:

2.1 教師應樹立現代體育教學觀

2.1.1 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現代教學理論。21世紀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時期,世界各國的教育教學改革蓬勃發展,國內外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體育教育思想,這些思想對現代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2.1.2 體育教師要有創新意識。體育學科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學科,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教師的創新意識起主導作用,教師只有獲取成功的創新,才能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教師的創新意識還體現在爲學生創設教學環境,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另外,教師創新意識還應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

2.1.3 教師要有“主體”意識。教師的'主體意識,就是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組織教法,建立突出以學生爲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我鍛鍊身體的方法爲手段,以強身健體爲目的的新的教學體系。教師在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進行復雜的腦力勞動,選擇既先進又實用的教學方法,取得自己“精講”而學生可以“多練”的效果。“精講”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讓學生多參與實踐。教學過程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獲得不斷髮展。

2.2 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上。教師要改變過去對動作技術講解過細過多,而學生練習時間太少的做法,要求學生要觀察、動腦、多練習,在某些體育項目的教學中,可以把教師先行講解、示範,再讓學生進行實踐的教法改爲在教師未“教”之前,讓學生先行主動嘗試練習,然後再在教師指導下,邊練習,邊體會,使學生由被動機械的練習變爲在積極思維指導下的練習。教師在糾正學生錯誤動作時,不直接指出錯誤所在,而是通過點撥,經過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產生錯誤動作的原因,再進行糾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動腦和體會,相互間也可以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在“樂學”和“樂練”的氣氛中,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使學生自覺從事體育鍛煉的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