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國當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其演進趨勢

學識都 人氣:9.76K

摘要: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持續上升,第三產業比重總體上升的動態特點。雖然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產業結構演變的非均衡性特徵較爲突出,存在着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內部升級較爲緩慢、地區產業結構不平衡、地區間產業同構化突出等不足之處。由當前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情況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第一產業地位下降和第三產業比重提高是大勢所趨;第二產業仍然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相對穩定;高技術產業方興未艾,發展勢頭強勁;資源環境問題仍是“約束條件”,國際產業轉移將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探析我國當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其演進趨勢

關鍵詞:產業結構;演進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的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持續所佔比重上升,但增長幅度逐漸趨緩;

第三產業比重總體上升,但有反覆。這一變化過程基本符合產業結構趨向高度化的演進規律,與整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相適應。但由於歷史、體制等因素,當前的產業結構仍然面臨較多的矛盾和問題。

一、當前我國產業結構的特點

首先,從收入結構變動趨勢看,第一產業比重在不斷降低,第二和第三產業比重在不斷增加;從各產業收入增長的速度看,多數年份中第二產業增長最快,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低;從就業結構變動趨勢看,第一產業比重在不斷降低,第二產業比重相對穩定,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由此可見,第二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尤其是2001年之後,重製造業的比重加速提高,重化工業加速發展的特點十分明顯。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三輪以高增長行業推動經濟進入高增長週期的過程,形成了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規律。

自2001年之後,住宅、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訊成爲新的帶頭性高增長產業,並由此帶動了鋼鐵、機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間產品的行業快速發展;新一輪的高增長行業主要集中在重化工業和電子信息等技術密集型產業。

二、當前我國產業結構的突出問題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中國產業結構演變的非均衡性特徵較爲突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仍然很多。主要表現在:1.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糾偏”當前,中國產業結構仍不夠合理,第一產業勞動力過剩,第二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發展仍顯不足。中國現階段的人均收入水平略高於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但第二產業收入比重要高出這些國家,第三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從就業結構看,第三產業勞動力比重過低而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過高乃至過剩的問題仍然存在。

2.產業內部結構升級比較緩慢

第一產業內部農、林、牧、漁結構雖有所優化,種植業比重有所降低,品種優化,但科技的運用有限,農業勞動生產率仍較低,制約了農業的發展。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提高,對GDP的貢獻率基本上在60%以上,個別年份甚至達到70%;總量擴張明顯,但結構升級較慢;技術開發與創新能力不強,水平較低,增長質量不高;傳統產業比重過大,技術改造進展不大,高技術產業發展對工業結構升級及帶動作用較小。第三產業內部,總量偏小、比重偏低,發展水平滯後;新興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比重較大,而新興行業如信息、諮詢、文化、科研開發、教育、旅遊、房地產、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總的比重不足;就業彈性下降,吸納就業潛力尚未充分發揮。

3.地區產業結構不平衡

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增長速度和產業結構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各省市產業結構綜合分析,東部地區第二、三產業發達,佔GDP比重逐年增加。而中西部地區第二、三產業增長速度雖然也較快,但在全國的份額有限,第一產業的比重總體上還較高。

長期以來,西部地區由於相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區位劣勢等因素,經濟增長速度遠遠低於東部地區,表明了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4.“二元結構”、“三元特徵”比較明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比較明顯。另外,以信息技術爲核心的新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我國現階段的工業化特徵呈現出傳統工業化特徵與工業化高級階段纔出現的特徵相疊加的“三元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