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節目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8W

摘要:新媒體時代使中國電視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傳統的新聞、娛樂節目進入了緩慢發展的階段, 而民生節目卻異軍突起, 成爲了現今人民羣衆喜愛的節目之一。許多地方民生節目不僅收視率居高不下, 也實實在在幫助老百姓解決了許多問題, 但也有一些民生節目, 不僅內容缺乏實用性, 節目也偏娛樂化。

民生新聞節目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論文

關鍵詞:民生新聞節目; 娛樂化; 發展;

一、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現狀

(一) 民生新聞節目種類繁多, 少有爲羣衆做實事的

1995年《點點工作室》節目播出之後, 民生節目開始慢慢興起, 而《南京零距離》的播出, 更是開了民生新聞的先河, 該節目一經播出就以高收視率和豐厚的廣告回報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中國電視媒體由此掀起了電視民生新聞的熱潮。到現在, 各地方臺也開始紛紛主打民生類節目, 像山東電視臺的《民生直通車》、《拉呱》, 北京電視臺的《第七日》、《真情》、《幫幫忙》, 湖北電視臺的《生活·幫》等。電視民生節目主要突出平民視角、強調人文關懷, 由此獲得了大批穩定的收視羣體, 因此很多節目便打着民生的旗號, 吸引受衆的眼球, 拉高收視率, 卻忘記了節目的本質----爲百姓做實事。

(二) 民生新聞節目脫離其本質, 過度偏向娛樂化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出:印刷術時代步入沒落, 而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隨着印刷術影響的減退, 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構成公共事務的領域都要改變其內容, 並且用最適用於電視的表達方式去重新定義。[1]但我這裏想要說的不是電視的娛樂性, 而是電視把娛樂本身變成了表現一切的`形式和手段。電視使我們和這個世界保持着交流, 但在這個過程中, 電視一直保持着一成不變的笑臉。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電視爲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 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我們可以換種說法:娛樂是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表現形式, 不管是什麼內容, 採取什麼視角, 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爲了給我們提供娛樂服務。現今的民生節目所給觀衆帶來的, 就是以上我說到的娛樂化的信息和內容, 用娛樂包裝的方式來表現一些非娛樂題材的新聞消息, 他們不再只把重點放在民生上, 而是過度使用娛樂元素, 脫離了節目本身的性質

(三) 民生新聞節目內容狹窄

民生節目內容大多取自於民, 解民之急, 而就是因爲內容都是從百姓身上獲取, 使得節目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家長裏短、鄰里糾紛、雞毛蒜皮的小事, 這些瑣碎小事反覆頻繁的出現時, 人們的新鮮感就會慢慢耗盡, 時間久了之後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民生節目的報道往往止步於表象, 缺乏事件的深入調查和了解, 致使節目內容負於表面, 過於膚淺, 缺乏深度, 無助於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品位。就近幾年的情況看, 民生節目的選材越來越狹窄。

二、民生新聞節目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一) 提高節目的品質, 以民生爲主, 適當的娛樂性爲輔

民生節目在衆多節目中尚屬新生力量, 節目注重的是“民生”二字, 爲人民解決問題, 爲百姓生活提供便利是民生節目的主要目的, 而娛樂性則是調味劑, 在民生節目中不是重頭戲, 應分清主次, 把握好民生與娛樂的尺度, 注重節目的品味和質量。民生節目在幫助百姓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入娛樂來調節氣氛, 但卻不能忘記, 永遠要以民生爲主娛樂爲輔。當前, 不少民生新聞欄目爲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收視壓力, 挖空心思在選題、表達上迎合觀衆的收視口味, 與此同時, 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有人把民生新聞看成“低端產品”, 這樣的看法會影響電視民生新聞的整體形象與未來發展。

(二) 打造欄目品牌, 突出主持風格

品牌簡單的講就是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程度, 電視欄目品牌作爲一個特殊的產品, 包含了具體的節目, 欄目的名稱包裝以及節目提供給觀衆的附加價值等。欄目品牌的打造對於節目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一檔節目勢必要通過創辦品牌來增加宣傳效果, 這對今後節目的發展也是無形的資產。

主持人是節目的靈魂人物, 一檔節目的好壞取決於主持人的文化修養和內涵。觀衆會因爲喜歡某位主持人而喜愛這個欄目, 反之, 也會因爲厭惡某個主持人而放棄收看這檔節目。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主持人, 對於強化電視欄目品牌至關重要。節目主持人是欄目品牌的代言人, 是構成品牌的人格化符號, 應當作爲無形資產加以培育和保護。

(三) 藉助新媒體進行節目宣傳

如今, 電視欄目的宣傳推廣借力新媒體平臺已成爲一種全新的推廣手段。一方面, 新媒體可以爲電視欄目的製作提供全新技術保障, 擴大電視欄目的影響力;另一方面,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競爭中優勢互補的成效越發得到受衆的喜愛和追捧。隨着科技的進步, 人們對於新媒體的使用也在逐漸增加, 而使用新媒體進行宣傳將會大大增加宣傳的力度, 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新媒體的推廣將會形成獨特的品牌效應, 吸引更多的觀衆。

參考文獻

[1]尼爾.波茲曼, 章豔譯.娛樂至死[M].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27-28.

[2]江善敏.大衆傳媒的過度商業化[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2012 (5) :34-35.

[3]孫長青.信息化時代的傳媒革命[J].新聞知識, 2009 (10) :15-16.

[4]王軍校.淺析新聞娛樂化現象[J].金田, 2013 (4) :26-27.

[5]張蕊.淺析傳媒低俗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1, 10 (11) :9-10.

[6]李嫚嫚.地方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問題與發展策略探析[J].今傳媒:學術版, 2014, 22 (6) :31-32.

[7]李嫚嫚.地方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問題與發展策略探析[J].今傳媒:學術版, 2014, 22 (6)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