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現代藝術教育工藝美術復興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2W

現如今,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談現代藝術教育工藝美術復興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現代藝術教育工藝美術復興論文

摘要:現代藝術日益廣泛滲透於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領域,藝術教育就成爲一個強調多種學科知識交叉、學術探索與實踐創新並重的綜合應用學科。教育部於2012年10月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出現了一個新專業“工藝美術”。高校的藝術教育對工藝美術的發展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工藝美術專業的設置應該對推進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傳承和推廣工作有所貢獻。本文對工藝美術發展及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在資源、創新、創業等方面作爲關注點,以此有針對性地提出現代藝術教學中如何復興這門既傳統又現代的學科。

關鍵詞:現代藝術教育;工藝美術;作用;復興;

現代藝術教育與傳統工藝美術之間應該是共通的,工藝美術與經濟、文化、科技、企業密切相關聯,社會的發展與需求對工藝美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過去中國藝術發展歷史中,傳統手工藝美術與現代藝術總是處於相對立的一面,兩者之間始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傳統手工藝美術由於製作工藝的特殊性,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發展優勢,其生產方式和文化被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受到威脅甚至有些技藝被淘汰。

國外面對困境,國外率先打破思維模式,使傳統工藝融入現代藝術之中,有效地完成手工藝的部分當代藝術的轉型。當物質文化趨於飽和的狀態下,批量化、單調化的生產就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對美的個性化的需求,那麼作爲人才培養的高校,必然擔負起現代藝術教育中工藝美術傳承與創新作用,傳統手工藝中文化底蘊和精湛技藝與當下現代的藝術的設計功能相鏈接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點。現階段高校藝術教育中的工藝美術專業設置把傳統工藝的發展融入當代文化構建中定會使現代藝術生活更富有中國氣質,使傳統工藝美術更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一、工藝美術的發展及現狀

當今社會,信息溝通高速流通,人們思維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其他國家文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最爲顯著的是審美觀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變化。這一變化使得傳統的工藝美術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工藝美術是傳統藝術和手工藝的發展,目前在工藝品市場經濟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手藝似乎沒有任何接班人,出現慢慢淡化的現象。傳統工藝美術起源於舊石器時代,直至夏商周時期已具有較高水平。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進程中,中國工藝美術品類不斷增多,技藝精湛。負有盛名的青銅器、陶瓷、絲綢、漆器、刺繡、玉器、琺琅、金銀製品及各類雕塑工藝品,蘊含着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清末民國時期,外敵入侵,民生凋敝,工藝美術處於極端困難境地。隨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的發展及機器生產方式的到來,以工藝爲主體的中國工藝不得不流向民間,不少宮廷工藝成爲重要的出口商品。

宮廷工藝與民間美術相結合,給中國工藝美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近20年的.時間裏很多傳統的發展模式被打破,而新的發展模式並沒有建立起來,這就使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要想走出這種困境,就要與時俱進,破舊立新。新中國成立初期,工藝美術發展的普遍在大衆的標準爲批量、廉價、雷同,這種標準使人們對工藝美術的發展產生偏頗,工藝美術成爲商品的同時失去的是技藝之美。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經濟實行改革開放,國門打開,過去工業化的生產模式並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工藝美術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大量新的思潮和文化衝擊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當時社會上一些具有先進的融合西方文化的美學思潮被大量引用。在傳統手工藝的加工和製作過程做了很多改良方式和積極有效的嘗試。通過對現如今我國傳統文化工藝美術的綜合性分析,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源、創新和經營的匱乏。在當下工藝美術教育應保護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和加強持續發展、地域發展、特色發展的創新意識。

二、現代藝術教育中工藝美術的作用

1、工藝美術廣泛滲透於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各個領域

隨着改革開放,西方文化及觀念的引入,人們無論是思想上還是日常生活方式都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現代藝術的發展正日益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最爲顯著的是審美觀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變化。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也無一例外受到現代藝術的影響。而在這一時期,多數是用來欣賞,精雕細作的陳列櫃品與實用工藝美術存在一定距離,工藝品實用化和日用品工業化成爲發展的潛在要求。工藝美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人們的生活,並體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中國人對傳統的編織工藝就傳統的工藝美術範疇直接引入現代設計生活,以竹、藤、草編的竹筐、草帽、草蓆、藤椅等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善於思考的中國人用此方式製作出更多有實用價值的日用品,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賽場“鳥巢”的造型,不就是對傳統工藝美術編制技法的一次加工再創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民間石雕工藝已由生活使用轉向現代園林石雕藝術品,鄉村的印花土布已由過去的被面兒牀單轉向現代家紡服裝,傳統的盤扣衍生了吉祥如意的中國結。與此同時,城市中的雕塑藝術,木雕藝術,漆藝術等工藝美術都是傳統文化積澱與現代藝術的結合與創新的產物。

2、工藝美術是一個強調多種知識交叉的學科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越來越受到關注,上到國家總理的政府報告,下至各種出版機構、網絡或者實體傳媒,更是在教育投入課程改革及就業導向等一系列舉措來振興中國傳統工藝。工藝美術是一個包括陶藝、漆藝、金工、玻璃、纖維、染織等多種知識交叉的學科。1953年12月,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首次“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展覽會”工藝美術教育中各類設計展覽,還有展銷平臺的搭建,使融合不同學科知識藝術品的以展現,促進學科交流。“工藝美術”曾一度被二級學科藝術設計取代,隨着學科建設自覺度的提高,2011年工藝美術再次被提升爲“設計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工藝美術教育強調多種學科交叉並用,使不同學科領域中的科學文化,地域歷史生活等,融合在工藝美術教育中。工藝美術教育中各類設計展覽,還有展銷平臺的搭建,使融合不同學科知識藝術品的以展現,促進學科交流。

3、學術探索與實踐

創新並重的綜合應用學科促進工藝美術教育,運用學科發展指導工藝美術教育教學,這就要使工藝美術在理論教學與實踐創新相併重。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才能快速的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出既具有理論素養又具有實踐能力的工藝美術人才。比如紮根於中國傳統本土文化的工藝美術,青銅器、陶瓷、絲綢、漆器、刺繡、玉器、琺琅、金銀製品及各類雕塑工藝品蘊含着深厚的文化積澱,我們可以工藝美術的教學中注重實踐與探索設計成帶有獨特中國本土文化的個性化的日用品、工藝美術設計品、奢侈品等。尤其是在現代教育中多元化文化思潮的推動下,學術探索與實踐創新並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的的綜合應用學科,差異性爲全球文化的多元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立足於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積澱下,做好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既具有價值意義作用。

三、工藝美術在現代藝術教育中復興途徑

1、工藝美術在現代教育中復興應該注重創新意識高等教育,更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

民族自信的增強,以犧牲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並不能適應現代工藝美術發展的需求,所以要實現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的復興,就要創新,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我們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融合中國不同思想、宗教、民族、區域的不同文化價和思想碰撞,比如致力於融入國際趨勢並結合中國傳統藝術設計師石大宇,新生代的“品物流行”創始人張雷。具有現代設計風格的產品,《宮梳》以古代宮殿爲設計元素,《書香門第》以古代建築爲設計原型,對現代藝術進行重構。紮根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發展融入到當代的文化構建中,發揚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增強民族自信,創作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現代工藝美術。

2、現代藝術教育中工藝美術應更注重個性化的人才

培養國外經過現代和後現代的發展,深刻認識到傳統手工藝的侷限性,通過手工藝運動、包豪斯、工作室運動,設計師、造物人運動等一系列的改良。與此同時國內也完成手工藝的部分當代藝術的轉型。滿足人們對工藝美術個性化定製的審美體驗,這就要使工藝術美術專業的教學和研究,應以企業的實踐發展相關聯起來,與高校課程體系工藝美術專業培養專業人才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融合是非常重要和行知有效的。對國外工藝美術專業高校的研究顯示,可以搭建不同發展模式的教育平臺,使來自研究不同領域的專業的學生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發揮更大的優勢,使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思想發生碰撞,對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起到刺激作用,是多元文化與思想的大融合,能夠有效的擬補我國教育模式單一化的發展模式,對學生多領域知識文化的發展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因此,企業應通過高校建立實踐教育基地,爲高校科研實踐活動教學發展提供了平臺,工藝美術實踐教學的發展離不開實踐教學平臺的建立,要建立與工藝美術實踐教學就要有一系列相關教學平臺,相關教學平臺的建立可以使企業對個性化的人才需求得以極大的滿足。

四、結語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工藝美術發展必然迸發出更爲鮮活的活力,研究和探索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問題,要堅定本土文化的自信,我們從傳承傳統的工藝美術出發強調本土創新設計,在中國本土文化的沃土上發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的的工藝美術,形成本民族特色工藝美術學術和話語體系,從而順應民族文化復興的偉業和民衆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用文化和藝術涵養在現代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義,經濟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應該使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爲精髓的、經典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種種軟性的構成,成爲工藝美術發展的動力並具有現實意義。

五、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宇恆.傳統手工藝題材紀錄片的發展問題探析[J].中國電視,2019(3).

[3]高蕾.傳統手工藝的危機及文化轉型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8.

[4]潘魯生.工藝美術與生活價值的迴歸[J].民藝,2019(1).

[5]黃麗帆,周劍峯.設計的“中國創造”中國現代設計教育中“工藝美術”的復興[J].新美術,2019,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