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民間工藝美術的創生

學識都 人氣:2.65W

民間工藝美術在不同時代都有自己的創生形式,關注呵護新的民間工藝美術是非物質文化傳承創新的應有之義,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現代民間工藝美術創生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淺談現代民間工藝美術的創生

【摘要】民間工藝美術在不同時代都有自己的創生形式,關注呵護新的民間工藝美術是非物質文化傳承創新的應有之義。文章以新生的民間工藝美術“蜀繪”爲例,追溯其在傳統帛畫基礎上創生並獲得學術與市場雙重肯定的過程,歸納“蜀繪”的藝術特點,展現其作爲四川絲綢產品“蜀中三絕”之一的風采,並通過對“蜀繪”發展的矛盾與對策分析,力圖推動當下絲綢繪畫行業新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促使“蜀繪”在文化、藝術、經濟等層面獲得多維共贏的前景。

【關鍵詞】蜀繪 民間工藝美術 非物質文化

悠久的中華傳統藝術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民間畫家,繼承和創新是亙古的不變主題。民間工藝美術在不同時代都有自己的創生形式,關注呵護新的民間工藝美術是非物質文化傳承創新的應有之義。在巴文化和三國文化共同浸淫的嘉陵江曲流文化中心,被譽爲“千年綢都”的南充,有一種追隨“蜀繡”的新興民間工藝美術――“蜀繪”,是上述觀點的絕佳註腳。

一、“蜀繪”簡介

所謂“蜀繪”,特指四川省南充地區的工藝美術家在真絲面料上運用特製染化顏料以及特殊的加工工藝,描繪出栩栩如生的繪畫作品或工藝圖案。文氣而華麗的藝術風格,使蜀繪的聲名直追蜀錦、蜀繡,並稱“蜀中三絕”。

四川歷來以悠久的巴蜀文化聞名,桑蠶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川的文化名城中,南充號稱“絲綢之鄉”“千年綢都”,其絲綢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素有“巴蜀人文聖地,秦漢絲錦名邦”的美譽。所以不難理解,南充的絲綢文化爲“蜀繪”工藝美術提供了新型的媒材。總體上講,“蜀繪”跟瓷器、漆器一樣,依託不同的媒介基底,融合傳統的工藝美術技法和紋飾,採用不同的科學工藝手段,打造出工藝美術的精華並在歷史的傳承中形成了民族文化傳統。

就文化根源來看,“蜀繪”並非簡單地在紡織面料上作畫這樣簡單。一直以來,我國都有在真絲面料上繪畫的傳統,尤其是紙這種材料沒發明之前。後來儘管有紙本藝術了,但在帛、絹等材料上繪畫的傳統一直延續着,體現着尊貴與品位的追求,例如長沙馬王堆的T字型帛畫,以及布帛上畫的唐卡、人像、花鳥、山水等作品。儘管歷史長河承嬗離合,然而卻很難看到在絲綢上繪畫的實例,因此,“蜀繪”工藝可以說是傳統延續中的拓展式創新。

在“蜀繪”的創生中,最大的難度不在於“畫什麼”,因爲中國畫和西畫技法和題材是取之不盡的寶庫,其難度在於“怎麼畫”,必須解決顏料與固化工藝這兩個技術關鍵問題。好比畫瓷器,顏料是和釉色燒結就是其工藝的精華一般。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南充一批工藝美術家萌生了在絲綢面料上作畫的想法,如劉成才、高作慶、劉仕成等人。他們在總結傳統絲綢手繪工藝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傳統絲綢手繪工藝品水洗褪色、手感僵硬、光澤度差、畫形呆板等缺陷,研究探索天然植物染料、高溫高壓固色和水洗浮色等工藝,開闢絲綢繪畫新路。2003年,這種極具巴蜀特色的年輕絲綢繪畫工藝被稱爲“蜀繪”。

作爲新興民間工藝的“蜀繪”,具有濃郁嘉陵江曲流地方文化特色,獲得了蜀中三絕之一的美譽,在學術與市場上均得到高度的肯定。如2011年,三國人物題材“蜀繪”作品《大喬》《小喬》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在2012年杭州國際絲綢博覽會上,以西湖二十景爲題材的蜀繪旗袍系列成爲T臺走秀的最大亮點。不過,蜀繪與其他傳統工藝美術一樣,還需要一代或數代人的努力創作和研究突破,用一點點的成功集聚其文化影響力並奠定歷史文化地位。

二、“蜀繪”創生的工藝特色

“蜀繪”是新興民間工藝美術,筆者目前還沒有發現相關的古文獻記載、考古實物案例等。但追尋文化根源,其屬於絲綢文化的分支,是古代帛畫等織物上繪畫傳統在新時代的延續。要說其跟瓷器、漆器等古代工藝文化一樣具有創新價值,首先就要關注南充工藝美術師們創生出的特有的`“蜀繪”工藝特色。

談到“蜀繪”,不得不提到劉成才的功勞。劉成才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四川美院後到南充綢廠設計室工作,蜀繪的摸索就此起步,如他以植物性顏料在蚊帳罩聯上繪小幅寫意花鳥裝點新婚同事的新房。上世紀70年代,劉成才和設計室的其他設計師開始在手絹、方巾、睡衣上繪畫,並且拿往北京展銷,引起轟動效應。但是上世紀80年代,南充的絲綢繪畫研究受到成都和江浙等地的同類產品(多用化學顏料繪製)衝擊。爲了破局,劉成才就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蜀繪”創生之路,走上一條差異化、高端化、科學探索的道路。但顏料和固化工藝的研究成本大,收益小,這種發展一度低迷。

2003年,香港裕華百貨公司的數十萬的訂單爲“蜀繪”研發帶來了轉機。退休的劉成纔出山指導臨時從六合和閬中抽調的十幾名工人完成訂單。事畢,這十幾人的班底成立了蜀繪絲綢研究所。“蜀繪”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05年,在杭州的首個“世界絲綢博覽會”上,南充展出的鏡擦、睡袍、蠶絲被等工藝品獲得三金一銀的好成績。“蜀繪”也改以前絲綢手繪的名號,被譽爲和蜀繡、蜀錦齊名的“蜀中三絕”之一。

儘管“蜀繪”譽滿天下,但就其工藝研究而言,還處於創生期。2013年8月,南充金富春絲綢有限公司申請了一項“蜀繪”工藝流程的專利(專利號CN201310337144.1),可視爲目前最前沿的“蜀繪”工藝流程展示,現摘錄如下:

“1.遴選礦物染料、植物染料、有機物質顏料和魚漂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並配置出所需的繪畫顏料,該比例根據絲綢布料的厚度、粗細、材質進行合理的調節。2.對絲綢布料進行繪畫的構圖,先在絲綢布料上繪製出圖案的輪廓線、分割線;然後在絲綢布料上進行圖案的底色繪製。3.使用步驟1配置出的繪畫顏料對絲綢布料整體進行烘上色。4.待步驟3完成絲綢布料的整個圖案上色之後,對上色後的絲綢布料進行50℃至85℃溫度下、恆定壓強下的掛蒸固色處理,掛蒸固色處理的時間爲45至75分鐘;在掛蒸固色處理過程中,絲綢布料上的上色圖案會出現色彩的釉變。5.對掛蒸固色後的絲綢布料進行水洗漂色處理,並清理掉絲綢布料上繪製圖案的浮色。6.對絲綢布料進行烘乾處理,並製作、整理出成型產品。”  “蜀繪”是一種根據真絲面料肌理紋樣成型的技藝,幾點決定性因素造就其獨特性:

第一,成功設計改進出“蜀繪”的顏料體系。蜀繪的精妙之處在於作畫後,絲綢的手感仍然如沒畫般柔軟細膩,這是因爲蜀繪所用植物性顏料和“祕製配方”。蜀繪顏料在固色的工藝中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神奇色變,使得色澤更加豔麗、通透、溫潤、明亮,成爲絲綢印染體系中的“絕豔”之色。

第二,隔離膠與固化工藝的不斷完善,成功解決了溝線浸跑,色彩混爲一灘等工藝難題,可準確表達繪畫者的意圖。在製作工藝方面,高溫固色後的絲綢繪畫作品,在蒸化固色時間、壓力、溼度、溫度等因素作用影響下,畫面擁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可以讓靜止的畫面產生動感,同時產生不可控的隨機變化,層次更加整體鮮明。而且,蜀繪作品可反覆水洗,經久不褪色,這種保存的優勢是其他畫面介質很難達到的。

正是顏料產生的“絕豔”和柔軟,固化工藝產生的視覺衝擊力和方便傳承保留,才成就了蜀繪“蜀中三絕”的美名。

三、“蜀繪”創生的藝術特色

“蜀繪”的藝術特色得益於祕密的工藝技術,也和繪畫技藝的淬鍊和題材選擇分不開。目前,在“蜀繪”傳承中,蜀繪工藝技師劉仕成功不可沒。他2004年將工筆畫元素大量運用在蜀繪里,完善和豐富了蜀繪題材。

在綢緞上作畫,要求下筆即成,無法修改,沒有5年以上的手藝是不敢輕易在絲綢上下筆的。“蜀繪”的創作手法是以國畫爲本,如兼工帶寫、工筆、寫意等,甚至也採用水彩畫的方式,不拘一格。在絲綢上作花果草木、人物形象、景觀名勝等,涉及寫真、抽象、意象等不同內涵,運用獨特的染化顏料和固化工藝手段,創造出絢麗多彩的畫面,深受人民喜愛。總體來講,“蜀繪”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具有“形,色,雅,韻”的造型特色風格:

第一,形,生動。國畫的筆法應用到“蜀繪”,不論花草蟲魚,亭臺樓榭,亦或純粹的色塊,抽象的圖形,都具有生動的特點,既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也凸顯現代藝術的趣味性。如劉仕成所作《荷花蜀繪大方巾》(圖1),畫風雅靜秀美,清新幽深,以形取神,富有詩意。相比於紙上的畫面效果,明亮、歡快、豔麗的色彩顏色,絲綢畫面更多了一些富貴氣質,契合着消費社會的人們對於富貴、華麗的品質追求。

第二,色,富麗。“蜀繪”吸收傳統帛畫的平塗、渲染,各種顏色的疊加堆積,創作出別樣於青綠山水的畫風,在傳統繪畫與絲綢找到新的契合點,經過高溫固色後產生神幻的色變效果,色彩華麗多姿,璀璨瑰麗,與溫潤的絲綢相互交映,相得益彰,富貴典雅的氣質賦於畫面。

第三,雅,情趣。在市場經濟情境下,傳統的文人氣質、雅趣再度成爲奢侈品,給民間工藝美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蜀繪”立足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代表着“士氣”“逸品”等美學概念,傳達着溫良敦厚的人文情感,如李仕平的作品《玉堂秀色》(圖2)。

第四,韻,溫潤。作爲一種新興的工藝美術特色,“蜀繪”用其特殊的染化顏料和工藝技法創生出在絲綢上的藝術特色,與瓷繪有着異曲同工之美。蜀繪以其複雜的色彩“釉”變,與層次豐富多變與真絲綢面光澤交相呼應,襯托出畫面一種不張揚,優雅的美。

四、“蜀繪”文化品牌提升

地方特色文化歷來是一個城市文化的名片,文化軟實力的象徵。追求品質與卓越是新興文化經濟體的內在必然要求。

儘管“蜀繪”在市場經濟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新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使“蜀繪”面臨着一系列難題需要解決:第一,蜀繪作爲一門純工藝製品,需要專門的藝術工作者手工繪製,且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造成工藝品無法產業化生產。第二,絲綢成本提高,使用新材料和科技含量加大,使“蜀繪”站在一個高投入的視角下發展,市場開發力度小,認知度不高,定位不準確,造成這項工藝品依然深藏閨閣,僅僅是少數人的珍品。第三,後繼無人,現有從事“蜀繪”工藝美術家年事已高,中青斷層,給其深深打上紅色警報。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筆者認爲在“蜀繪”文化品牌提升上有以下幾點建議:1.整合資源,聚集力量。目前“蜀繪”產品在設計上比較散亂,是個大雜燴,不利於文化品牌的培植,需各方共同努力,凝聚“蜀繪”品牌的文化個性。2.推動創新,提升文化。科技在新材料,新工藝中佔主體地位,同時藝術工作者不斷的新作品問世,提升文化附加值。3.培養人才,創造活力。充分發揮工藝美術大師和專業人才帶頭作用,工藝企業與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養方案,配置合理,爲現代民間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4.搭建平臺,激活市場。創設資源共享平臺,擴寬產業鏈,推動“蜀繪”的產業升級。定期舉辦精品展,加大招商招展力度,着力打造品牌效應,提升社會影響力。

結語

這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空前重視的時代,我們既要矚目過去的文化輝煌,更要注重當下文明的生髮與創生。“蜀繪”的創生之路爲我們展示了當下民間的藝術創造力,儘管前路崎嶇,但40年取得的成就證明,我們有能力打破對傳統文化的思維惰性,直面新時代、經濟社會,以文化爲本,不斷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民間工藝美術精品。

參考文獻:

[1]高作慶.當代西南地區絲綢手繪服飾的設計[J].絲綢,2006(11).

[2]高作慶.絲綢手繪產品的文化內涵發掘與產品創新[J].絲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