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培育踐行價值觀的意義和路徑探析

學識都 人氣:7.35K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同時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

高校創新培育踐行價值觀的意義和路徑探析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到了新時期對高校價值觀培育踐行提出新挑戰。新生代大學生的特點決定了高校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創新對大學生價值觀培育踐行路徑是改善價值觀教育質量的有效方法,需構建四位一體育人平臺,從教學模式、宣傳教育、校園文化等方面作出改變。

關鍵詞:高校創新教育 意義 路徑 價值觀

一、高校創新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這24字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闡述了各自的建設目標和價值取向[1]。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是民族的未來,積極開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其內化爲精神追求,外化爲實際行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1.1重要性。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內在的思想品質是一個人的本質[2]。當前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凸顯,被稱爲文化精髓或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命線”作用越來越突出,廣泛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追求能夠發揮凝神聚氣的力量,起着強基固本的作用[3]。青年學生是最具潛力的人羣,他們理想的高度決定民族未來發展的高度。高校作爲育人的前沿陣地,授之科學的做事方法和正面的思想觀念,在傳遞教育知識的同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師生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非常艱鉅。大學生面對人生非常多的重要抉擇,正確的價值觀是收穫美滿人生的根本保障。

1.2緊迫性。這一代大學生一方面由於很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父母爲子女未來謀算太多使孩子較晚意識到自己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由於接受教育時間年限較長,而校園環境相對簡單,學生思想比較單純。這兩方面原因導致大學生心智成熟較晚,價值觀還沒發展完善,還處於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大學生心智發展的不成熟導致其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觀的影響,因此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具有緊迫性。此外,近幾年高校爆出的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給大學德育狀況亮起了紅燈,說明了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和教育工作沒做足;拜金主義盲目攀比現象比較常見,價值觀扭曲,部分青年學生迷失方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而缺乏自信喪失生存的勇氣。這些都表明了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上的緊迫性。

二、高校需構建四位一體的育人平臺

國家主席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細落小落實,這是一個十分深刻的論斷,揭示和表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根本規律。價值觀教育是個系統循環的過程,高校應將其貫穿於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環節,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和心理輔導四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各部分有效銜接形成完善的價值觀教育長效機制,培育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者和接班人。

2.1課堂教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一樣的,從小學開始我們就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直到大學,思想政治課都是必修課。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因此,對高校來講,改善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質量是深化價值觀教育的關鍵舉措。

然而,一方面,當下大學生由於其認知世界的`多元化、精神世界的分衆化、意義世界的感性化、情感世界的碎片化導致的對抽象語意概念淡漠疏離[4]。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思想而不能結合學生關注的內容使抽象生澀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最終的結果就是教師自說自話,學生的關注不復存在,教學成效很低。正如有人形象地比喻,價值觀概念像鹽,它可以增加各種食物的味道,但不能總是讓人直接吃鹽[5]。思想教育只有融入鮮活的生活敘事之中,才能發揮其精神的激勵力量。

2.2社會實踐。理論學習是爲了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於主體的認知。價值觀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育青年學生科學的崇高的價值觀念,使其真正內化爲精神追求,外化爲自覺行動。因此可以說社會實踐是過程也是最終目的。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是強化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舉措和有效形式。只有走進社會,接受過現實的考驗才能讓價值觀念深入人心。

目前高校已經有了一些傳統的實踐活動如“雷鋒月”活動,志願者工作,中華傳統知識文化競賽等表現形式多樣有趣的活動。富有涵養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讓大學生更早更融洽地融入社會大集體中,更深入地認識思考社會現象,這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如此能夠促成青年學生獨立生活、善於思考、自主判斷、關注社會發展等一些良好習慣的養成。社會實踐活動也是豐富課餘生活的必需品,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加強了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2.3校園文化。文化是歲月的積澱,帶有歷史的厚重感,是人們對某種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等的普遍認同感凝聚而成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那麼校園文化也是類似的,是以學生、教職工、校領導爲主體,以校園精神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包含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爲規範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

校園文化內涵是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內容,大學精神是建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具體的價值判斷,與核心價值觀內涵是一致的。大學精神具有歷史傳承性和鮮明的時代感,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它是學校的魅力所在,是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對其中人的品性形成具有選擇性、持久性、滲透性等特點,其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涵養的深遠影響是潛移默化的[6]。

2.4心理輔導。生活的快節奏和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感讓人們長期處於強壓下,造成很多人的身心處於亞健康狀態。青年學生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不足,長時間地壓抑心情或是某段時期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會讓他們無所適從,負面情緒不能排解容易導致思想過激走極端,做出傷害他人和自己的不理智行爲。因此,對某些學生某些時期的特殊情況有必要提供特殊輔導,幫其走出困境,避免發生悲劇。

心理輔導作爲思想教育其他三個環節的補充發揮作用,很多高校都設有心理輔導機構但作用非常有限,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很多人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錯誤,認爲需要心理諮詢的就是有心理問題,產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二是關於心理諮詢機構的宣傳不夠,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部門,不知道地址和熱線,遇到困難也想不到尋求幫助;三是心理輔導老師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關係到能否對前來諮詢的學生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三、創新高校培育踐行價值觀教育路徑昇華價值觀教育感召力

價值觀教育要迎合大學生羣體特點和成長規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羣體的特點,結合當前價值觀教育系統的現狀不足,高校必須針對性地創新培育踐行價值觀教育路徑以昇華價值觀教育感召力。

3.1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在課堂的主導性。事實說明老師一味地灌輸思想的結果就是學生聽得累,老師講得累,而教學效果甚微。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形成良性互動。增強學生在課堂的主導性,由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老師提出與學生自身存在和發展息息相關的問題引導大家思考討論,老師作評判性的總結髮言把握大方向。

3.2利用好新興網絡平臺和社交媒介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我國大概在2000年以後開始有普通用戶寬帶網絡,2010年以後寬帶網絡在國內普及使用。如今,高校已普遍實行數字化管理方式,個人信息、選課、教學等都通過互聯網進行。大學生的生活也離不開網絡,學習、娛樂、購物、閱讀等活動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因此,新時期高校價值觀教育無疑要適應數字化的生活方式,推進主題網站、微博公衆號建設,擴大網絡育人覆蓋面和社會服務面,增強網絡文化思想性、教育性、互動性和服務性。歸納發展生動幽默的語言體系,運用視頻、動畫、漫畫等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推進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塑造大學精神。塑造大學精神是改變高等院校千校一面現狀,實現個性化辦學目標的有效途徑。大學精神是受學校地理位置、學校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學校辦學歷史、學生、老師、校領導等多種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的結果,是深厚的人文情懷融合鮮明的時代要求形成的,體現着不同學校對國家、社會、個人未來發展的深刻認識。高校辦學需要這樣的差異性,因爲有差異才有對比,有對比才能更快進步。

高校的主要功能在於培養人才,品德修養與才學能力是知識與技能之根本。高校覈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系統科學工程,教學模式改革、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宣傳各環節環環相扣,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創新高校價值觀教育培育踐行路徑應注意各方面銜接問題,形成良性循環系統。

參考文獻:

[1]王學儉,李東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2013(4):18-24.

[2]樑繼峯.民族精神的培育與中國現代化研究[D].東林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3]苗遂奇.文化建設30年――哲學路向與發展戰略的重大轉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8(4):5-10.

[4]馮培.有形形象與無形氛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兩個途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3):23-25.

[5]韓震.大學要創造性地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J].中國高等教育,2015(5):11-13.

[6]魏永和.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新區與校園文化建設[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