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設計性實驗的實踐及效果論文

學識都 人氣:2.72W

衛生學是臨牀醫學、醫學檢驗等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衛生學實驗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起到理論聯繫實際作用,不僅是驗證理論,更重要的在於技術訓練和能力培養,包括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書寫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等。傳統的衛生學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依據教學計劃安排實驗內容和程序,準備實驗材料,再指導學生操作,最後學生按一定格式完成實驗報告。該教學方式中學生處於被動服從地位,不能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不能全面瞭解實驗過程。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性思維,我們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對我校非預防醫學專業的衛生學實驗教學進行設計性實驗的嘗試,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設計性實驗的實踐及效果論文

1對象和方法

1.1教學對象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312人(醫學檢驗專業52人,口腔醫學專業54人,臨牀醫學專業206人)其中男生182人,女生130人。

1.2實驗內容將原有傳統的驗證性和綜合性實驗“二氧化硫測定’、“膳食調查”和‘噪聲測定”整合,以“環境與徤康”爲主題,擬定了三個研究方向(膳食調查及評價;二氧化硫測定及評價;噪聲測定及評價)供學生自主選擇。

1.3實驗實施過程

1.3.1課題講座指導老師通過講座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設計性實驗的基本情況、要求、評價標準;三個課題方向的一些基本查閱方法;如何撰寫開題報告和論文。

1.3.2自主選題學生依據個人的意願從指定三個方向中選擇課題,同一課題的學生自願組成實驗小組,每組4~5人並選定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協調該組的課題活動。各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查閱文獻資料,以組爲單位完成開題報告(主要包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已查閱參考文獻等)

1.3.3開題報告以自然班單一課題方向爲單位,三位指導教師分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各組依次進行。首先每組由一名學生代表作開題報告,然後其他組成員提出問題,該組成員應答,共同找出存在的問題,最後由指導老師總結髮言,提出修改意見。各組依據討論結果修改開題報告,完善實驗(調查)方案,提交指導教師審閱,直至方案具備科學性及可行性後方可批准進行。

1.3.4實驗準備和實施首先是實驗技術培訓:由指導教師演示實驗所需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並進行衛生學基本實驗技能的培訓;要求學生從試劑配製、儀器使用及實驗技術上規範統一。涉及調查的還要進行調查方法、程序和技巧的輔導。其次是教輔人員根據每組實驗方案中的實驗材料清單,包括試劑和儀器設備等,做好準備工作。學生按照確定的方案進行實驗,教師負責答疑、協助調查、隨訪相關人羣,檢測相應指標,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現場調查,鼓勵學生儘可能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只是做好監控。

1.3.5數據處理和論文撰寫待衛生學課程統計學內容部分教學完成後,指導老師指導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調查資料)數據的錄入、整理、分析,最後各組根據結果按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國家標準格式撰寫論文,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反覆修改完善。

1.4效果評價方法實驗結束後對所有參與設計性實驗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匿名填寫並及時回收。

2結果

1.選題情況在衛生學設計性實驗中,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選題情況,見表1。

表1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選題情況(n,%)

2.問卷調查情況爲了評價開展設計性實驗的效果,我們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共發放312份,收回295份,回收率爲94.55%,回收有效問卷283份,有效應答率爲95.93%,統計結果見表2。

3討論

在我們開展設計性實驗嘗試中,學生及老師的主要收穫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更深入理解衛生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如原常規實驗“噪聲的測定”只是讓學生分別測定某一時段的交通區和居住區的噪聲狀況並與國標比較進行評價,通過設計性實驗,學生的課題涉及“噪聲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影響”、“噪聲對高校學生血壓的影響”、“不同程度的噪音對不同性別短時記憶的影響”、“XX教學樓教室吊扇噪聲的狀況及其對學生自習效果的影響”等等,不侷限於現況調查研究,而深入研究環境因素對人體徤康的影響規律,並提出改善環境因素的措施和原則,從而加深對衛生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的理解。

3.2豐富了衛生學知識體系在完成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實驗方案所涉及的領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從而豐富了衛生學知識體系。如通過‘XX市城鄉路白天交通噪聲狀況調查”課題,不僅熟悉了功能分&區域環境噪聲評定方法,而且還對環境噪聲監測的布點原則、監測項目和監測頻率等《交通部環境監測工作條例實施細則》內容有了解。

3.3掌握了衛生學研究方法通過設計性實驗,學生熟悉了衛生學實驗的整個過程,進一步掌握了衛生學的研究方法。如通過對‘XX醫院門診部和住院部噪聲污染的現狀與分析”,熟悉瞭如何進行功能分區,熟練使用聲級計對區域環境噪聲進行測定,掌握數據記錄、統計學分析並進行評價的.方法,掌握如何提出改善噪聲環境的意見和措施原則。

3.4提高了查閱文獻、論文寫作和表達能力在撰寫修改開題報告、實驗方案實施和論文寫作修改等過程中,各個實驗小組按課題需要都進行了資料和文獻的多次查閱,這一過程強化查閱文獻能力。實驗完成後各實驗小組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按國標論文格式撰寫、修改、完成學術論文,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亦在開題報告、討論和階段性的彙報交流等互動過程中得到了鍛鍊。

3.5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並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艱辛和喜悅該實驗過程較爲繁複,如二氧化硫監測的工作量大,不僅需要修改確定實驗方案,還需要配製試劑、清洗玻璃器皿、檢查儀器設備、採樣、檢測、分析結果等,多組學生的前幾次實驗都沒有結果,他們在不斷總結和重複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理想結果。各實驗小組在完成設計性實驗的過程中,分工明細,互相配合,統一協作,共同完成了實驗。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得到了培養,同時也體會到了科研工作的艱辛和喜悅111。

3.6達到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學生設計性實驗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且查詢相關文獻資料未果,需要與教師討論解決。應對學生不同的設計理念、各異的實驗方法、諸多的實驗結果,

指導老師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實驗操作、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這就促使教師努力鑽研,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事實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實現“教學相長”,從而使教學質量逐步地提高。該互動教學方式使師生雙方既有興趣又有壓力,促進雙方能力的有效發揮,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的。

設計性實驗是集知識教育、素質教育、技能教育和創新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培養方式。通過設計性實驗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提高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的創新能力。從我們的設計性實驗問卷調查結果得出,學生認爲設計性實驗比常規實驗更能激發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佔73.50%)學到更多知識技能(佔69.61%)綜合能力得到鍛鍊提高(佔67.14%)在科研各環節上均有收穫0>35%)認爲完成設計性實驗有必要與其他同學合作(佔97.16%)61.13%的同學對設計性實驗總體效果滿意,87.27%的同學對指導老師感到滿意。從反饋的信息獲知,學生也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如不要佔用太多的時間,減少實驗小組成員數,實驗室條件不能很好滿足要求,實驗器材不足,實驗結果科技含量不夠高,選題方式,開設統計軟件教學加強數據處理環節指導等等。總體來看,我們的設計性實驗教學嘗試收到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間,如何堅持下去,如何合理利用實驗室資源並加強科學管理,使設計性實驗的水平逐步提高,我們將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