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編輯對公共領域的建構

學識都 人氣:1.15W

【摘 要】本文根據哈貝馬斯對於公共領域的界定,認爲互聯網目前還不能稱之爲公共領域,但卻是中國最有希望發展成公共領域的媒體。而網絡信息編輯由於其內容把關人、技術掌控者和價值彰顯者的特殊身份,成爲網絡公共領域最核心的建構者。文章還探討了網絡信息編輯建構公共領域的途徑,並認爲隨着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網絡社區化轉型的逐漸深入,以及網絡信息編輯素養的逐步提高,有現實價值的公共領域最終能在互聯網形成。

網絡信息編輯對公共領域的建構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領域;網絡信息編輯;公共社區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和網民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即時、互動爲主要特點的網絡傳播方式,已作爲最大的信息互動空間擴散到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爲公衆表達輿情、參與經濟社會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平臺。同時,網絡媒體自身的責任感也在增強,矢志成爲主流媒體的一部分,正式登上中國媒體舞臺。但是,在這個充斥着娛樂化和非理性傾向的龐大空間,網絡媒體的主流化轉身並非順理成章,甚至有人發出“網絡有主流媒體的規模,卻沒有主流媒體的規矩”的慨嘆。面對這種局面,網絡媒體若想真正具有無與倫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便不能一味追求第一時間傳遞信息,或者僅對傳統媒體的信息進行整合加工,而要發揮自身自由、開放、多元化的優勢,領先於其他媒體成爲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場所,將其打造成中國獨一無二的言論公共領域。

然而,網絡是一個高度開放的信息空間,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地獲取和傳遞信息,一切與現實身份、地位有關的個體表徵都可以被隱藏起來。衆聲喧譁下,網絡侵犯行爲往往屢見不鮮,使公共領域非但不能自發形成,甚至能否形成都成爲疑問。並且,網絡的遊戲規則從本質上排斥把關和把關人,信息造假者和謠言傳播者往往防不勝防,公共領域的建構顯得無從着手。但探根究底,網絡的信息流動並不是完全無法掌控,每一篇言論的發佈,每一個鏈接的導入,都有網絡信息編輯根據網站宗旨和自己的思路進行處理的痕跡,他們是技術平臺的創作者和信息的開拓者,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導航員,是建構網絡公共領域不得不依賴的中堅力量。

一、互聯網是公共領域嗎?

“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一詞是德國學者尤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於1962年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中提出的一個經典範疇。他認爲,所謂公共領域,“首先是指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像公共意見這樣的事物能夠形成”[1]。理想的公共領域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公衆有公平的機會參與討論,並能暢所欲言;其次,資訊的收集及發放必須完整及客觀,能正確地知會大衆;再次,它需要擺脫政治及經濟力量的操縱;最後,公共空間必須提供辯論場地,大家進行的溝通及辯論又必須是理性及具批判性的。[2]

用以上條件來衡量網絡空間,就會發現它在公共領域方面的獨到優勢。首先,網絡公共空間的參與性及自由性更好,能夠上網的普通民衆都有機會參與網上討論;其次,在資訊的收集及發放方面,網絡媒體不受篇幅、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可以提供更詳盡及多元化的資訊和分析;再次,在網絡公共空間,一方面網民可各自發表意見,另一方面通過超鏈接,門戶網站將包容各類的觀點角度呈現於大衆;最後,在網絡公共空間,它兼備了網民自發性的意見及由網站採訪得來的信息,內容類別多樣化,觀點也相互平衡,糅合了主動與被動。

但是,對於互聯網是否能夠建構公共領域的質疑也有其合理性。第一,網絡傳播的異步性使人們無法駕馭信息的流動,淡化了傳遞信息時的責任感,而這種基於親身傳播的關係羣體是建構“公共領域”的重要元素之一。第二,在虛擬信息交往中,一個傳播者可以裝扮成多個人出現,大大降低了虛擬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第三,在信息層層覆蓋、衆說紛紜的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的觀點有着異乎尋常的堅持,很難改變原有的個人視閾,融入更爲理性的審視自身的狀態。第四,虛擬信息交往使真正嚴肅、細節化的信息被碎片化、遊戲性的囈語淹沒,娛樂性狂歡大行其道。這些因素使得“虛擬信息交往”建構的是個人化、風格化的“信息烏托邦”,而不是一個公衆導向的“公共領域”。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網絡空間仍未趨近哈貝馬斯對公共領域的理想設定,籠統地說互聯網是一種新興的公共領域是欠妥當的,在實踐中也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基於前文中提到的互聯網的參與性、自由性和信息多元化等特徵,在網絡的一些空間中建設公共領域,又是具備可能性的,也是使網絡媒體承擔更重大社會責任的一種有益追求。而網絡公共領域的建構,則需要網絡信息編輯的努力。

二、網絡信息編輯建構公共領域的可行性

網絡信息編輯,也可簡稱爲網絡編輯。他們廣泛分佈在商業門戶網站、新聞網站、專業網站、網絡論壇等各個區域,通過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進行必要的編輯處理,向全世界的受衆進行發佈,並且從受衆那裏接受反饋,產生互動。[3]根據網絡編輯的職責,建構公共領域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他們身上。他們的工作對於此項任務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首先,網絡編輯是網絡信息的把關人。互聯網中傳播者和受傳者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網絡編輯的把關人特權比傳統媒體削弱很多,但並非完全喪失。事實上,網絡編輯的數目比傳統媒體龐大得多,他們站在網絡媒體四通八達的關節點上,使網絡傳播不具有任何非法目的,制止對網絡的正常運作造成不利影響的行爲。在網絡信息的內容質量方面,網絡編輯也起着重要的把關作用。這些職責使網絡編輯充當公共領域的建構者幾乎是順理成章的。

其次,網絡編輯是網絡技術的掌控者。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媒體具有許多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優勢,它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網絡媒體的表現內容和手法,還能使網絡編輯更加科學地掌握網頁訪問者的動向。

再次,網絡編輯是人文價值的彰顯者。目前,多數網站都致力於營造如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並在網站宗旨和具體實踐中旗幟鮮明地表露出來。網站的這種定位已逐漸滲透到網絡編輯的意識中,並在日常的信息操作中體現出來。網絡編輯已逐步擺脫單純的“網絡搬運工”的形象,並以清晰可見的速度培養出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有意識加強網站的輿論引導和品牌建設。他們有意願也更有能力營造網絡公共領域,將網絡媒體打造成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理想平臺。

三、網絡信息編輯建構公共領域的途徑

TAGS:公共 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