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數學蘇教版新教材中“主題圖”的運用

學識都 人氣:3.26W
論小學數學蘇教版新教材中“主題圖”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主題圖、選擇內容、選時實用、合理利用
   論文摘要:小學數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豐富情景的主題圖更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主題圖從呈現範圍的大小來看,分成兩類:單元主題圖與課時主題圖。從呈現方式來分析,分成三類:自然情境類、活動方式類和對話形式類。“主題圖”作爲一種數學知識的內容呈現在教材中,是新事物,需要每位教師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推敲,運用好主題圖,設計好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爲課堂教學服務
  
   小學數學蘇教版新教材中,最吸引學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豔的主題圖,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這些不僅給枯燥、單調的數學知識賦予生機,讓數學變得自然親切,拉近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更爲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豐富而寶貴的資源。新教材中,有趣的情境圖,在圖畫和色彩方面都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段的特點,變抽象枯燥的數學學習爲富有兒童情趣,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怎樣才能更好地使主題圖爲教學服務,現談談在新課程下如何正確有效的運用主題圖。 
  
   一、選擇主題圖,用活主題圖
  
   1、主題圖的選擇運用
   不管是哪類主題圖,都是以一定的“情景”形式呈現學習素材,於是好多數學教師就把主題圖僅僅看作爲“情境圖”,把它作爲導入時提出數學問題之用。筆者認爲主題圖教學要突出數學特點,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充分挖掘主題圖中,有利於三維目標實現的價值。主題圖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生能摒棄主題圖華麗的外衣,挖掘出主題圖中的隱含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數學學習發端於數學問題,並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展開。如二年級下冊P2“解決問題”主題圖孕含了“看戲、蹺蹺板、丟沙包、買麪包”四個情景問題。學生髮現後,就針對問題,進行探索、討論、交流。這個過程中,主題圖依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爲學生的探索過程提供思維表象,激勵學生探究的熱情。正如杜威所說,思維起源於直接經驗的情境。主題圖爲兒童提供了寬闊的思維空間,在圖中將觀察與思維、觀察與想象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觀察中、傾聽中,與他們的`思維碰撞中汲取積極思維,從而促使生活經驗不斷數學化。教學中對主題情境進行簡單處理的教學案例在教師平時的教學中比比皆是。有些教師只注重了情境的導入功能,而忽略了情境自身的教育功能。這樣的教學往往讓學生因感受不到數學學習的價值而喪失學習興趣,因缺乏興趣而喪失探索的慾望,最終將學生變成知識的容器。
   2.讓主題圖動來
   主題圖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有些主題圖呈現的情境過於簡單,在實際的教學中用課件或用遊戲、表演等形式將主題圖的情境讓學生演一演,這樣學生會認真的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從靜態轉向動態。靜止的畫面利用多媒體變成動態的過程,學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如,一年級上冊第58頁“用數學”,教材把例題和“做一做”中的習題靈活地貫通在一幅主題畫面中,畫面選取了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形象,生動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很喜歡。但教材上的畫面是靜態的,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本課時,有的教師靈活地運用了這幅插圖,把它做成課件,變靜態爲動態,先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美麗的大森林”的整體情境,以旅遊團到大森林中游玩的形式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中,依次拉近小鹿和蘑菇圖、小鴨圖、小猴圖,讓學生逐一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種形式深深吸引了低年級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小動物的可愛,從而很自然地實現“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思想教育目標。
  
   二、選擇好時機,“用實”主題圖
  
   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鑽研教材,對主題圖的出現時機需要再三斟酌,選擇最有利於教學的時機呈現主題圖。
   主題圖就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活動中不但要有符合學生特點的主題情境,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程度。所以,教師要掌握好學生學習的起點,適時呈現主題圖,從而提高主題圖的使用效果。如講授《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材首先呈現的是一幅“草原牧羊圖”,試圖讓學生通過數數感知100,通過數花生、方塊等生活常見品,認識100以內的數。如果覺得數圖片上的羊感受不是很直觀,教師可以作適當調整:從數學生人數開始,初步感知100;再通過數小棒、數豆子等操作活動,來理解100以內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體會“滿十進一”的進位制的意義。在估數、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最後再呈現“草原牧羊圖”鞏固知識。這樣處理學習材料,更有利於學生開展操作活動及理解知識,有利於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高學生探索發現的興趣。主題圖教學放在什麼環節什麼時間根本沒有具體規定,它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的,教師要適時選擇教學,才能充分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功效。
  
   三、適當調整內容,合理處理現有資源
  
   數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取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如在學習《分一分》時,課本上呈現的是文具商店的情況,面對信息量很大的畫面學生的興趣不濃,無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因此可改爲出示小剛髒亂的房間,讓學生觀察,體會分類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產生學習如何分類幫助小剛的慾望,最後在利用學到的本領幫助小剛整理好房間。這樣的教學使學生一直在自覺、快樂的狀態中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質疑的眼光看待主題圖,本着“緣於教材而高於教材”的理念對主題圖進行合理設計。
   總之,教師應把自己看成是“活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要用活、用實主題圖,讓學生學的有興趣、學的高興、學的靈活。
  
  參考文獻:
  [1]肖祥森:《“主題圖”要注意深加工》,《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04年11月出版。
  [2]《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0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