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問題

學識都 人氣:1.4W

  1、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內涵

論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問題

不同的企業家對知識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國得而福集團創始人之一卡爾·費拉保羅認爲,知識管理就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企業知識管理和生產管理的出發點都是把知識視爲最重要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這是企業競爭力得以提高的關鍵。由於人是知識的重要的載體,從而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施樂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長PaulA·Allair說,知識管理是從強調人的重要性,強調人的工作實踐及文化開始的,然後纔是技術問題。知識管理的目標包括六個方面:第一,知識的發佈,以使一個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能應用知識;第二,確保知識在需要時是可得的;第三,推進新知識的有效開發;第四,支持從外部獲取知識;第五,確保知識、新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第六,確保組織內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識在何處。

對於企業來說,知識管理的實施在於建立激勵僱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力。知識管理,還爲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顯性知識易於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而隱性知識則難掌握,它集中存儲在僱員的腦海裏,是僱員取得經驗的體現。知識管理的首要目標不是技術,但公司如果離開了知識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所要求的遠不止僅僅擁有合適的軟件系統和充分培訓。它要求公司的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享和創新視爲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如果公司職員爲了保住工作而隱瞞信息,如果公司裏所採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爲了鼓勵保密而非信息公開共享,那麼這將對公司構成巨大挑戰。相比之下,知識管理要求僱員共同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並且要求管理層對那些做到這一點的人予以鼓勵。

我們認爲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企業中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實現知識共享並有效實現知識價值的轉化,以促進企業知識化和企業的不斷成熟和壯大。

  2、企業知識管理基本原則

企業要想在經濟知識化的浪潮中取得競爭的優勢,必須進行知識管理的嘗試,在發展知識戰略、重塑企業知識文化、實現知識度量、設立知識主管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在進行知識管理的探索實踐中企業必須有一個以知識爲中心的實體、目標和知識共享價值體系,圍繞這一價值體系,企業能夠進行自組織和對知識以及企業知識化進行管理和整合。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知識管理者即CKO(知識主管)。CKO的任務就是要創造、使用、保存和轉讓知識。CKO的地位居於首席執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間。CKO的基本功能就是開發企業的知識創新能力和集體的創造力的應用與發揮。其主要職責有:瞭解和熟悉本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以及本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與要求,尤其是企業內部的信息要求;建立和造就促進知識學習、知識積累和知識共享的環境並激勵員工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及信息交流;監督和保證知識庫中知識的內容質量、深度、風格與本企業的發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識與信息的更新;保證知識庫設施的正常運行;組織知識管理活動。高級知識管理角色CKO必須能夠把結構化的外在知識與直覺相結合,從而感知組織文化和行爲中的隱性知識,保證將組織的智力資產最終轉化爲能爲組織帶來利潤的知識產品。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建立遞增收益網絡。收益遞減規律是對經濟運行的傳統解釋,它說明用於提高資源效率的投資越多,獲得的邊際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識經濟中經濟運行的規律則是收益遞增規律,它說明知識投入越多所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識經濟活動中企業的重要任務就是管理知識的投入和知識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識收益的遞增網絡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

  3、企業知識管理基本特徵

企業知識管理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內核性知識管理和連帶性知識管理,前者只對知識本身進行管理,後者包括與知識有關的管理。在企業的知識管理中無論是對知識生產、知識流通、知識應用等環節和條件的管理,還是對與知識有關的資本管理、資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識爲核心的管理。

企業知識管理具有以下特徵:重視對企業員工的精神激勵,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力和責任,充分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和首創性;重視企業知識的流動、共享和創新,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視企業知識和人才,促使企業成長爲學習型組織;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實現企業自我價值的同時,注重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社會整體的知識化水平。總體說來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TAGS:企業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