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2W

摘要:我國的藝術種類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並且在全球都有着巨大影響。在我國的各種藝術形式中,少數民族的藝術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在勞動和實踐中優秀思想和文化的凝聚。當前一些少數民族藝術由於缺少關注和繼承,正處於極其危險的局面。當務之急應該從幼兒階段開始,開展少數民族優秀藝術的傳承。由於幼兒處於成長髮展的啓蒙階段,一旦從小就養成了對於少數民族藝術和文化極其濃厚的氛圍和興趣方向,那麼對其之後成長階段中傳承少數民族藝術將會起到關鍵性作用。

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論文

關鍵詞:少數民族藝術;少數民族文化;幼兒教育;關係分析

一、引言

少數民族藝術是對少數民族在長期生產勞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才藝和技術的總稱,它存在於少數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目前,面對外來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衝擊,少數民族藝術要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傳承是最有效的手段。少數民族藝術傳承即是將一個民族的藝術文化繼承和發展下去,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文化傳播。民族藝術作爲民族文化中相當重要的具體組成部分,其傳承的特點和方向與民族文化也是保持一致的,他們通過基層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同時也在傳承中不斷的更換各種方式和方法,更加符合當前時代與社會的需要[1]。當前,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主要有五種途徑:生產生活中的口耳相傳、博物館等靜態方式傳播、民族傳統節日和宗教活動中的耳濡目染、民族旅遊的推廣和通過教育的形式來傳承。前四種途徑在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許多弊端。所以,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不僅僅要通過這樣一些靜態和被動的方式進行運作,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一些靈活的方式進行積極主動的保護與繼承[2]。所以,教育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就逐漸顯露出來。學者們認爲,只有教育才能爲文化藝術的延續不斷提供動力,使文化藝術傳播開來並傳承下去。同時,教育這一方式更是永葆少數民族藝術青春和生命的最有利手段,通過教育能夠將藝術的生命加以延續,並且在不斷的發展中獲取新的生命力,更加符合時代感以及更具有現實意義。社會、家庭和學校是教育的三個主體,在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過程中,社會、家庭和學校各自發揮着獨特的作用,同時又要形成合力,形成少數民族藝術傳承的動力。教育要從小開始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少數民族藝術通過教育這一有效手段來傳承,也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幼兒期抓起,使幼兒教育也能成爲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有效方式之一[3]。

二、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傳承的可行性分析

要使我國少數民族藝術能夠在新時期大放異彩,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將保持少數民族藝術生命的活力作爲一項永恆的課題和任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傳承的任務放在少數民族同胞的少年兒童身上,讓他們從小就在自己的血液裏烙上深深的印記,從幼兒期就將少數民族藝術進行潛移默化的傳承和發揚。這些都建立在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傳承是可行的。

(一)符合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

首先,少數民族藝術有着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活潑生動的形式,這正好與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相匹配,容易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藝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少數民族藝術作品中所洋溢的熱情和歡快的情緒可以營造一種開心和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對少數民族藝術的喜愛,幼兒的認知與感情的共鳴很容易被這種歡快的氛圍所激發[4]。如果將少數民族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融入到幼兒學習與成長的環境中,就能使幼兒在耳濡目染中享受到欣賞和表現藝術的樂趣。最後,少數民族藝術是少數民族同胞在歷史發展和勞動過程中有感而發的,是對理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美的追求,這些都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容易被幼兒感受和模仿[5]。

(二)幼兒已具備良好的心理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一項研究表明:幼兒期是兒童審美感知發展的最初階段,此時,兒童已經能初步感知藝術作品的美。對傳承少數民族藝術,幼兒已經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此時,幼兒包括記憶、思維、想象和語言能力在內的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都表明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的水平已經具備了少數民族藝術啓蒙教育的基礎,使幼兒期開展少數民族藝術啓蒙教育成爲可能[6]。

三、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傳承的價值分析

(一)對少數民族藝術傳承本身的價值

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是由“傳”和“承”兩方面構成的,其中最重要的過程就需要通過人這一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來參與,不僅是傳還是承都需要少數民族同胞們積極的參與,否則僅僅擁有一腔熱情,卻不付諸於實現,也就無法傳承。通過許多研究和調查也表明,由於互聯網信息的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快速渠道,年輕一代已經被許多全球化的文化和潮流文化所影響和覆蓋,他們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正在按照世界的潮流和流行趨勢來進行。更多的年輕一代們更願意按照世界的潮流和流行趨勢來生活,包括穿什麼衣服,跳什麼舞蹈,唱什麼歌曲,用什麼飾物,甚至有些年輕一代錯誤的認爲民族的就是土的,是落後的,是不合潮流的,這使得許多少數民族的藝術傳承之路出現重重困難。要改變這一現狀,要使繼承者們從幼年時期就要對民族藝術有所瞭解和認識,要培養少數民族幼兒對於本民族藝術形式和文化思想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熱愛自己的民族藝術,將這些藝術形式作爲自己本民族的瑰寶來看待;同時又要能瞭解其他民族的藝術,感受其他民族藝術的優秀之處和價值,從而促進整個中華多元民族文化藝術的繁榮與和諧[7]。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成爲世界共識,幼年時期的教育對兒童今後的人生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可見,在幼兒期,孩子其實已經可以形成一些重要的習慣、傾向和態度。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幼兒期,孩子的興趣會開始分化,每一個孩子都會顯現出自己的獨特個性,在接受教育後,幼兒會對一些活動呈現出較爲穩定的興趣和態度。所以,幼兒園一定要將少數民族藝術在課程安排和教育設置中有所反映,從小培養幼兒對少數民族藝術的濃厚興趣。此外,孩子在幼年時期就能具有初步的學習能力,在三歲左右就會對於一些文化現象觸發懵懂的學習意識,並且由於幼兒十分善於模仿,因此在生理和心理上對於藝術文化的傳承都有着十分積極有利的基礎[8]。如果在人生最初的幼兒階段就能夠培養他們,使他們成爲少數民族優秀藝術的繼承者,那對於整個文化傳承的任務而言是事半功倍的。

(二)對幼兒個體發展的價值

1.有利於幼兒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於人的認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二者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意義都是舉足輕重的。在幼兒園開展少數民族藝術傳承,其實就是開展少數民族藝術啓蒙教育。幼兒在接觸少數民族藝術的過程中,通過聆聽少數民族傳說故事、少數民族歌曲和樂曲,欣賞少數民族手工藝品和舞蹈,穿戴少數民族服飾,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調動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少數民族藝術啓蒙教育中,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概括理解,不斷記憶,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了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並不需要大量理論知識的傳授,想要將幼兒培養成爲少數民族藝術的繼承者,首先要進行少數民族文化自信和感情的培養,讓幼兒從小就感知到本民族藝術文化的優秀和燦爛,這就能使幼兒在欣賞少數民族藝術之美,表現少數民族藝術之美,創造少數民族藝術之美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其非智力因素。

2.有利於幼兒審美心理的發展

兒童在幼兒期就已經存在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水平,這是一種高級認知的階段,是美學感知的萌芽階段。教育者要在這一階段積極地採取措施來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否則這一階段稍縱即逝,一旦錯過了這一萌芽階段,審美認知就得進行全新的認知重構,反而會浪費時間[9]。所以,幼兒可以在欣賞和學習一些少數民族藝術形式的過程中,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對少數民族藝術產生興趣,在心理構架上重新對於藝術進行全方位的美感感知,從而引導幼兒能夠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正確的藝術感導向和審美取向。

3.有利於民族地區幼兒的文化認同

學者陳世聯、劉雲豔曾選取雲南迪慶藏族、瀾滄拉祜民族、麗江納西民族,四川涼山彝族,貴州三都水族、銅仁苗族共1202名少數民族兒童作爲研究對象,對他們的民族文化認同作出比較研究,結果發現,調查中的少數民族兒童並沒有展現出對本民族文化較高程度的認同。在這一調查收集的信息中可以明顯看出,目前少數民族的兒童並沒有顯現出對於本民族文化的關注,所以在民族文化的認同乃至民族認同方面並不理想。而少數民族藝術由於其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又有豐富多彩的形式,所以最易被幼兒喜愛和接受,這是一個民族文化認同的突破口。所以目前極其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通過在多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中開展少數民族藝術啓蒙教育,一方面培養少數民族藝術的繼承者來不斷傳承少數民族藝術,另一方面在感受傳承本民族藝術中培養初步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10]。多民族地區的幼兒從小生活在多個民族共同生活的區域裏,一些不同民族的幼兒在一起成長和生活。他們居住在一起,上一個幼兒園,一起做遊戲,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他們從小接觸不同的民族語言,看到不同的民族服飾,聽到不同的民族樂曲、歌曲和故事,看到不同的民族舞蹈和手工藝品,認識和領略到多種民族藝術文化的特點。在多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幼兒從小就樹立一種能理解、接受和欣賞其他民族的民族藝術文化的心理感情,增進與其他民族幼兒的瞭解和友誼。

(三)對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價值

長期以來,我國的各民族在生產生活中親密往來、緊密依存,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要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百花齊放,保持民族文化藝術的多元性,同時又要有一體性,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和諧。多元和一體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核心。而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傳承既有利於保持民族文化藝術的多元性,又有利於維護我國多元一體的文化藝術格局,從而在多元一體中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蓬勃發展[11]。

1.有利於保持民族文化藝術的多樣性

文化多元主義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在每一個多種民族聚居的國家,每一個不同的民族都應該保留住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化。而文化相對主義則認爲多民族國家的不同民族應該相互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謀求不同文化的共存。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逐漸具備多樣性的特質,這就像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一樣,也會由於地域和具體條件的差距呈現不同的特徵。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必須像保護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那樣,隨時保持警惕。但是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也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全球化的文化發展趨勢開始衝擊着我國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更強烈衝擊少數民族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特別是那些地處偏遠山區,人口少,經濟滯後的民族,他們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形式正面臨着缺少繼承者的不利局面,長久以往,一些少數民族藝術就會走向消亡[12]。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民族文化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安全,所以在面對當前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的危險局面,需要國家和社會密切關心,積極地採取措施,保護好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不被侵蝕,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消亡了,那麼這個民族也會最終走向消亡。少數民族藝術作爲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需要尋找和研究出更科學有效的方式加以創新和傳承,讓這些少數民族文化的瑰寶在新時期閃爍出更耀眼的光芒。所以,少數民族藝術在多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中傳承,可以爲各種不同民族的藝術培養可能的繼承者,從而維護了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多樣性。

2.有利於維護我國多元一體的文化藝術格局

中華民族是中國從古至今各民族的總稱。在中國經歷不斷分合後最終成爲一個統一國家的過程中,多種民族也相互交融,最終形成中華民族這個民族集合體。在我國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56個民族不斷交往、雜居、通婚、融合,又在分歧中不斷爭鬥、分裂、滅亡,逐漸形成一個融合又各具個性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在歷史的積澱之下,我國的56個民族具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又共同構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既有一體性,更有多元化,一體性和多元化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徵[13]。藝術文化的傳承既要維護文化的一體性,也要維護文化的多元化。如果對民族文化過於忽視,容易造成部分民族文化的消融,不利於文化生態多樣性的安全。而反過來如果對民族文化過度的強調,過分推崇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同時排斥其他民族和民族文化,很容易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誤區。民族的團結和和諧需要使不同的民族也能相互認同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建立情感上的親近關係。所以,在多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藝術,可以培養本民族藝術的繼承者,維持民族藝術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可以增進各民族的感情,相互認同,有利於維護我國的多元一體文化藝術格局。總之,幼兒時期是每個人成長的奠基期,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甚至會決定其未來人生的走向。此時,幼兒心理和生理地發展也提供了在幼兒期傳承少數民族藝術的可能性。在幼兒期傳承少數民族藝術不僅是傳承的一種有效途徑,更對幼兒自身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多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中傳承少數民族藝術也有着全局性的戰略意義。同時,少數民族藝術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幼兒教育的特殊工具,可以成爲一種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這種資源豐富了教學的手段,充實了教學的內容。也正是幼兒教育和少數民族藝術二者之間相互碰撞和交流,纔會共同爲少數民族藝術傳承產生更多的積極意義[14]。

[參考文獻]

[1]趙世林.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論綱[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2.

[2]張文勳,施惟達,張勝冰,等.民族文化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宋桂生.當代民族藝術之路傳承與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孫亞娟.兒童養育習俗及其研究價值的教育人類學分析[J].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2016(7):6-10.

[5]方娟.少數民族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傳承[D].昆明:雲南大學,2010.

[6]龍成彥.少數民族地區第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後的現狀及改進思路[J].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2016(1):92-95.

[7]張文馨.成人教育視域下的民族藝術傳承研究--基於對雲南少數民族藝術傳承教育的思考[D].昆明:雲南大學,2014.

[8]徐萬邦,祁慶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6.

[9]朱曉紅.蒙古族民間藝術的特徵及其幼兒教育價值[J].前沿,2005(1):113-115.

[10]陳世聯,劉雲豔.西南六個少數民族兒童民族文化認同的比較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6(11):12-15.

[11]黃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及其實踐對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啓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6):80-84.

[12]蔡迎旗.多元文化中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J].山東教育,2002(5):30-33.

[13]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14]蔡小明,王尚傑,姜西潤,等.幼兒個體化精準優質教育理論與實踐[J].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201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