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對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和應對措施

學識都 人氣:2.65W

    論文關鍵詞:網絡;青少年 認知過程 行爲特徵

淺析網絡對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和應對措施

    論文摘要:隨着電腦的普及應用網絡在改變人們生存的地緣空間的同時,也改變着人們的生活、工作及思維方式,尤其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羣體的影響更爲明顯。本文在分析網絡特點及青少年發展特點的基拙之上,從認知過程、行爲特徵、情緒情感等幾個方面論述網絡對青少年的心理危害,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20世紀,人類最大的科技成就莫過於發明及互聯網的誕生。互聯網作爲全球信息化革命的最新體現,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消極作用。特別對青少年而言,在爲其知識獲取、技能掌握、心理溝通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使其心理髮展面臨一系列問題,如網絡依賴等。這一方面是由於青少年特定的心理特點決定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受網絡特點的影響。

    一、網絡對青少年心理社會行爲的影響

    隨着電腦的普及與應用,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來接觸和使用電腦,併成爲網絡的主要受益者。但作爲具有特定發展特點的青少年,在使用具有特定特點的網絡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消極問題。目前的研究結論認爲,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心理社會行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認知、情緒情感、行爲以及自我意識等方面。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認知過程的影響。

    格拉尼克和拉梅研究發現互聯網的自組織的特性可能導致使用者的思維模式出現5個方面的變化:要素主義思維轉向虛幻感;情境化的批判思維技能的.發展;體現自我同一性的元認知的出現;思維流暢性增加;效能感的發展(Granic & Iam-ey. 2000)。更爲具體地說,由於互聯網的使用,以線性的要素主義爲特徵的現代人的思想模式可能轉化爲後現代主義的非線性的思維模式。奧爾森認爲,這種轉變可能類似於那些在中學階段由於大量知識的學習而導致的認知過程出現的大量的變化,如抽象思維的發展、普遍道理的學習(Olson, 1994)‑也有的研究者發現,互聯網的時間感、空間感、現實的知覺( peioeption of reality)、自我感( sense of self)會在互聯網中發生改變。

    (二)互聯網對青少年行爲過程的影響。

    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會從互聯網的使用中受益;但對一部分人而言,當使用變成濫用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就可能會出現病理性的行爲問題,如互聯網成癮、互聯網依賴等(Hess,1999)。

    互聯網對人的社會交往方式和社會交往技能可能產生影響。有人發現互聯網成癮者主要使用互聯網進行社會交往,而不存在與互聯網相關問題的人則使用互聯網來保持已有的人際關係(Tong, 1996)。也有的研究表明,網上聊天與發送郵件正成爲人們認識新朋友的一種非常平常的方式

    而在我國也有不少上網成癮的報道,尤其中學生由上網所引起的自殺、出走、碎死事件值得引起關注。

    (三)互聯網對青少年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的影響。

    互聯網使用不僅對人的認知、行爲過程有影響,它同時對人的情緒情感以及自我意識有影響作用。

    首先,互聯網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積極的心理體驗。斯普勞爾認爲互聯網這種社會性技術可以給用戶以歸屬感和人性支持(Sproull & Faraj , 1995 )。其他的研究發現,互聯網的使用會使社會聯繫增加,讓用戶感覺舒服與力量感。但是,互聯網的使用也會給用戶的情緒情感帶來消極影響。特克勒發現一些被試因爲上網交友而導致社會孤立和社會焦慮的產生(Turkle, 1996)。也有的研究發現,過多使用互聯網會導致孤獨和抑鬱的增加,具體地說,他們的研究發現互聯網的過多使用,即使是因爲交流而使用互聯網,也會導致社會捲入的減少與幸福感降低。

    其次,互聯網使用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即大多數的互聯網使用者獨自使用互聯網,“電子化的個體”正在逐步增加。因此,互聯網較可能對自我意識的發展與人格的傾向性產生影響。

    最後,某些網上活動可能會給具有較好計算機技巧的人贏得尊重與地位,可能對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產生影響。

    二、應對青少年網絡問題的措施

(一)重視網絡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的作用與影響。

    隨着電腦的普及與推廣,由於特定發展階段生理、心理髮展的特點,青少年與網絡的關係日益密切,並逐漸成爲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由於其雙刃劍性,網絡在促進青少年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一方面,青少年可利用其下載有用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青少年可能利用其瀏覽一些非法網站,藉以滿足其特定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因此,要重視網絡對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的影響的同時,要客觀地把握、評價網絡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不要把網絡媒體的影響估計過高,也不能估計過低。

    (二)開展網絡。

    網絡社會是人類開拓的一個新的生存空間,由於其短暫性,基本上還沒有規範,沒有道德規範,人們只是按照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的體驗來約束自己,這種情況在我國尤爲嚴重。面對新的網絡領域,又一時沒有形成新的道德規範,從而大量網上行爲處於既不受舊規範制約,又無新法可依的真空狀態。目前網上的道德規範是非強制性的,只能靠個人的內心信念來維持,這樣網上人是否遵從道德規範,也不易覺察和監督,而不象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要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三者來維持。目前出現的一些網絡犯罪問題,就是利用了網絡規範的不完善性。

    目前我國也認識到了加強網絡規範和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發佈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其中規定了青少年在上網過程中的要求: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三)積極建設教育網絡。

    從某種程度上說,網絡的健康發展是育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今天我們爲青少年創設什麼樣的網絡,就決定了明天的青少年的成長狀態。因此,藉助於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網絡就顯得尤爲重要。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網站,就是根據青少年發展的特點,調動有關部門的積極性,使綜合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目前青少年網站建設嚴重滯後,對青少年影響不大,吸引力不強。互聯網被稱爲“爭奪眼球的戰爭”,如何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滿足青少年的需求,應該成爲建立青少年網站的首要考慮因素。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通過學習、交友、網上、心理諮詢、網上競賽等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服務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從而建立吸引青少年的強勢網站,更好地發揮自主陣地的作用。

    (四)加大對青少年上網場所的監督力度,規範網吧經營行爲。

    目前,還沒有特定的法律來規範未成年人不能和不允許到網吧上網。對青少年到網吧上網的年齡問題,網吧經營人往往是不管不問。同時,不分買者的年齡,各類網吧內部都出售各類煙、酒、飲料和小食品,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極壞,嚴重違犯了《青少年犯罪法》。有些內容在法律界定上就模糊不清,而網吧經營業主就往往採取打擦邊球的手段在網吧內大肆進行電子遊戲活動。因而要採取有效方式,加大對網吧的監督力度,堅決清除非健康網吧。要大力開展“創建安全文明網吧”活動,引導監督網吧文明經營,守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