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人物名字研究 “Analects” person name research

學識都 人氣:5.55K
《論語》人物名字研究 “Analects” person name research
摘要:古人有名有字,並且名和字之間往往有意義上的聯繫。本文通過對《論語》中相關人物的名字的探討,發現《論語》中人物的“名”與“字”之間有同義、相關、相對等關係,還有析名爲字、同音爲字、名加修飾詞語產生的字等。同時從名與字的關係中,我們還可以瞭解到一些古代的社會生產、生活狀況。因此對《論語》人物名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語言學、文化學和歷史學意義。對與“名”與“字”的關係問題,前輩學者對此已經作過比較多的研究。但本文專講《論語》中人物的“名”和“字”。並就《論語》中人物的“名”和“字”進行窮盡的調查。關鍵詞:人物;名;字;《論語》“Analects” person name research

盧火盛 廣東省湛江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湛江 524048Lu Huosheng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China524048Abstract:The ancients were well-known for their words and there was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e and word. This thesis will study the name and word of some figures in the Analects. We can find out their relationship was in synonyms, correlation and relative. And there were some words from dismantling name, the same sound or adding modifier phrase etc. Meanwhile, we can know about the ancient society produces and the ancient living situations. Therefore, it can bring out great meaning on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history. The elder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a lo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e and word. Now, this thesis will study on the figures name and word from the ords: person;name;word;the Analects一、引言現代的人可能經常問別人:“您叫什麼名字?”對方便答,我叫某某某。實際上他回答的只是他的名,並沒有回答出字來。因爲現在人一般只有名,沒有字。現在的“名字”這個詞,由“名”和“字”兩部分組成,但其中的“字”已經沒有實在意義了。“名字”這個詞,實際上用作偏意複詞專指名了。然而,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嚴格區別的。《說文》:“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武並切”。分析“名”這個字,就是古代人們在共同生活中,如果白天還可以用手勢、動作來表示的話,夜間就只能用聲音來表示自己的存在,用語言來交流思想,這就出現了各自的“名”,故而從口從夕會意。概括來說就是,“名”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爲了相互區別而又相互聯繫而對各自的稱呼。①《說文》:“字,乳也。從子在‘寶蓋’下,子亦聲。疾置切”。分析“字”這個字的結構是“子”上面加個“寶蓋兒”,這“寶蓋兒”就是房屋。“字”的本義是在屋子裏生小孩兒。引申爲孳生、繁衍。名字的“字”其實就是從名衍生而來的,所以叫做字。《顏氏家訓》說:“名以正體,字以表德。”②“表”就是表達,所以字又叫表字。上面說的歸納起來就是,字是從名派生出來的,它的`作用是表達名的意思。因爲“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字是解釋、闡發名的,所以名與字之間必然有意義上的聯繫。正如《白虎通義·姓名》:“旁(傍)其名爲之字者,聞其名即知其字,聞其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 ③名與字之間的聯繫可以是語義方面的,也可以是字形方面的,這就是漢語漢字對名字的影響。搞清楚了“名”與“字”的內在含義,接下來我們探討《論語》中人物名與字的關係。先統計《論語》中一共出現多少個人物的名字。然後,再探討《論語》中人物的“名”與“字”關係。二、《論語》人物名字索引根據楊伯峻《論語譯註·論語詞典》和程石泉《論語讀訓·論語索引》可發現,論語中一共寫到了152個人物。分別是: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三飯繚、衛公子荊、衛公孫朝、衛君(蒯聵)、衛靈公、大宰(吳)、子文(令尹)、子產、子羽、子西、子張(師)、子貢(賜)、子服景伯、子賤、子夏(商)、子桑伯子、子羔(柴)、子游(偃)、子禽(陳亢)、子路(由)、予(宰我)、公子糾、公山弗擾、公西華(赤)、公伯寮、公冶長、公叔文子、公明賈、卞莊子、夫子(孔子)、孔文子、文王、比干、王孫賈、長沮、世叔、儀封人、冉有(求)、召忽、史魚、葉公、司馬牛、四飯缺、甯武子、左丘明、申棖、亞飯幹、仲弓、仲叔圉、伊尹、回(顏淵)、堯、師陽、師摯、師冕、有子、湯(履)、紂、老彭、達巷黨人、陽膚、陽貨、齊人、齊君(莊公)、齊桓公、齊景公、齊簡公、伯氏、伯牛、伯夷、伯魚(鯉)、佛肸、吳孟子、宋朝、牢、閔子騫、陳文子、陳師敗、陳成子、巫馬期、叔孫武叔、叔齊、周公、周任、孟之反、孟公綽、孟氏、孟莊子、孟武伯、孟敬子、孟懿子、季文子、季氏(季孫)、季桓子、季康子、季然子、林放、武王、南人、南子、南公適、南容、柳下惠、祝駝、禹、羿、原思(憲)、原壤、晉文公、晏平仲、桀溺、桓魅、泰伯、皋陶、荷蓧丈人、高宗(殷高宗)、接輿、崔子、曾子(參)、曾皙、棘成子、舜、魯人、魯公(伯禽)、魯太師、魯定公、魯哀公、微子、微生畝、微生高、裨諶、彭方叔、僎、漆雕開、箕子、管仲、臧文仲、臧武仲、樊遲、稷、顏路、澹臺滅明、孺悲、蘧伯玉④。其中名和字都可查到的有近60人⑤。本文就將對這將近60人的名與字的關係作番分析。發現“名”與“字”之間一般有同義、相關、相對等關係,還有析名爲字、同音爲字、名加修飾詞語產生的字等。具體如下:三、《論語》人物名字用例分析(一)名與字相聯,由抽象引指具體。共5例:1、孔子,名丘,字仲尼。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父叔梁紇和母顏氏“禱於尼丘(山名)”,遂生孔子,因此名丘,字仲尼,姓孔氏。《說文》:“丘,土之高也,非人之所爲也。從北,從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幫之居在崑崙東南。”丘是小山,尼是這座山的名。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仲尼”之“仲”,表示的是排行,因爲孔子上有兄長“孟皮”(《孔子世家》索隱引《孔子家語》),系叔梁紇之妾所生(《孔子家語·本姓解》)。⑥2、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以爲有德行。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說文》:“耕,犁也。從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古莖切”。又《說文》:“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在古代耕必須有牛。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指具體的耕牛。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伯牛”之“伯”,表示的是排行。表明冉耕在家裏排行老大。3、司馬耕,姓司馬名耕,字子牛。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牛多言而躁。問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說文》:“耕,犁也。” “牛,大牲也。”(同上)。在古代耕必有牛。司馬耕,字子牛。由農墾之義,引指具體的耕牛。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子牛”之“子” 表示的是對男子的尊稱。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之一是加“子”字。稱呼時,這個“子”有時可以省去。如司馬耕,可以直接稱爲司馬牛。4、曾參,姓曾名參,字子輿。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說文》:“參,商星也。從晶,所今切”。又《說文》:“輿,車輿也。從車,以諸切”。古代“參”是在車右邊陪乘。例《史記·文帝本紀》:“乃命宋昌參乘。”(參:參加,陪伴)⑦。輿,在古代更是直接指車。曾參,字子輿。由車右邊陪乘,引指具體的車。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子輿”之“子”,表示的是對男子的尊稱。5、步叔乘,姓步名叔乘,字子車。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步叔乘字子車。《說文》:“乘,覆也。從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乘。食陵切。”又《說文》:“車,輿輪之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象形。凡車之屬皆從車。尺遮切。”古代“乘”有指車、馬車或乘馬車的意思。例《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輿已架矣”(乘輿,乘馬車)⑧。步叔乘,字子車。由乘車,引指具體的車。名與字相聯表達意義。“叔乘”之“叔”,表示的是排行。表明步叔乘在家裏排行比較小(一般排在第三或更後)。從以上5例可以看出,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是可以相關聯,並在意義上由抽象引指具體的。這種名與字相聯,由抽象引指具體的手法,在語言學上體現爲據義指實。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例2:冉耕字伯牛、例3:司馬耕字子牛,據此可以證明,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時已經有了牛耕。這對於研究春秋歷史,春秋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狀況有着一定的文化學、歷史學意義。另外,例4:曾參字子輿、例5:步叔乘字子車,可以看出春秋時馬車的廣泛應用,讓人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二)名與字同義,互相解說。共6例:1、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文》:“回,轉也。從口,中象迴轉形。戶恢切”。又《說文》:“淵,回水也,從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兒。”回水指旋轉的水。例《荀子·致士》:“水深而回。”(回,旋轉)《莊子·應帝王》:“流水之審爲淵。”(淵,旋轉的水)⑨在這裏名與字同義,互相解說。“子淵”之“子”,表示的是對男子的尊稱。稱呼時,這個“子”有時可以省去。如顏回,可以直接稱爲顏淵。2、樊須,姓樊名須,字子遲,亦稱樊遲。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樊須字子遲。少孔子三十六歲。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曰:“知人。”《說文》:“須,面毛也。從頁,從彡。凡須之屬皆從須。”又《說文》:“遲,徐行也。”古代“須”和“遲”都有等待的意思。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吳起須故人而食”(須:等待)。《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遲明,行二百餘里”(遲:等,等待)⑩。名與字同義,互相解說。“子遲”之“子”,表示的是對男子的尊稱。稱呼時,這個“子”有時可以省去。如樊須,可以直接稱爲樊遲。3、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稱宰我。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宰予字子我。利口辯辭。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爲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說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從予。餘臣切”。又《說文》:“我,施身之謂也。或說:我,頃頓也。凡我之屬皆從我。”古代“予”和“我”都是第一人稱代詞“我,我的”意思。例《尚書·盤庚上》:“予告汝於難。”(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