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對認知發展影響的時效性問題探討

學識都 人氣:3.03W
雙語對認知發展影響的時效性問題探討
摘要:雙語學習和認知的關係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雙語的積極影響已經基本確定。但是還有一系列問題尚未達成共識,雙語作用的時效性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從執行功能角度整理歸納雙語的時效性問題,即雙語能力促進認知發展是永久性的還是階段性的,這種優勢是否是累積的和長期的,並對以後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深化我們關於雙語對認知發展影響的內部機制的認識。
關鍵詞:雙語;認知;執行功能;時效性
        一、引言
        1.雙語與認知關係發展的許多年來,雙語與認知關係的爭論焦點是雙語對認知到底有害還是有益?上世紀60 年代以前,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強調雙語的負性結果,甚至警告說雙語會產生遲滯兒童。直到1962年,Peal 和Lambert(1962)的實驗顯示,蒙特利爾的英法雙語兒童在許多變量上超過單語兒童。之後大量研究結論證明雙語對認知具有積極影響。
        從1970 到1980的10年間,調查者探索了雙語和單語兒童的元語言發展(元語言知識是指語言結構和隨意使用它的能力,這些能力對兒童複雜語言使用發展和知識獲得有關鍵作用)。與單語者相比,雙語者具有較強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語言分析的能力和概念形成的能力,並且在人際交往中具有較強的敏感性。雙語的積極影響已經基本確定。
        儘管如此,還有一系列問題尚未達成共識,雙語作用的時效性就是其中之一。雙語能力促進認知發展是永久性的還是階段性的?這種優勢是否是累積的和長期的?有人認爲,某種優勢(如語言意識、概念形成)是臨時的。然而,某些認知方式(如發散性思維)也許能夠產生相對穩定的和持續的效果。也有人認爲,低齡兒童的認知優勢優於大齡兒童。還有人認爲,認知發展的優勢是累積的,隨着雙語能力的提高,認知發展的優勢更加顯著。
        2.雙語與執行功能
        上世紀90 年代以後,研究集中於執行功能(Excutivefunction,縮寫EF)與雙語的關係。執行功能這一名詞是由額葉損傷的臨牀研究得出的。執行功能系統主要位於前額皮層,是早期兒童最關鍵的認知成就,兒童逐漸掌握控制注意的能力,抑制分心,監控刺激集合,擴展工作記憶,並在任務間切換,抑制和控制是EF 核心成分。這些與顯示年齡衰退的首要證據(記憶障礙、近事遺忘、注意力分散、判斷力差、語言障礙等)是同樣認知過程。所以,是否可以假設:如果雙語影響執行功能,影響應該在整個認知系統中被發現並貫穿終身?
        二、雙語時效性問題的'研究
        1.學前和學齡兒童研究
        關於時效性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學前和學齡兒童。Bialystok(Bialystok,1999; Bialystok & Martin, 2004) 用維度變化卡片歸類任務(DCCS;Zelazo, Frye, & Rapus, 1996),測試4~5 歲兒童的執行功能。卡片上印有圖片,兒童以圖片的顏色(紅,藍)歸類,或以形狀(圓,方)歸類。被試者先以一個維度歸類(如顏色),然後教導他們轉變到另一維度(如形狀)。年幼的單語兒童堅持以原來的維度分類,而雙語者在依據指示轉換到第二個維度上時更成功,表明更高水平的執行控制。
        2.嬰兒研究
        Kovács 和Mehler(2009)發現從出生就學習雙語的7 個月大的嬰兒展示出比單語嬰兒更好的認知控制能力。在雙語家庭中長大的嬰兒能更好的轉換反應(cf. DCCS)。他們選取20 個7個月大的單語嬰兒和雙語嬰兒(從出生前就暴露於雙語環境的嬰兒,父母有不同母語並持續用各自母語與他們交流,且每日都暴露於兩門語言下則被認爲是雙語嬰兒),其年齡、性別、父母社會地位相匹配。實驗分前轉換階段(9 個實驗)和後轉換階段(9 個實驗)。前轉換實驗中,呈現9 個三音節的無意義單詞,讓嬰兒預期獎賞的位置(視覺獎賞是一個木偶投影,總是出現在屏幕同一側),研究者觀察嬰兒注視的位置。在後轉換實驗中,嬰兒暴露於不同的三音節單詞且獎賞在屏幕的相反方向出現。因而,在後轉換中,嬰兒必須學會重新定向他們的凝視,從先前的正確方向轉到屏幕的相反方向。這樣的實驗有三個,實驗一、二是語音提示(1.7 秒)。實驗一中,語音線索由包含三個不同音節的無意義單詞構成。實驗二中,在前轉換階段語音線索有一定重複結構,如AAB 結構,le-le-mo。後轉換階段是不同的重複結構,如ABB 結構,le-mo-mo。實驗三是視覺提示(3秒)。
        結果顯示,前轉換階段不需要抑制和控制,所以雙語和單語嬰兒在每個實驗的前轉換階段,都能很好的學習預測視覺獎賞的視覺或聽覺提示。但在後轉換階段,雙語兒童能很好抑制之前學習的反應,並根據改變的任務更新他們的預測,而單語嬰兒在後轉換階段則不能。無論在聽覺線索還是視覺線索,無論線索有還是沒有規律,雙語者的EF 的後轉換階段的成績都優於單語者。這些結果指出,早熟的認知優勢源於他們較早的暴露於多語言環境。能辨別兩種語言說話聲的雙語者,即使還不會說話也已經建立了每種語言獨立的表徵。知覺和處理兩種語言可能在嬰兒實際學會說話之前足夠提高執行功能。學習母語要求雙語嬰兒從混合的語言輸入中建立合乎每種語言的表徵。爲了選擇性建構並訪問兩種語言,雙語嬰兒要使用它們的監督和控制能力。這樣在他們開始說話之前,可以獲得很好使用這種能力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