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與學中教師的人格效應論文

學識都 人氣:2.67W

內容摘要:從教與學的關係來探討舞蹈人才的培養,是教學中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自身人格效應,對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互動關係,提高教學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舞蹈教與學中教師的人格效應論文

關鍵詞:舞蹈教學 教師 人格 效應

舞蹈教學是依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參與,靠大腦和人體的肢體協調配合來進行的藝術實踐活動。由於舞蹈藝術本身是以人體自身的肢體爲“工具”的一種特殊的表演藝術,表演者只能憑感覺、模仿去把握,這就給“教”與“學”帶來諸多不便。舞蹈的教學是技巧性、藝術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既豐富又複雜,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需要求助於導師的教授和引導。教與學是教育中一對矛盾的兩方面,教師如何教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生十分渴望教師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藝術性能引導學生登上完美的藝術殿堂。

在舞蹈教學中自始至終都是靠教師不斷示範、講解,學生模仿、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技巧。教學是師生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過程,面對教學對象的身體條件和性格都千差萬別。教師要傳達各種教育信息,都要通過自身舞姿作爲工具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的教學方法、藝術經歷、學識修養以及教師自身的人格(包括個性、修養、才能、情感、道德情操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學生漫長的技巧培訓過程中,學生技巧、藝術表現力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不但靠教師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也需要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影響和引導。教師要將舞蹈技巧等專業知識內化爲學生個體的智慧,教師榜樣的薰陶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格效應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心中產生的崇敬感和信賴感,也是學生感到信服的一種精神感召力量。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和愛戴,由此會激發學生旺盛的學習熱情,更能調動起他積極的思維狀態,去進行技巧的運用和情感的抒發。這種人格效應是一種自然、不帶強制性的影響力,是通過教師在教學和藝術實踐中展現的自身的主體品格、教學才能、情感因素等來達到的。具有無形的教育榜樣效應和強烈的表率作用,是一種“不求而成,不爲而成”①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最有效的教育,它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相互吸引的肯定性特質。

教師的人格是教師在“德、才、學”等方面通過長期實踐形成的人文品格,也就是作爲教育主體的教師的師表美。具體表現在“表美”“道美”“風格美”,也是心靈美和外在美的統一。“表美”即教師外在形象的美,“師者,人之模範也。”②爲人師表首先有外在形象的規定性,體現出一定的修養和品位。“道美”即教師的精神,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和廣博而專深的科學智慧。“風格美”即教師獨有的個性美,體現爲優雅而高尚的情趣。從教師質樸的外表中,能感受到隱藏的人格魅力與文化的厚重。教師的精神與文化含量是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

教育家小原國芳在《師道》中講,“要言之‘師’不是用片斷的知識和手頭的技術,而是用全人格的‘志’來感化人。”教師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將在學生心靈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學生也會通過這一教育行爲,看到人類自身的力量之美、心靈之美、意志之美。教師這種對學生具有高尚內在素質的鑄造和培育,將會在教學中融進無與倫比的價值和內容,是其他東西難以替代的。

教師的人格效應來自教師的人格,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受教育者感情的培養,就是教師高度教育素養的實質本身。”③學生被教師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爲其卓越的藝術才能所傾倒,爲其廣博的知識修養所陶醉,這些也是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最高境界的基礎和條件。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當是言傳身教的模範,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感情的源泉,也是教學中師生間溝通和協調師生關係的基礎。黃克劍說過:“教育須承諾知識的授受和智慧的開啓,教育也須承諾身心訓育和人生境界的潤澤與點撥。”④

學校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只有具備高超教學藝術的教師,才能全面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既要注意多學科的相互滲透、融合,“百科全書式”教育,也需要有範式引導,教師素質會形成巨大的示範效力。舞蹈教師應具備廣博的舞蹈文化基礎、紮實的專業功底、高尚的審美情操、敏銳的思辨能力、嚴謹的教學作風、飽滿的精神狀態。

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教學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組織能力,都要通過教師人格得以體現。現代教育學認爲:“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主動的一面,又有受動的一面,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受動的狀況。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使學生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⑤教師的主導關係和學生的主體關係在教學中是一種互動的,教師對學生的摯愛之情,是教學中最珍貴的資源。學生儘快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表現能力是教學中師生追求的共同目標。課堂教學需要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不僅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教師對學生表現能力訓練得好壞,取決於教師對舞蹈藝術理解的深度,教師有較深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因材施教、闡釋作品等方面對學生纔能有可信的幫助。

現代教育強調尊重人的情感,重視學生的感受。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也意味着他具有自身獨立的人格,也有自己的需求、願望和尊嚴,應當得到滿足和尊重。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體,他們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有良好的觀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正處在對新事物、新觀點最敏銳,思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時期。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不單純是一個由外向內的'傳導過程,也是一個由內向外的主動作用過程”。⑥現代教育較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於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情感也具有調節自身行爲的功能,“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教師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⑦ 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引起、展開、參與和評價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角,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心與心碰撞交往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最可信的“榜樣”,信任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舞蹈教學不僅是促使學生技巧的發展,更是舞蹈藝術美的傳導,而教學中美的形成要具備兩大要素,即美在於審美客體的美的潛因與審美主體的審美潛能相互作用後的統一,它也是教學中審美潛能與美的潛因相互作用後產生的一種和諧狀態。舞蹈教學中學生是教師內在情感的體現者,學生主體要通過外來的情感激發,情感是舞蹈藝術教學的動力,也是聯繫師生的紐帶。教學中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情感素養,教師示範的生動性、教學內容的新穎性、教學的認真態度等對學生有極大的感染力量,教師的教學以情動人可誘發學生產生類似的情感,所謂“情感共鳴”就是教學最明顯的表現之一。

舞蹈是最具情感的藝術,舞蹈與情感結下了不解之緣,就決定了舞蹈藝術教學的根本方式應該是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教學中教師要有完美的示範,要感情充沛,還要有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能開發情緒記憶,而且能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⑧教師以深刻的情緒體驗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能形成課堂教學的和諧,激發起學生心智活動的波濤,努力探索舞蹈藝術的奧祕。

教學中要淡化師生的角色意識,教學雙方都以教學內容和作品情境爲中介,在一種融洽的氣氛中實現教學信息的交換、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認同。淡忘機械重複的技能訓練,淡忘立竿見影的智力提升。舞蹈教學活動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更是一種情感活動,教師要創造一種教學內容與主體心靈產生情感聯繫的條件,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形象,調動學生積極的表現慾望,以達到教學中情感的激動,情趣的激活和品位的提升,這種教學氛圍會成爲學生心靈起飛的載體。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情感的想象。因爲“在藝術創造中人的審美想象因情感而萌動,情感又是藝術想象的發源地,想象從情感中涌出,或洶涌,或舒緩,或一瀉千里,或迴環曲折。總之,想象從情感中吸取原動力,方能插上翅膀不斷升揚。”⑨教師要重視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想象等心理功能的發揮,培養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一,成爲有敏銳體察能力、豐富想象能力、充分領悟能力,能準確把握藝術作品的意蘊和情感特徵的人。

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師生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尊師愛生。在學生面前教師應是作風嚴謹、謙虛豁達、善解人意的良師,應是播種和培養學生情感的園丁,不應是冷酷無情的訓導者。對學生應傾注內心的摯愛,充分滿足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自尊的要求。善於利用學生心靈的閃光點,作爲推動其前進的動力和轉化的起點。教與學的雙方要有一種心靈的溝通,期待與鼓勵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正確地評判和認識學生,善於把握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能與學生心心相印以及對學生的信任、寬容、平等相待,這些都是搞好舞蹈課堂教學的內在動力。

教學中教師還應客觀地面對自己的失誤,不墨守成規,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信息。特別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需要教師耐心引導,一方面讓學生認識舞蹈技巧訓練中存在起伏的必然性,一方面採用有效方法儘快渡過低潮期,解除學生的疑慮,不應一味責怪學生,教師的耐心和信心將帶動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熱情。教師的良好素質會對學生產生好的心理效應,真正像磁石一樣吸引着學生。在這種積極而和諧的狀態下進行技能訓練,學生會將這種積極的內在動因轉換成自覺而刻苦學習的動力,也有益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熱情,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

當代教育是以人爲本,注重人的潛能發展。在高師的素質教育中,心理素質的培養是核心 ,而心理素質的培養又集中體現在健全人格的培養上。舞蹈教學既有科學性、藝術性,也有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教學中舞蹈藝術文化氛圍的薰陶,鮮活而生動、廣博而精美的舞蹈文化的滋養,是提高藝術修養、豐富精神世界以及人格塑造的良好環境和重要途徑。教師若能善於利用這些有利因素,作爲教學的動力,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就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註釋:

①楊雄《法言學行篇》,轉引自《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P121

②⑥⑦南京師大教育系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P133

③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們》蘇維埃學校出版社, P10

④杜時忠《 教育人文意義的失落與追求》,轉引自《教育研究 》 1999.9

⑤傅國慶 《聲樂教學中情感調動的方法》,轉引自《河北師大學報 》1996.3

⑧(德)亞斯貝爾斯基著《什麼是教育》周進譯三聯書店1991

⑨於永順、劉雪清《情感——審美想象的動力》,轉引自《瀋陽師大學報》2003.5,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