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的特點

學識都 人氣:2.33W

語文與其他注重抽象思維、需要冷靜思考的科目不一樣,語文課堂講究的是熱烈,要的是一種激情——老師的、學生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是文學性的,而對文學的理解是要形象思維,是要一定的形象想象力。小說也好,詩歌也罷,得要用想象去填補作者所勾勒或暗示的空間, 對作品進行再創造。再創造就會給語文教師帶來廣闊的空間,在求新的過程中,語文教學才枝繁葉茂。從這看來,語文教學的一個特點可歸納爲一個字——“活”。老師“活”,學生才能“活”,學生“活”了,才能把整個語文教學搞活。我們很難想象一節沉悶的語文課會有多大的收效,會有多少學生喜歡語文。有些教師自認爲自己的知識也夠淵博的了,也盡心盡力的了,教室也非常安靜了,上一節課下來,嗓子也幾乎吼啞了,爲什麼總是收效不大,學生依然不愛語文?其實,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意語文教學的特點——“活”。那麼怎樣去搞活語文教學?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活”這個話題。

淺談語文教學的特點

一、 對教材的處理要“活”

語文教學經過同行們十多年的探索、改革,已基本上從傳統的“滿堂灌”中走出來,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中走出來,正走向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在這充滿了朝氣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可以從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特級教師的教案中,從各種優質課、公開課的實踐中不難看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教材處理的靈活性。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是優秀的文章,是供學生學習的一個範例。葉聖陶老先生早就說過:“課文只是一個例子”,也就是供教學所利用的一個材料而已。既然只是一個材料,那麼就需要教師對材料進行再創造。教師不是一個傳聲筒,而是一個創造者。這個創造就是靈活處理教材。對一篇同樣的課文,我們可以當作寫作的範例,也可以當作訓練學生篩選、整合的思維能力的範例,也可當作訓練學生的語言鑑賞能力的範例。譬如:上《我的空中樓閣》就把它當成作文課上,咀嚼那詩化了的語言;鑑賞課文的鋪墊、襯托的表現力;也可當成訓練學生篩選、整合的思維能力。“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教材處理活了,就可以給學生一種新鮮感,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每課照搬《教師用書》,天天讓學生吃蘿蔔白菜,做到是好做,簡潔、方便,但學生天天吃,會膩,會營養不良,會貽誤蒼生的。

 二、教法要“活”

教師也可以說是一個導演。張藝謀有張藝謀的導法,馮小剛有馮小剛的導法,對一節課該怎樣導?就要根據課文的需要、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安排。傳統的“滿堂灌” 我們也不要一味反對,在傳授知識時,在對一句或一段範例進行鑑賞時,“滿堂灌”還是得要。對所肯定的“前桌與後桌的討論”、“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擂臺”、“ 男生女生的辯論”等等,熱烈是很熱烈,但也不能動輒如此,還得根據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層次來安排。比如我們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們的重點最好不在討論上,而在於反覆地朗誦,去體詩歌的意境,去體驗詩歌的那種音樂美。對當前最流行的多媒體教學也不能一味捧爲神靈,對它的容量大、涵蓋寬、聲情並茂,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動不動就是小電影歌聲音樂,熱鬧是熱鬧,學生到底獲得多少東西?即便是山珍海味,你沒時間也沒精力天天去做呀,也只能是過年過節做做而已,再說對經濟落後地區的學校也只是一個夢。教師這個導演不好當:一要把課堂導“活”了,二要把學生的基礎夯實了,三還要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提高了。對作家不同的風格,對不同體裁、題材的課文所需要的教學方法要有不同的導法。把語文教師喻爲“導演”是自詡,是有些攀龍附鳳的感覺,倒不如說像一個廚師,把知識烹調成不同風味的佳餚,一把蕨菜可烹出“龍鳳爪”。因此,教學方法單一不行,照方抓藥不行,還得根據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靈活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特點。

 三、教態要“活”

教態的“活”,可能是語文老師所獨有的。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不可能像數理化老師那樣去營造一種嚴肅而神聖的氛圍,(如果真如此,那學生的興趣會給冰封了)要的是一種激情,一種幽默風趣,一種美的薰陶,一種熱烈的氛圍。不是要求語文老師如此,而是課文註定要求你如此。比如:上《爲了忘卻的紀念》是嚴肅的,上《我的空中樓閣》是恬淡的,上《我與地壇》是沉重的,上《夢遊天姥吟留別》是飄逸的……提問學生有時是嚴肅的,有時是風趣的。總之,語文老師的情態是隨着課文、隨着學生在流動。語文老師一站在講臺就進入角色,可能會手舞足蹈,會唾沫橫飛,會黯然神傷,會眼圈發紅,用自己的熱情去營造一種氛圍,去感染學生,去吸引學生。老師不但會“導”,還會“演”,像馮小剛能導《天下無賊》,也能在《功夫》裏大喊一聲“我是誰?”一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語文。因爲語文是母語,語文的學習不只在課堂,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在看電視電影中,在看報刊雜誌中,在聽歌聽音樂中,幾乎無處不在啊。只要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愛語文,哪有學不好的?到處是他們的課堂。老師的教態“活”了,課堂也就生動了,也就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了。

當然,要做到教態“活”是不容易。有時在家裏的不快,或與同行鬧些誤會,或在單位受到委屈,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等,都會影響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但是,你別無選擇,既然你幹了這一行,你面對的是渴求知識的學生,面對的是他們的未來。個人的榮辱得失算什麼呢?走上講臺,進入角色,自己也“活”了。

從以上看來,教師“活”了,學生才能“活”,學生“活”了,語文教學才能“活”。對一些時髦的教法一哄而上,爭相效仿,不去辨證地對待語文教學,我認爲是沒有認識到語文的特點

培養學生作文興趣

我們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得對這件事感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愛,有了愛,就會很容易地把事做好。很難想象,對某件事沒有興趣而做好的。作文也是如此。作文是一種情感性極強的活動,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實的流露.。孔子說:“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無庸說賈島推敲詩句的專注,杜甫那種“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癡迷,就是偶爾發表一兩篇作品的人,也是業餘愛好者。現在一些學生怕作文,一到作文課,老師佈置完作文題目,下面就唧唧喳喳好一陣。他們爲了完成作業,不得不敷衍成篇,草草了事。語言枯燥,內容單薄,味同嚼蠟。就這樣左一次地寫,又一次地寫,一個學期下來,把他們的作文都拿來比較比較,基本上還是原地踏步,收效甚微。老師批改的心血以及學生寶貴的時間,就這樣付之東流。究其原因,這些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怕作文。怕作文何來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