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石泉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及防控對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3W

摘 要:本研究在分析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以促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陝西省石泉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及防控對策論文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 防控; 對策; 石泉縣

林業有害生物被稱爲“不冒煙的森林災害”,與森林火災和亂砍濫伐並稱爲森林3大災害,不僅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和毀滅性,還具有生物災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長期性與艱鉅性。近年來,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多發、頻發,對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構成嚴重威脅。目前,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根據第7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林業有害生物年均發生面積1 000.0多萬hm2,年致死樹木4 000多萬株,年均成災面積佔林業總面積災害的50.69%,佔據半壁江山,是全國森林火災面積的數10倍,年均造成損失高達1 100多億元,並呈現傳播擴散迅速、控制難度加大、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加速且危害加重的態勢,林業有害生物正演變成中國林業生態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大敵”[1]。

石泉縣位於陝西省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地處秦巴腹地,漢江穿境而過,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溫暖溼潤,適宜大量生物繁衍生息。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26 000.0 hm2,林地面積108 666.0 hm2,森林覆蓋率達72.20%,爲林業有害生物的繁育提供了場所。隨着石泉縣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交通運輸更加便捷,地區間經貿往來十分頻繁,縣內林業有害生物物種呈上升趨勢,加之松材線蟲病的入侵對石泉縣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林業有害生物面臨的防控形勢越來越嚴峻,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刻不容緩。

1 石泉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據調查,對石泉縣經濟林、用材林等造成損失且連續發生的.林業有害生物主要有20餘種。

1.1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優勢種羣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優勢種羣主要以油松爲寄主的松材線蟲病、鬆褐天牛、大小蠹爲主。每年因鬆褐天牛、大小蠹造成油松枯萎、死亡立木蓄積600餘m3,直接經濟損失與防控費用之和高達100萬元,造成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更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森林資源,影響了生態建設。一旦控制不及時,將對全縣7 333.3 hm2油松林構成威脅,後果不堪設想。

1.2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次生種羣 常發生病蟲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較小的以側柏葉枯病、銀杏大蠶蛾、核桃舉肢蛾、板栗疫病及星天牛爲主。銀杏大蠶蛾、核桃舉肢蛾、板栗疫病在管理粗放的園地常有小範圍發生,不會造成明顯經濟損失;側柏葉枯病受氣候因素影響,在側柏人工純林造林地內有不同程度發生,局部嚴重地塊病情指數高達60,影響了生態景觀,抑制了林木生長。

1.3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偶發種羣 個別年份、地塊偶有發生,突發性強,當年危害嚴重,經除治後比較容易控制,不會連續造成大面積危害的,此類林業有害生物偶發種羣包括竹節蟲、星天牛等。

2 石泉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現實嚴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防控工作缺乏有力的領導力量,工作主動性不夠強,政策和措施執行還不夠到位,導致防控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2.2 防治機構水平差,亟需進一步提升 石泉縣森防站目前爲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內設機構,未成爲獨立法人單位,不能自主安排專業工作。僅有2名人員,工作安排往往得服從於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不能及時、準確、全面和高效地進行疫情監測、檢疫和除治以及《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賦予的職能和任務。同時,還需加強基層防治隊伍力量和專業知識以及穩定人員流動性。

2.3 林業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 造林綠化規劃設計機構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機構缺乏足夠的溝通協調,造林綠化規劃設計中人工林比例大,尤其是單一樹種的純林面積增加,混交林所佔比例較小,導致林業有害生物的潛在危害進一步擴大。另外,在採種、育苗、造林及撫育等一系列環節缺乏預防措施,導致森林林分質量不高、樹體的生長勢弱、抗病蟲能力差,因而引發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及蔓延。

2.4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滯後,工作基礎薄弱 林業有害生物的基礎設施落後與當前林業有害生物嚴重發生的形勢和監測工作的需要不相適應,重防治,輕預防。監測測報手段落後、技術水平較低,預警能力不足,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要提高監測測報隊伍整體素質,儘快適應新時期林業的快速發展。

2.5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支撐力度小,防治手段較落後 新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較少,防治手段多運用見效快、導致林業有害生物出現抗藥性、污染環境及易傷天敵的化學農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