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元好問與金代的樂府

學識都 人氣:1.8W

摘要: 以元好問爲代表的金代樂府詩, 是樂府詩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藝術高標。這一時期的樂府詩, 雖然具有兩宋樂府詩的某些因子成份, 但重要的卻是 以唐人爲旨歸後的一種成果展示。金代詩人之於樂府詩的創作, 不僅繼承了杜甫憂黎元、白居易 補時闕的創作宗旨, 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閃耀着現實主義光芒的新樂府詩, 並且還以對歌行類樂府的雅好, 而使得七言歌行在當時成爲了一種創作時尚。兩宋樂府因與音樂脫離了關係, 而爲一種僅供人們閱讀的案頭文學, 金代樂府詩則使這種案頭文學又迴歸到了 原生態時期, 即其大都可配樂而唱。這種迴歸, 顯然是樂府詩史上的一種進步。

論元好問與金代的樂府

關鍵詞: 元好問; 金代樂府; 時代特徵; 藝術高標;

On YUAN Hao- wen and Ancient Chinese Poem s of Jin Dynasty

Abstrac :t Anc ient Ch inese poems in Jin dynasty, w ith YUAN H ao- w en be ing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form a ta ll artistic tow er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Anc ient Ch inese poem s in such a period, though having in them ce rtain fac tors o f poem s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period, are a d isplay o f ach ievem ents that attach mi po rtance to peop le in the Tang dynasty. Poe ts in Jin dynasty in the ir creation o f fo lk songs and ba llads carried forw ard the ami s o f " sorrow over the people" by DU Fu and "m ending fau lts of the tmi e" by BA I Ju- y,i bring ing about a greatm any o f new folk songs and ba llads be ing distinctive ly characteristic o f tmi es, spark lingw ith the radiance of realism, and the ir favourite for poem s o fG e and X ing types m akes the seven- character- a- line poem s very fashionab le at the tmi e. Poem s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pe riod w ere departed from music and becam e a type of literature for reading a t the desk. But poem s in Jin dynasty w erem ade to go back to the ir " orig inal state" o f be ing sung. Such a type o f go ing back is obv iously an advance in anc ient Ch inese poem s.

K ey words: Yuan H ao- w en; Ancient Chinese Poem s in Jin Dynasty; T mi e Cha racte ristics; A rtisticTow er

元好問不僅是金代最傑出的文學家, 而且也是文學史上繼蘇軾、陸游之後最優秀的詩人之一。 金史  元好問傳 評其文學成就雲: 爲文有繩尺, 備衆體。其詩奇崛而絕雕劌,巧縟而謝綺麗。五言高古沉鬱, 七言樂府不用古題, 特出新意。歌謠慷慨,挾幽、燕之氣。其長短句, 揄揚新聲, 以寫恩怨者, 又數百篇。兵後故老皆盡,好問蔚爲一代宗工。[ 1]其中所言 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雖然並非確切 (詳下 ), 但卻是頗值注意的,因爲其道出了元好問樂府詩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這說明, 元好問的樂府詩是頗爲後人所關注的。元好問之外, 金代其他詩人於樂府詩的創作, 也特色各具,蔚爲壯觀。因此, 下文擬將以元好問爲代表的金代樂府詩,作一具體論析。

一、元好問樂府詩的創作概況

元好問 (公元 1190 1257年 ), 字裕之, 號遺山, 太原秀谷 (今山西忻州)人。其本是北魏鮮卑拓跋氏的後裔,魏孝文帝拓跋宏由平城遷都洛陽, 其先人始改姓元氏。五代以後,元氏家族又自河南汝州遷居山西平定,未久即家於秀谷。作爲集金代文學之大成的傑出文學家,元好問的文學成就儘管表現在多個方面, 但詩歌則爲其一生之最愛, 這從他現存約 1380首的詩歌之量, 即可準確獲知。此外, 元好問還曾專選唐人 96家的 596首七言律詩, 勒爲 《唐音鼓吹》 十卷【 對於《唐音鼓吹》的著作權, 即其選編者是元好問還是他人的問題, 自明迄今, 代有爭議, 對此, 胡志傳金代文學研究第三章第二節(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 )乃言之甚詳。本文此處作元好問者, 乃從胡著之說, 具體參見該書第 109頁 - 121頁。】, 並收錄當朝 251位詩人 (含金顯宗、金章宗 )的 2062首詩, 編成 中州集 十卷。所有這些, 均反映了元好問與詩歌的殷密關係。而對樂府詩的創作, 則又爲元好問詩歌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姚奠中主編本元好問全集 的目錄編排可知, 元好問的樂府詩主要由兩類構成, 其一爲上冊卷六的 樂府 一卷, 凡整 50首; 其二爲下冊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的 新樂府 , 凡五卷, 共 345首。其實,後者的五卷 新樂府全爲詞體, 所以, 以下的討論主要爲前者的 樂府。

立足於文學史的角度進行審視, 可知元氏家族是具有創作樂府詩之傳統的, 這從 中州集收錄元好問之父元德明桃源行 一詩, 以及 全唐詩 著錄其先祖元結【唐代詩人元結爲元好問先祖者, 文學史一類的著作大都不載, 實則其乃元好問在《中州集》替其父元德明所撰小傳中之所言, 具體見《中州集》卷十先大夫詩之元德明小傳, 中華書局 1959年版, 第 526頁。】

的舂陵行 等作, 即略可獲知。而元結的 舂陵行 、系樂府十二首、閔荒詩 、忝官引 、補樂歌十首等作, 不僅皆爲新題樂府, 曾爲 詩聖 杜甫所稱道,而且開中唐新樂府運動之先聲, 影響深遠。正是由於元氏家族具有如此之文學傳統, 所以, 曾倡導 以唐人爲旨歸[ 2]並在詩歌創作中付諸實踐的元好問, 自然就會以創作新樂府爲 旨歸 。元好問今存之樂府詩,除了元好問全集 卷六所收 50首外,卷一 五言古詩 還有麥嘆 , 卷三 七言古詩 還有 虞阪行、秋蠶 、宛丘嘆 , 卷五 雜言還有 南冠行、驅豬行,卷十一 五言絕句 另有 梁父吟扇頭 , 同卷 七言絕句 又有步虛詞三首 、戚夫人 , 凡 11首, 總共爲 61首。從制題的角度言, 這 61首樂府詩, 雖然並非完全不用古題, 如 長安少年行 、步虛詞三首、戚夫人 等,即均爲舊題樂府, 但從總的方面講, 其以新題樂府爲主則乃事實。其中, 屬於七言歌行者, 如 天門引 、蛟龍引 、湘夫人詠 、芳華怨、後芳華怨 、結楊柳怨、秋風怨、黃金行 、幷州少年行 、南冠行等, 則有 54首之多, 這一事實的存在, 與李白、蘇軾、陸游等唐宋樂府詩名家之雅好七言歌行者, 乃如出一轍。此則表明, 在樂府詩的創作中, 元好問不僅 以唐人爲旨歸, 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曾 以宋人爲旨歸 。而 梁園春五首 、探花詞五首 、續小娘歌十首 等作,從七言樂府組詩的發展史言, 則是明顯地受了楊萬里 圩丁詞十解、汪元量 醉歌 等宋人新樂府連章體影響的結果。總之,僅就形式而論, 元好問樂府詩中有着唐宋詩人同類之作的因子成份, 乃是不言而喻的。元好問不用古題的七言樂府,不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且大都以關注社會現實、反映民生疾苦爲己任, 充分體現了詩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殷深的憂國憂民情懷,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是屬於喪亂樂府範疇的續小娘歌十首。爲便於認識,茲依序將其全部迻錄如下:

吳兒沿路唱歌行, 十十五五和歌聲。唱得小娘 相見曲,不解離鄉去國情。 (其一 )北來遊騎日紛紛, 斷岸長堤是陣雲。萬落千村藉不得, 城池留着護官軍。(其二 )山無洞穴水無船, 單騎驅入動數千。直使今年留得住,更教何處過明年。 (其三 )青山高處望南州, 漫漫江水繞城留。願得一身隨水去, 直到海底不回頭。(其四 )風沙明日又今朝, 踏碎鴉頭路更遙。不似南橋騎馬日,生紅七尺系郎腰。 (其五 )雁雁相送過河來, 人歌人哭雁聲哀。雁到秋來卻南去, 南人北渡幾時回。(其六 )竹溪梅塢靜無塵, 二月江南煙雨春。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其七 )太平婚嫁不離鄉, 楚楚兒郎小小娘。三百年來涵養出, 卻將沙漠換牛羊。(八 )飢烏坐守草間人, 青布猶存舊領巾。六月南風一萬里,若爲白骨便成塵。 (其九 )黃河千里扼兵衝, 虞虢分明在眼中。爲向淮西諸將道, 不須誇說蔡州功。(其十 )

這 10首詩在內容上共由兩個部分組成, 即前 9首爲一個部分, 最後 1首爲一個部分。前 9首詩作爲一個整體, 主要寫一羣 不解離鄉去國情 的 吳 地 小小娘 們,爲突如其來的蒙古鐵騎所俘獲, 然後被迫隨軍北上, 待進入大漠後將她們當作商品賣掉的全過程。這些被賣掉的小小娘們, 在遠隔 萬里 的異國他鄉, 終日與飢烏爲伴, 而等待她們的, 則是 若爲白骨便成塵 。這組詩在揭露蒙古軍的大勢擄掠方面, 與蔡文姬悲憤詩前部分寫匈奴對於中原的破壞, 乃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一首, 既是作者對當時 官軍 的一種勸戒, 同時又蘊含着辛辣的諷刺與不露聲色的譴責。整組詩熔敘事與議論於一爐,將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鞭撻,詩人心繫國家與人民, 以及其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度與責任感, 僅此即可見其一斑。

與 續小娘歌十首 同屬 喪亂樂府 範疇的, 還有西樓曲、後芳華怨 、湘中詠、塞上曲 等作。如西樓曲一詩, 主要描寫了戰亂對家庭的破壞, 以及給人們造成的生離死別之慟,哀婉而悲悽。詩云:遊絲落絮春漫漫,西樓曉晴花作團。樓中少婦弄瑤瑟, 一曲未終坐長嘆。去年與郎西入關, 春風浩蕩隋金鞍。今年匹馬妝東還, 零落芙蓉秋水寒。並刀不剪東流水, 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爛兩鴛鴦, 只合雙飛便雙死。重城車馬紅塵起, 乾鵲無端爲誰喜? 鏡中獨語人不知,欲插花枝淚如洗。

全詩以一位喪夫寡居的少婦爲視點, 採用回憶的表現手法,將這位少婦去年與郎西入關 , 與自己一人於 今年匹馬妝東還的景況, 進行了一一述寫, 最後則由 過去回到現實: 鏡中獨語人不知, 欲插花枝淚如洗 。據載, 金哀宗天興元年 (公元 1232年 ), 陝西兵亂, 死者無數, 元好問友人李獻能時官陝西行省左右司郎中, 即因這次軍變遇禍, 而被殺於亂中 [ 3]。此詩寫去年與郎西入關者, 所指當爲正大八年 (公元 1231年 )事, 即這位少婦與其夫君於是年一道 西入關, 至翌年也即天興元年, 因關中軍變, 夫君死於兵亂之中, 少婦只得一人東還, 故詩中乃有 今年匹馬妝東還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