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的構建

學識都 人氣:2.41W

摘要:文章根據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從償債能力、運營效益、成長能力以及非財務因素四個方面,構建了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

試論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高校財務風險;償債能力;運營效益;成長能力;非財務因素

隨着高校獨立法人地位的確立,高校必須開始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自主辦學,這樣必然產生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如何預測以及控制高校財務風險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建立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的構思

近年來,關於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方法與實證研究日趨成熟。在構建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時,可以借鑑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方法。然而,高等教育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決定了高校不同於企業的性質。因此,在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評價時,又要區別於企業。

1、高校財務風險不同於企業的財務風險,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企業一般是從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資金流轉環節分別考察其財務風險,目的是增值。高校的資金流轉環節與企業類似,但目的是維持和發展高校教學、研究事業。因此,在建立指標體系時,可以考慮從資金流轉環節入手,但是具體設定指標時又要反映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

2、高校財務風險的來源不同於企業。高校財務風險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從總體上看,存在失衡風險,即高校的流動資金可能出現短缺現象;二是在資金運作上,存在金融風險;三是校辦產業投資過程中,校辦產業自身的財務風險以及學校的連帶責任風險;四是在舉債過程中,高校存在向金融機構進行過度舉債或不良舉債問題,帶來的過度舉債風險。因此,衡量財務風險指標,應從這些財務風險的來源來考察,抓住財務風險的實質。

3、現在各高校實行財政部、教育部頒佈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該制度對高校會計覈算的範圍、方法和口徑等作了具體規定。所以,選取的財務風險指標要能直接利用這類會計信息,力求簡便、快捷和實用。高校年度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專用基金變動情況表和其他有關附表組成。由於沒有反映現金流量的報表,因此,在構建財務指標時,無法通過現金流量分析評估高校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

4、導致高校財務風險的因素中很多是財務因素,但一些非財務因素,特別是反映高校辦學社會效益的因素,也要引起注意。因此,需要增加社會效益方面的量化指標。

 二、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構建

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但是,高校並不以盈利爲目的,也不存在負債經營的條件,因此,本文從償債能力、運營效益、成長能力以及非財務因素四個方面構建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

 (一)償債能力

高校雖然不太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但是流動資金可能出現短缺,可能出現發不出工資,沒有資金用於日常開支等現象。因此,針對高校可能產生的失衡風險,從償債能力方面考察高校財務風險是很必要的。其中,償債能力又包括短期償債能力、變現能力、長期償債能力以及支付能力。當然,與一般企業的負債不同,高校不具備負債經營的條件,因此,高校的負債僅僅是高校進行財務分析時瞭解學校財務風險狀況的一種工具。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是衡量一個組織變現能力最常用的指標之一。它表明高校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爲償還的保證,反映高校用可在短期內轉變爲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高,不僅反映高校擁有的營運資金多,而且表明高校可變現的資產數額大,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爲,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爲2,因爲除了日常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需要滿足,還要有足夠的財力償付到期短期債務。但是,流動比率也不能過高,不然會佔用過多流動資產,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分析高校流動比率時還需注意流動資產的結構和週轉情況等。

2、資產負債率。學校資產負債率是指學校負債總額與全部資產的比率。它用於衡量高校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開展業務活動的能力,反映債權人提供資金的安全保障程度,也反映高校長期償債能力。高校的資產負債率越低,說明學校的淨資產越多,由所有者提供的部分就越大,資產對債權人的保障程度就越低;反之,債權人面臨的風險也越高。根據經驗,高校資產負債率一般在60%以下才能說明高校的資產負債情況正常。

3、現實支付能力。現實支付能力是指高校年末貨幣資金結存數與月均支出額的比值,它用來預測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反映高校貨幣資金可供正常運行週轉所需的週轉月份數。該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越強;反之,高校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越弱。該指標不能過低。

4、潛在支付能力。與現實支付能力不同,潛在支付能力分析的是年末速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資產,是現實支付能力指標的補充。

潛在支付能力=(年末貨幣資金+年末應收票據+年末借出款+年末債券投資-年末借入款-年末應繳財政專戶-年末應繳稅金)/月均支出額

它反映了高校貨幣資金與所有短期可變現資產扣除短期應支付款後滿足正常運行管理所需的週轉月份數。該指標值越大,表明潛在的支付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後兩個指標主要是從資金週轉的角度,將學校作爲一個整體,用現有貨幣資金存量來分析保證正常支付的能力。

 (二)運營效益

高校辦學資金的籌集渠道有很多,比如:財政撥款、收費收入、產業收益、社會捐助、基金捐贈等等。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對自身的資金運作逐漸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但是由於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制約,高校的資金運作活動也充滿風險。因此,針對資金分配、資金運用以及隱形連帶財務風險,從高校運營效益方面,構建財務風險指標。

1、生均總經費收入。學校總經費收入是高校在一年內所獲得的全部經費之和,揭示了學校在年度的經濟發展中“靠國家、靠自己、靠朋友”等多渠道籌措經費的能力和成果,體現了學校所擁有的綜合經濟實力,表明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能力和後勁。學校總經費收入是個絕對值,應與學校規模、學校學生總數相匹配。因此,用生均總經費收入取代總經費收入,來衡量學校的財務實力。該指標不應過低,否則不利於學校正常工作的開展。

2、學校自籌收入能力。自籌收入能力是學校自籌收入與學校總收入的比值。其中,自籌收入包括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繳款以及其他收入。它反映了高校對國家和地方的依賴程度,也反映了高校自我籌集資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由於高校的財政撥款數額基本上爲一定值,所以該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自我發展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差。該指標值不應過低,否則將影響高校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