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制模式下教學質量論文

學識都 人氣:7.68K

1學分制模式下教學質量監控面臨的問題

學分制模式下教學質量論文

(1)培養方案的開放性,教學計劃的不確定性,導致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混亂。

在傳統學年制下,高校採用的是一種模式單一、要求統一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故教學質量評定標準相對穩定明確。而在學分制下,就具體學生而言,人才培養的計劃是不確定的,教學計劃相應的也就不可確定。而且一些新成果、新學科知識需要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又引起了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進一步的不確定。這兩者的不確定性,容易引起人才培養過程中知識、能力、技能的不完整和不繫統。這就從根本上對教學質量監控產生了障礙,給學分制下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帶來了困難。

(2)選課的自主性,學生學習的趨易性,不利於合理知識結構的形成,導致教學質量監控難度加大。

學分制下學生可以自主選修課程,擴大了學生的選課範圍,實行了個性化教育,但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因其認知程度有限,僅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或是爲了容易獲得學分而趨易避難,選擇一些易修課程。這樣,表面上雖然學分修滿了,但知識的深度和知識結構的完整度降低了,教學質量下降了。而這在理論與實踐上又是允許的,教學質量監控顯得無能爲力。

(3)注重目標管理,淡化過程管理,教學質量監控難以到位。

學分制強調目標管理,對教學環節的管理相對寬鬆,學生只要考試合格,便可以獲得學分,只要獲得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這使得許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只注重學分的取得,而在學習過程中不認真、不努力,致使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受到影響。而教學質量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放棄過程的管理,也使教學質量的監控成爲空談。

2學分制模式下教學質量監控構建的原則

(1)教學質量監控要將對學生“學”的監控和對教師“教”的監控結合起來。

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學”的監控。每學期通過考察學生獲得的學分績點和平均學分績點及時反映每位學生已修課程的學習效果及整體學習狀況,並按照學習目標要求進行檢查、評估、反饋。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指導學生,加強思想教育,樹立良好學風,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在學習中自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引入競爭激勵機制,獎勵優秀學生,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師“教”的監控。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着教的主導作用,教學任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都是由教師來決定,所以對教師“教”的監控顯得尤爲重要。其關鍵在於通過學校、教務處、二級學院、教學督導及學生監控教師的整個教學環節,對教師的備課、授課和課後輔導等環節進行督導,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提出相應的質量要求,促進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教學,以嚴謹的態度治學,以科學的方法育人,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教學質量監控要將對“結果”的監控和對“過程”的監控有效結合起來。

由於學分制的推行,往往讓學生和教師的關注點集中在教學結果上,然而如果教學質量監控就此放棄了對教學過程的控制,那麼無異於捨本逐末,並會從根本上影響教學結果。因此教學管理部門應該根據目標進行檢查,加強全程教學質量管理的過程性監控,有效控制教學質量的形成期,從而保證教學結果的含金量。這就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對考試環節的監控,包括出卷、閱卷、成績的認定,以及學生成績管理的監控,例如選取學分績點制、學習預警制等;另一方面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及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包括培養方案的形成、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師日常教學、學生選課、學生日常學習各個階段的監控。最終通過對教學“結果”的狠抓和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研究教學狀況,發現指出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及時糾錯、修正、改進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高。

3學分制模式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教學質量監控是確保教學質量標準達成和教學質量目標實現的行爲活動。在學分制運行模式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多維動態的複雜系統工程,一個完整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主要由監控組織體系、監控質量標準體系、監控評價體系和反饋整改體系構成。

3.1教學質量監控組織體系的構建

學分制模式的推行,對學校及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明確清晰的監控組織體系,才能從源頭上保障全校教學的有序、穩定運行。根據學校學院教學的實際情況,構建的監控組織體系。

3.2各教學環節質量監控質量標準體系的構建

教學質量監控既要重視目標管理,更要重視和加強教學過程即各教學環節的質量管理。在對教學全過程進行監測和調控的過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採用一定的監控方法,才能達到對整個教學質量有效監控的目的。因此,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監控環節制定相關質量標準和要求,並對照執行嚴格的監控和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1)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標準。

學分制雖然實行學生自主選修課程,但也不能有太大的隨意性,各個專業應有一套完整的培養方案,學生應在規定的教學計劃中進行選修。因此,要確保學分制模式下的'教學質量,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依然是前提。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制定應根據科學發展、社會需要的實際情況,並融入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注重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及創新性、學科專業的交融性、選修課程的豐富性、教學進度的靈活性,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比例,爲學生提供符合新時期要求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2)教材的選用及編制標準。

對於徵訂教材的選用標準,應着重在其內容是否符合所定的教學計劃,與現有同類教材比較是否有其優越性,出版教材內容是否較新穎,教材的選用是否經過教研室及院系的論證等;對於自編教材的選用,還需考察編制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及實際能力等。

(3)課堂教學質量標準。

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有備課、授課、作業、輔導及答疑、考試命題、成績評定與錄入、試卷提交存檔等。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質量監控中最容易操作的部分,它包括授課環節和考試環節兩方面的質量監控。根據所定的質量標準具體到實際操作有:開學初檢查教學是否有序、教學進度表等教學文件是否齊備合理,檢查教師課堂教案是否系統而完整、講授的重點是否突出、示範講解是否清楚,期中檢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的執行是否符合原定計劃,教師教風和學生學風等,期末檢查考試命題的恰當性、成績評定的合理性、教師監考是否履行職責、學生考風考紀是否良好等。

(4)實踐教學質量標準。

在學分制模式下,實驗課程及實踐類獨立設課課程在總課程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實踐教學具有教學地點不定、教學形式多樣、授課教師多、教師講解內容少、學生動手多的特點,使得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較爲困難。學校學院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實踐教學各環節的教學規範、質量標準,考察各實踐課程多位授課教師的組合是否合理、實施方案和實踐進度是否切實可行,教師指導情況及實踐教學效果是否良好。

(5)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標準。

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所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技能的熟練程度、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的全面檢查,同時又能培養和鍛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爲將來實際工作打下基礎。教學管理部門應對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的整個過程加強質量監控和管理。學校學院應以學校相關文件規範爲依據,參照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完善畢業設計(論文)相關的一系列質量標準和規範,例如制定《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書》《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原則》《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定》《畢業設計(論文)評定標準》等文件,在選題要求、指導教師資格、學生開題及中期達到目標、論文撰寫格式、答辯程序、成績考覈、畢業設計(論文)存檔等方面制定明確的規範和標準。教學管理部門應依據這些質量標準,從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的工作量、設計(論文)質量、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論文的寫作水平以及答辯情況等方面加以評價和監督。

(6)學生就業、工作跟蹤考覈標準。

爲了進一步檢驗教學質量,學校還應對每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畢業後工作狀況進行跟蹤調查,瞭解學生自己及用人單位對其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的評價和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據此制定一系列相關的考覈標準。學校學院通過對學生就業工作的監控,發現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社會需求及時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進完善。

3.3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的構建

教學評價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學習爲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爲目的進行的評價活動。而學分制模式的特殊性,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行政主體的逐級評價。

校屬教務處、二級學院、系部、教研室應根據相應級別進行逐級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系部(教研室)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是否完善、師資構成情況是否合理、教師整體水平是否達標、教學工作進行是否有序、專業培養方案制定執行情況是否正常、教研教改項目申報完成狀況是否良好等;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爲主體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2)教學督導的評教評學。

教學督導組應由學校直接領導,並在教務處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教學督導通過了解、督促和檢查各院系教學工作的情況,向學校和教學管理部門反映教學工作的現狀,提出改進的建議,倡導良好的教風和學風,以利於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全校教學水平和質量。教學督導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不定期走訪系部,抽查教學資料,檢查教學管理工作,對穩定教學秩序、合理安排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做出評議;通過隨堂聽課,瞭解和檢查教師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的情況,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以及教學設施和環境狀況,作出評議,提出改進意見。

(3)教學評估辦的評價。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教學評估機構。教學評估辦應按照教育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依據相關評估方案和指標體系,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各項教學評估檢查的實施方案和指標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學校內部各項評估工作。評估對象既包括各院系的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又包括有關教學職能部門管理水平和工作績效,同時還要堅持定期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整體水平進行評估;評估內容既要對影響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評估,又要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整體情況進行評估。

3.4教學質量監控反饋整改體系的構建

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功能在於準確把握教學運行狀態信息,分析教學工作中出現的質量偏差,及時向教學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進行反饋,並採取措施改進教學。因此,教學信息的分析、反饋及整改成爲教學質量監控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隨時掌握每一教學狀態的信息,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才能實現高效調控並改進教學的目的。

教學信息的反饋主要通過幾個渠道:教學督導通過定期召開學生教學信息員座談會,收集學生代表對專業課程設置、學院教學管理、教師教學的意見和建議,結合督導組評教評學信息,及時彙總反饋給學校、教務處、評估辦;教務處彙總各級行政主體逐級評價所獲得的教學工作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評估辦將對院系及相關教學職能部門的各項教學、管理工作評估結果準確反饋給學校;最後學校將所收集到的各種教學評價、反饋信息通過教務處及時反饋至各院系、教研室,各教研室通過教研室會議及時反饋給相關教師,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之處,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4學分制模式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的展望

在完全學分制教學模式下構建並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難度很大。但其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各高校應始終重視並堅持實施,並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使之適合學校的發展。同時,在教學質量監控手段上,可充分發揮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作用,開發建立由校園網技術支持的軟件平臺,收集信息並進行數據處理,使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能對教學質量進行常態化的監控。學校通過建立並實行一個制度化、規範化、現代化的高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改進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