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8.6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1

摘要:大學生作爲一個在社會上備受關注的羣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或在心理上存在問題的人佔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查閱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試論體育鍛煉對緩解心理壓力正確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對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作爲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羣體,心理波動是顯著的,對各種應激的承受能力也處於逐漸發展過程之中,在面對各種緊張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各種不良的應激反映,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有關調查顯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在大學生羣體中佔有比較大的比例。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心理素質不穩定

大學生的年齡處於親少年和成人之間,遇事的情緒波動較大,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內心的波動大,對很小的刺激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時會極其消沉,一時又會因爲有希望而忘乎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有時看不透,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理解片面、偏激,甚至“鑽牛角”,想不通。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常常不成熟,容易走極端。心理素質的不穩定,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對大學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於省份不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家境因素,氣候等方面存在着差異,再加之有不少大學生在家時過於依賴父母的照料、愛、生活起居、獨立生活的能力極差,當進入大學後,大學生就要面對全新的生活環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完全需要依賴自己獨立完成,有些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這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如不能正確面對現實的差異,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那麼隨着挫折感的增強,不良情緒的上升,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心理障礙。

1、3家庭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健康心理

大學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收入也不同,入學前,適應了家庭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一心投入學習,進入大學後,同學的朝夕相處,生活水平明顯拉開了距離,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些能正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校的勤工儉學,減輕由於家庭收入低帶來的困惑;而有些學生卻不以爲然,盲目攀比,當對願望無能爲力時,不良心理膨脹,壓抑之下產生嫉妒、自卑、缺乏自信心、思想不通,甚至有些學生爲了達到目的,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正因爲這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是一些大學生迷失了方向。

1、4人際交往的障礙

人際交往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由於大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和社會複雜性,一些學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如處理不當,會產生相互間的猜疑、冷漠、敵對,隨之而來的是緊張感、壓抑感、孤獨感與不安全感,其內心非常苦惱,精神很不愉快,這種痛苦複雜的心理狀態達到一定程度,必然造成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

1、5戀愛造成的不良影響

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現象非常普遍。大學生的心理並不穩定,不完全成熟,在戀愛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不順利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當出現挫折時缺乏處理情感糾葛的能力,一度陷入悲觀的漩渦,不可自拔,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是絕望。不能正確對待失戀,心理上的創傷就易導致心理異常。

2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和作用

2、1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智力功能

智力功能受非智力影響大。智力功能是指個人在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分析能力。非智力功能指人在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活動。由於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腦力勞動的強度大,通過體育鍛煉,加強呼吸、血液循環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培養學生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穩定的情緒、廣泛的興趣,提高反應能力,提高學習成績,減緩疲勞,是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2、2健康的身體是爲良好的心理狀態打好基礎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條件和保證,若大學生患有某些生理疾病或生理機能低下,這時他的生活以及學生會帶來負面影響。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理功能,改善機體健康水平,從而預防和消除某些生理疾病。

2、3體育鍛煉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人體受到某種壓力時,在大腦裏形成一個強刺激,從而引起一個興奮竈,使人陷進痛苦。如果這時候去從事體育運動,就可以轉移大腦皮層中的興奮中心,運動中樞的興奮就會抑制痛苦中樞的興奮性,這時候往往只注意身體的運動,而把煩惱拋到腦後,起到了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於大腦活動的調節,從根本上緩解壓力。

2、4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大學生的情緒

情緒是以主體爲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形式,它由客觀事物與人們的需要的關係所決定。體育鍛煉蘊藏着許多刺激,例如:競爭、冒險、成功與失敗等等,這些都會相應地引起主體情緒的體驗,這是體育鍛煉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體育鍛煉的魅力所在,體育鍛煉對情緒狀態的改善常用於檢查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情緒狀態的改善具有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短期效應產生於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的結束,能給人帶來舒適和流暢的感覺。由此產生對運動的直接興趣和享受,轉變爲長期效應,許多學生能堅持不懈的進行鍛鍊。

2、5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積極進取、勇於拼搏的競爭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體育鍛煉作爲一種具有豐富強烈的情緒體驗活動,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堅強意志,獲得奮發進取精神的有效手段。運動過程總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通過老師的指導、同學相互間的鼓勵和自身的努力,而完成了動作,且不斷地成功和超越,獲得了奮進向上的積極情緒體驗,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堅強意志。室外環境下的體育運動,要經歷風吹日曬,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參與者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2、6體育鍛煉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

統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之一。體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具有特殊的作用:①學生正處於發育的敏感生理期,通過體育不失時機地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練就強壯的體魄,爲其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②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道德觀處於幼稚待發展階段,可塑造性很強,而體育過程模擬社會的特點,對人格的形成發揮直接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徵是在正確的人生觀和信念的支配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思想認識、行爲相一致。體育運動能磨練人的性格,使人變得堅強、剛毅、開朗、樂觀。在集體項目中,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7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最爲可貴的品質,它能使人在挫折中崛起。縱觀古今中外,在事業上有成就者,大多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心是超越自我的內在動因,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體育競賽不僅是對手之間的體能、機能和智慧的.較量,也是對每一個學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的考驗。災區的體育比賽勝利之後,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正是這種體驗,使學生產生自信心,既是比賽失敗,在經過總結,找差距,再勤學苦練之後取得成功,獲得的自信心還會更加堅定。

2、8體育活動有助於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改善

當代大學生受各種學習、考試壓力的影響,以及現代網絡技術的應用,獨立自閉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多,參加各種羣體活動大大減少,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增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情交流,人際關係疏遠。體育運動則能打破這種隔離和孤獨,讓不同院系、年齡、性別的人相聚在運動場上進行平等、友好、和諧的活動和比賽,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他們不用言語,有時只需通過一個手勢或幾個動作就可以直接和間接的溝通信息,交流心聲,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情感,並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例如籃球運動和足球運動等多人數配合運動,運動的精華就在於配合的默契和彼此的信任,在運動中不自覺的已經形成了一種信任,並且運動之後依舊保持着這種信任,類似的項目都需要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同時體育活動對於改善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培養集體主義觀念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大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結識更多的同學和朋友,大家和睦相處,友愛互助,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將令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有更好得校園生活。

3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等院校應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創造有利條件,積極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引導和調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激發大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深刻理解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所產生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養成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終身鍛鍊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和作用,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錢建龍、心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崢、心理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劉婭、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6(1)

[4]王小豔、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1)

[5]王紅民、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2004(1)

[6]鄧慶標,鍾偉芳、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研究、期刊論文——中外健康文摘,2009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2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爲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並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知識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髮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爲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現實情況與自我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於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於積極便是過於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於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於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鬱,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於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採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遊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出來,隨着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現方式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爲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在新環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餘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後,教師並不能及時發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於心理健康的研討會。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爲使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3、針對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校可以把大學生心理衛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瞭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並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爲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羣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避大學生羣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着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衛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篇3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着人們,也改變着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着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着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鬆卻承擔着巨大壓力的羣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生活環境中,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上大學後,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麼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爲。

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後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於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爲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

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鬆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2]。進入大學後,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於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鬱等不良心態,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絃、最擅長抒發情感,並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情感、寄託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爲六類,分別是:優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並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纔能有效的控制並調節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於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鬱、煩悶時,可以聆聽《彩雲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們的鬥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2、3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併產生共鳴,有效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樑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係着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着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着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於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孔傑.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15,08:183.

[2]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14,0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