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學識都 人氣:8.76K
生物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 生物實驗 教學 創新
  論文摘要:在職校,大部分生物實驗課仍採用傳統的演示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職業教育面臨着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形勢下,爲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和生物實驗課的特點,採用開放性實驗教學法,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法的弊端
  (一) 聽的時間多,做的時間少,造成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差
  生物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的產生、形成及發展都是以實驗爲基礎,生物實驗課在教學中具有突出的作用。而傳統的實驗教學,實驗指導教師在實驗課上講得非常細,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但學生們一心想動手做實驗,很少有人認真聽講。這樣,學生們動手做實驗的時間減少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得不到保證,幾年下來,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仍然較差。
  (二) 重複驗證實驗多,降低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新世紀發展的主題,在知識經濟時代,持續不斷的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生物實驗教學一直以來都以驗證性實驗爲主,往往是在教師演示後,學生照着教師的思路演練一遍,從而造成學生成爲單純的觀看者或者學一步做一步。此過程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學生的心理活動基本上處於被動狀態,觀察、創新能力受到限制,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大部分學生每次做完實驗後覺得幾乎沒有收穫,純粹是浪費時間,嚴重磨滅了學生們的實驗熱情和創新慾望。
  (三) 實驗敷衍了事,達不到實驗課與理論課相結合的目的
  在教學中,不少教學內容是通過典型演示實驗總結得出的,但在教材中呈現時,往往是以定論的形式出現,其中有些內容的呈現又有較大的思想跨度,有時學生往往難以掌握理解,只好被動接受現有知識和定論,而不能加深理解相關結論的內在聯繫,這就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其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 改變傳統的實驗演示方式
  傳統的實驗方式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推出有創意、有針對性的方式,不能依據固有模式“灌輸”現成知識,而要針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努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 讓學生參與示範性演示
  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從而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髮展的空間。改變傳統的只由教師演示的做法,讓學生配合教師做好必要的示範性演示。學生在參與示範性演示過程中,往往也暴露出一些經常出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對這些問題的當場糾正,能夠引起全體同學的注意,避免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失誤,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讓初學者少走許多彎路,確保實驗課的順利完成,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二) 靈活多變的演示
  對於一些難度較大、操作較複雜的項目,可採取分解動作演示,做到層次分明,先慢後快,先分解後合成,使學生易懂易學。對一些較精細的操作,如“微量定量移液管的使用”,則可採取分組示教,使學生易於看清,以提高學生操作的準確率和達標率。在演示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師站立的位置 ,以利於學生觀察,避免產生方位錯覺。對一些項目可採取同步演練,即在教師演示同時,學生模仿教師動作,邊看邊練,師生同步,如“試管中液體混勻的方法”、“吸量管的使用”等,發揮教學雙邊作用。
  三、 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法
  開放性實驗教學法是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出發,針對某項或某個領域有關的問題,採用科學思維方法,大膽設計,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實驗方法。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有益形式。
  (一) 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傳統實驗教學法雖要求學生預習,但它是被動性的`預習,因爲老師在實驗前會講解實驗,因此很多學生不知不覺就產生了一些依賴老師的思想,很多學生在課前預習就是一種形式,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將實驗內容抄了一遍,甚至根本就沒有通過大腦思考。爲改觀老師爲檢查而檢查,學生爲預習而預習,把預習當成一可有可無的環節,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索:
  1. 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指導老師與理論課老師進行及時溝通,在進行理論課學習的時候,結合本單元理論課的內容,把實驗任務佈置下去。由同學們根據理論課的內容,查找資料,依興趣找到實驗的切入點寫出實驗方案,其內容包括實驗原理、方法、實驗所需的藥品、器材及實驗的目的等。指導老師對同學們的實驗設計書進行審閱,分析其可行性和創新性。
  2. 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指導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實驗報告的相近性,進行分組,每組6-8人。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領取所需實驗材料,負責小組成員的分工和小組討論等,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科研精神。
  (二) 實驗中共同分析問題
  實驗前,指導老師特別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安全和一些具體操作步驟,引導學生進入實驗狀態。在試驗中,大部分同學肯定會遇到一些事先沒有想到的問題,自己不能解決,應鼓勵同一實驗小組同學相互討論。老師通過實驗和事實來創設符合學生 “胃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處於最佳的探究心理狀態。激發學生急於想知道結果的迫切心情,根據實驗現象的原因,及時地提出若干問題,在一系列的爲什麼、是什麼的敦促下,促使學生有條理地實驗研究。爲讓學生少走彎路,我們進行了如下探索:
  1. 當那些實驗原理、實驗所用的儀器及實驗內容較爲簡單時,可採用“先做後講”的方法,即教師在實驗前先不講解實驗內容、實驗操作等,學生在做好實驗預習的基礎上直接進行實驗,最後,教師根據實驗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解析。
  2. 對於共性錯誤,老師進行示範操作,讓學生一開始就規範操作,並且說明爲什麼要這樣做,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知半解。
  (三) 實驗後合理評價
  普通實驗對於學生來說,相當多的操作都是第一次接觸,失敗在所難免。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於實驗報告的評分要合理,這是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不可或缺的得力手段。實驗結束後,對於實驗報告要進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