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我國企業跨國經營中的文化因素

學識都 人氣:2.34W
重視我國企業跨國經營中的文化因素
[摘要]本文從跨國經營中文化影響的角度,提出中國企業在西方文化主導的國際經濟社會中謀生存、求發展,必須重視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與實踐,將跨文化衝突轉化爲跨文化競爭優勢,提升東方文明的精華,在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逐步建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經營管理體系。   [關鍵詞]中國企業跨國經營企業文化
  
  在國際商務環境日趨完善的背景下,跨國經營已經成爲衆多企業實現擴張、形成規模的必要途徑。然而,實踐證明,異質文化的影響和作用往往成爲企業跨國經營中難以逾越的鴻溝。
  《電子世界》雜誌社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以“什麼是全球市場做生意的最大障礙”的命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在法律法規、價格競爭、信息、語言、交貨、外匯、時差、文化差異8個項目中,文化差異被列爲首位。另有研究結論顯示,在企業的跨國經營中,大約 30%的合作是由於技術、財務或者戰略方面的因素導致擱淺,而大約 70%的失敗是由於文化溝通方面出現了問題。由此可見,關注文化因素對於跨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成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爲了形象地說明各種文化表象及內涵之間的差異,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曾舉例說:“除非受到允許,在德國什麼事也不能做;除非受到禁止,在英國什麼事都可以做;即使受到禁止,在法國也是什麼事都可以做。”正是這種文化差異造成了國際經營環境的複雜性和危險性,許許多多邁出原先熟悉文化圈的企業因此而無所適從。
  因此,克服由於文化差異而引起的種種文化衝突,實現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已經成爲企業跨國經營中必須首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文化差異的研究,是探討如何在跨文化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克服與異質文化的衝突,並對國際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卓有成效的指導與支持。是設計高效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最大限度地將現實的文化差異轉化爲企業的競爭優勢,充分激發企業跨國資源的活性和潛力,從而最大化地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可以說,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本質就是爲企業跨國經營的成功提供獲取跨文化優勢的有效途徑。
  衆所周知,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曾經以其強大而先進的文化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盛唐時的“遣唐使”以及明朝間的“鄭和下西洋”等莫不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的驕傲。然而,如今在世界上中國文化似乎成爲傳統、保守、古老、神祕的代名詞。更爲引人深思的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諸國文化卻一度爲自負的西方管理學專家積極關注的對象,並由此引發了學習借鑑東方式管理的熱潮。這是爲什麼?
  不可否認,“以成敗論英雄”的研究理念在西方世界已經深入人心。日、韓等國跨國企業的迅猛發展對於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貢獻巨大。相比之下,中國的企業在世界跨國企業經營大事記上似乎極少有所記載,因此,我國在充分引進、吸收外國資本所帶進的優秀髮展因素的同時,也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大鼓勵和扶持本國企業跨國經營發展的力度。
  就現實意義而言,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條件也已經成熟,主要表現在:增長迅速的中國經濟使部分區域人均GNP已突破引發對外直接投資的國際經驗值2000美元;中國企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成熟行業中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國際競爭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對中國的主要出口商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逐步加強爲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了大量的機會,等等。令人鼓舞的是,自1996 年聯合國跨國公司與投資司發表的世界投資報告第一次披露有關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數據以後,中國作爲發展中國家(地區)投資母國的地位已經逐漸凸現。1999年9月在上海舉辦的《財富》論壇年會更是以“中國未來五十年”爲主題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2000年,破記錄的有5家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進入世界100家最大公司之列,其中包括來自中國香港的和記黃埔。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結果,截至2005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淨額(非金融類)572億美元,其中,2005年對外直接投資淨額1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同時也要看到,在我國龐大的企業數量中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可謂鳳毛麟角,在我國跨國企業中真正能夠進行跨文化有效管理的更是少之又少。學者魯桐在對中國企業在英國的實證研究中發現,我國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中,文化和語言因素被列入首位,超過了“海外經驗匱乏”、“資金約束”、“缺少專業技術人才”等其它因素。因此,我國企業如何適應跨國文化環境,降低文化障礙成本,具有十分現實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