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傷(急性損傷)的治療分析

學識都 人氣:2.37W
牙外傷(急性損傷)的治療分析
        牙體急性損傷是指在外力作用(含咀嚼力)下造成的牙體或牙周組織的損傷,這些損傷往往並不僅侷限於牙齒本身,同時還可伴有頜骨、口腔頜面部的軟組織和牙齒支持組織的損傷。因此,臨牀處理牙外傷時,應仔細檢查。
        一  牙震盪
        牙震盪(concussion of the teeth)是指牙周膜在外力作用下的輕度創傷,不伴有牙體組織的缺損。
        
        患牙有伸長感,不鬆動或輕微鬆動,咬合時有痠痛感,有叩痛,齦緣可以見到少量滲血,是牙周膜損傷後的表現。患牙對牙髓活力測試一般開始沒有反應,數週或數月後逐漸恢復。牙髓活力可長期保持正常,也可逐漸失去活力、最後完全壞死。有時患牙在傷後1年以後,其牙髓活力才逐漸喪失。
        
        1.輕者可不作特殊處理。
        2.受傷較重者應使患牙休息,在1~2周內避免承受壓力,可調磨對駘牙,使其與患牙不接觸。如果牙齒Ⅱ度鬆動,可行簡單結紮固定。
        3.受傷後定期複查記錄,每月複查1次。半年後若無自覺症狀,牙冠不變色,牙髓的活力正常,可不必處理;如牙冠變色,牙髓活力不正常,應考慮做根管治療。
        二  牙脫位
        牙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teeth)是指牙齒在外力作用下發生位置偏離,甚至從牙槽窩中脫出,這裏所指的牙脫位不包括拔牙的脫出。
        
        由於外力方向不同,牙齒脫出可向根尖方向嵌入或脣(舌)方向移位。脫位後常出現疼痛、鬆動和移位,咬合障礙。X線片顯示牙根尖與牙槽窩的間隙明顯增寬,牙齒向深部嵌入者,牙冠變短。完全脫位者,牙槽窩空虛,同時常伴有牙齦撕裂和/或牙槽突骨折。
        牙齒脫位後,還可發生下列病理變化:
        1.牙髓充血  牙齒外傷無論傷勢輕重均引起程度不等的牙髓充血,其恢復情況與患者年齡關係密切,應定期觀察其恢復情況。
        2.牙髓出血  牙冠呈現粉紅色,或於外傷後當時出現,也可繹一定時間後纔出現。年輕恆牙微量出血有可能恢復正常,成年人牙不易恢復,日久變成深淺不等的黃色。患牙如無其他症狀,不一定要做根管治療。
        3.牙髓休克  牙齒外傷後,牙髓可能失去感覺,對活力測驗無反應。經過一段時問(1~13個月)以後,牙髓活力可緩慢地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年輕恆牙。因此,牙齒外傷後當時牙髓活力測驗無反應,不一定說明牙髓壞死,不必立即做牙髓治療,應定期觀察,診斷明確後再處理。
        4.牙髓壞死  脫位、根折、牙齒震盪和處理不當的冠折患牙均可發生牙髓壞死,其中嵌入性脫位的牙髓壞死發生率高達96%。牙根發育完全的外傷牙牙髓壞死發生率明顯增高。發生牙髓壞死後,應立即做根管治療。
        5.牙髓鈣化  多見於年輕恆牙的脫位損傷之後,患牙牙冠顏色可略變暗,牙髓活力遲鈍或無反應。X線片表現爲牙髓腔和根管影像消失。如無症狀可不處理。
        6.牙根吸收  脫位和根折的外傷牙後期可出現牙根外吸收和牙內吸收。根管治療時,在根管內封入氫氧化鈣可以預防和停止牙根吸收的發生和進行。牙根外吸收患牙偶伴有骨性黏連(ankylosis)。
        
        1.部分脫位牙  局麻下復位,固定4周,定期複查。
        2.嵌入型脫位牙  復位2周後行根管治療,年輕恆牙任其萌出,不可強行復位。 
        3.完全脫位牙  半小時內行再植,防止牙齒乾燥。根尖發育完成者及時復位,術後3~4周行根管治療。脫位2小時以上就診者,體外行根管治療,處理根面及牙槽窩後復位固定。若爲年輕恆牙,及時就診者,固定觀察;未及時復位者,體外行根管治療,處理根面及牙槽窩後再植,固定。
        4.定期複查  觀察牙髓情況、根尖周情況及根是否有吸收現象。
        5.牙脫位固定的常用方法
        (1)牙弓夾板固定法:先將脫位的牙復位,再將牙弓夾板彎成與局部牙弓一致的弧度,與每個牙相緊貼。夾板的長短,根據要固定的範圍而定。原則上牙弓結紮的正常的固位牙數應大於脫位牙數的兩倍,注意應先結紮健康牙,後結紮脫位牙。所有結紮絲的頭,在扭緊後剪短,並推壓在牙間隙處,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TAGS:外傷 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