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教哲學探大學友愛教育的重要性

學識都 人氣:1.92W

今危害社會安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友愛的缺失,怎樣論高教哲學探大學友愛教育的重要性?

談高教哲學探大學友愛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友愛作爲對人類具有深刻影響的一種情感,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意義。近年來頻發的校園傷害事件反映了當今社會友愛的缺失,校園傷害事件觸目驚心,友愛教育在大學中顯得尤爲必要。本文從大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分析高校友愛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友愛教育對大學生髮展的意義,高校應重視加強友愛教育,營造友好的校園氛圍。通過大學的友愛教育,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大學;友愛;友愛教育

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黃洋遭舍友林森浩投毒後死亡。2016年4月,大一學生蘆海清被室友滕剛砍殺致死等類似事件一次一次發生。近幾年,高校校園傷害事件一次次走進人們的視野,美麗的校園用鮮血一次次敲響高校友愛教育缺失的警鐘。學生在長大成人過程最重要的場所———學校中沒有得到過友愛的滋潤,只是一味地被家長老師驅逐着去學習、去提高考試分數。一些高校老師甚至在課堂上公開對學生宣揚“不成功不要來見我”的所謂成功哲學。《新週刊》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是一個物質豐盛、詩意寡淡的時代,一個盛產億萬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時代,一個“有一種毒藥叫成功”而人人飲鴆止渴的時代,一個集體沉迷於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費的時代。

一、友愛的缺失

當今危害社會安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友愛的缺失,不只是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缺失友愛意識,事實上與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人們相比,現在的我們都缺少了崇尚友愛的態度。當前普遍的校園欺凌事件和高校傷人事件,其主體是作爲正在接受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學生羣體,更是直擊了當今社會友愛缺失的問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友愛的迴歸,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但現實是社會中友愛的極度缺失,其中對於友愛教育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日常交往和家庭交往中,某些家庭成員的不當行爲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加之學生羣體的年齡特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還處於完善階段,在忽視友愛教育的社會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與同齡人交流和建立友愛關係的能力,因此在和其他同學相處的過程中,這些孩子做不到體諒他人,友愛他人,也很容易導致摩擦和矛盾的產生,如果又不能妥善有效地解決好這些問題,將很有可能釀成慘劇。現在每一個孩子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因而學校在學生友愛觀的培養方面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二、從課程方面看友愛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的本質是求真育人,一個人主動接受教育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獲得生存技能和學歷,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心靈得到完善的發展,成爲一個友愛正直的人。反觀當前高校發展階段,重學習輕德育,友愛教育被忽略。上述血淋淋的教訓也更加凸顯出友愛教育在大學中的重要性,友愛教育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大學課程設置中注重人格修養的課程基本就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該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活和人生髮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創造有價值的精彩人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傳統,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增強法律意識和樹立法治精神,我國的憲法精神與法律制度。從僅有的這一門課程中的主要內容看,雖然思修這門課涉及一些道德修養方面的知識,但排除愛國主義和法律意識部分,關於友愛的分量少之又少。然而現實學習過程中,這門學習負擔並不重的課程在很多大學生的觀念中卻還是屬於“必逃”的課程。那麼在大學四年中,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最後階段,友愛教育又能佔多大的分量呢?不禁令人反思目前難以解決的一些校園矛盾、校園暴力是否與此有關,那些本應該像親人一樣相處的同窗、舍友最後卻只能落得“感謝舍友不殺之恩”,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同學一語成讖,鮮活的、有無限可能的生命終結在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刻。很顯然,加強高校的友愛教育,增加高校友愛課程已然成爲了刻不容緩的事情。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具有極強可塑性的一代人。在課程中灌輸友愛思想,讓學生深刻了解友愛觀的基本內涵,並且進一步把友愛融入生活實踐當中,不斷地踐行和發展友愛,這將是友愛重拾的關鍵環節。同時友愛觀的弘揚絕也不應侷限於大學課程外在形式的灌輸,更應內化進每個人的價值理念當中,成爲大學生們的行爲準則,否則再成功的大學友愛教育都會因與社會現狀的脫節而成爲空中樓閣,毫無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