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研究

學識都 人氣:2.92W

   隨着信息技術在環境下的運用,出現了一種以網絡爲載體的新型信息傳播模式。通過對目前學術界存在的幾種主要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比較分析,進而提出了六度傳播模式。
  網絡信息 模式 信息傳播 網絡信息 傳播
  衆所周知,目前有關信息傳播模式的模型有很多,例如,以傳播學爲基礎的信息傳播模式有:拉斯韋爾模式、申農——韋弗模式、格伯納模式、紐科姆模式、施拉姆模式、韋斯特利——麥克萊思模式;以情報學爲基礎的信息傳播模式有:米哈依洛夫模式、蘭卡斯特模式、維克利模式、熱傳導模式、“傳染病模式”等。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弱點,即它們是針對一般信息傳播的模式。隨着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飛速,我們亟需一種刻畫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模式。
  1網絡信息傳播概念界定
  對於網絡信息傳播的定義,我國學者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人民大學的匡文波認爲“網絡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絡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儲在光、磁等存儲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絡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絡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爲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使用,從而達到其社會化信息傳播的目的。”邵培仁認爲“網絡傳播是指以電腦爲主體、以多媒體爲輔助的能提供多種網絡傳播方式來處理包括捕捉、操作、編輯、存貯、交換、放映、打印等多種功能的信息傳播活動。”賴茂生認爲“網絡傳播是基於因特網的各種傳播行爲和傳播活動的總稱。”王中義等人認爲“網絡傳播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傳遞或交流信息的行爲和過程,它彙集了多種傳播手段的優勢,是更加個性化,更加平等交流的新的傳播方式。”吳風認爲:“所謂網絡傳播,就是利用互聯網這一媒體進行的信息傳播。”關於網絡信息傳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去研究,但不應因爲研究者的知識、專業、實踐、工作等背景不同而對網絡信息傳播的本質認識有不同,而是共同探索,最終對網絡信息傳播的本質給予的揭示。
  因此,網絡信息傳播是人類基於互聯網進行的各種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活動。在網絡信息傳播中,電腦是將數據、文字、圖像、等信息輸入、處理、儲存、組合、複製輸出等智能化操作平臺,是網絡信息傳播的終端工具;互聯網是網絡信息的傳輸通道和交流平臺,可以使網絡上的人實現自由、交互、即時、多元、虛擬的信息傳播;網站則是網絡信息傳播的中繼媒介,它爲網絡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一種搜索、粘貼、下載、互動、超文本連接等的中轉站。網絡信息傳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交互性、動態性、虛擬性、全球性特徵,同時,網絡信息傳播還具有多媒體功能和超文本功能、信息傳播無序性、主體的隱匿性和個性化等特徵。同
  2研究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意義
  模式是一種人爲的象徵性的設想,是一種思維的輔助工具。就我們研究傳播過程來說,可以採用模式簡化、去粗存精等方法,高度概括出在紛繁複雜的傳播過程現象下的要素、結構。由於模式方法本身具有的優越性及其特點,對於網絡信息傳播的研究來說是十分恰當的,因此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研究已成爲網絡信息傳播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意義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可以深化對網絡信息傳播理論的研究。網絡信息傳播作爲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有着與傳統信息傳播截然不同的特徵,網絡信息傳播是人類至今爲止最快捷、最便利、最有效的信息傳播手段,互聯網的發展將人類帶人了網絡信息傳播的時代。網絡傳播以計算機網絡爲傳播媒介,可以是一點對一點,也可以是一點對多點或者多點對多點、多點對一點,呈網狀分佈。因此只要上了網,不管是傳統大衆媒介的職業傳播者還是一般用戶,都可以向廣大的不確定的受衆發佈信息,並且能迅速甚至即時地獲得反饋,或直接與信息的接受者進行交流。這種信息傳播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無法窺見。然而在某一特定的關係結構中卻呈現可以預見和重複出現的形式,並且對這一結構具有不易觀察到的影響。如果我們引入模式方法,就可以通過“畫”一些線條或公式來表示已知確定存在的但無法看到的聯繫,可以顯示這種聯繫的結構、強度、方向,使已知的要素和關係儘可能固定化,從而明晰網絡信息傳播的整體形象,把握其內在機制和,將網絡信息傳播理論的研究引向深入。
  其次,可以指導網絡信息傳播實踐的工作。通過對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研究,可以發現網絡信息傳播過程的特點和運動規律,從而可以指導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一切具體運作,才能夠有目的地有方向地傳播信息,使網絡信息傳播過程有序化並達到最優化。

  3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學者研究出來的兒種較有代表性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式,各自都有其強調的重點,所以筆者在研究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的發展時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這些模式,開拓思路,而不是孤立機械地去分解某個模式。
  3.1王中義的網絡傳播模式
  王中義等人認爲網絡傳播的基本模式是網絡模式。網絡傳播以計算機網絡爲傳播媒介,可以是一點對一點,也可以是一點對多點或者多點對多點、多點對一點,呈網狀分佈。呈網狀分佈的網絡傳播是無中心的,沒有邊際,也就兀所謂覆蓋面的問題。這種網絡模式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網絡傳播中每個傳播主體既是傳播者(C)又是接受者(R),同時每個傳播主體又受到個體的人格結構、所處的基本羣體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制約。這一方面影響傳播主題作爲傳播者時對媒介、內容的選擇、加工;另一方面影響傳播主體作爲接受者時對媒介、內容的選擇、接受。
  可以看出,網絡傳播作爲人類傳播領域中新的一員,較之傳統傳播模式有這樣一些特點:多種傳播模式的融合;互動性、平等性強;以計算機網絡爲傳播手段。
  3.2邵培仁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式
  3.2.1陽光模式
  邵培仁認爲,假如可以撇開傳統的人際傳播和大衆傳播的慣用形式不論,那麼依據網絡傳播或互動傳播的現存狀況和發展趨勢,用“陽光模式”(圖2)來描述和反映是比較合適的。

  陽光模式是指以宏觀的整體的眼光所抽象出來的,通過信息交換中心(如電信局或網站等)連接各個信息系統進行信息創造、分享、互動的結構形式。它包括6大要素和4項要素。6大要素爲:①終端機:理想配置應包括個人電腦(具有通話、通信、放音放像、錄音錄像、翻譯、校對、編輯、搜尋等各種功能)、傳真機、複印機、自動打印機等;②信息交換設備:這是網絡傳播的樞紐,要求容量大、性能高、線路多,以便與億萬只終端機之間以及與信息庫、大衆媒介、信息源之間任意聯通和交流;③信息庫:包括印刷資料庫、聲像資料庫、檔案資料庫和各種科研資料庫;④大衆媒介:是指電腦通過網絡與各種傳統媒體(報社、雜誌社、出版社、電臺、電視臺等)相結合而發展成的新型大衆媒介,如網絡報刊、書籍、廣播、電視、視頻信息等;⑤信息源:如新華社新聞信息系統、路透社信息系統、中國經濟電訊系統等,也包括產品和音像製品生產、製作中心和場所;⑥社會服務:如“三金”工程系統、電腦購物購票系統、社會諮詢(股票行情、天氣預報、健康與心理諮詢)系統等。4項因素是指網絡傳播中的經驗因素、環境因素、價值因素和規範因素。還有,連接成網絡的電纜傳輸通道也很重要,但用無線取代光纖光纜將是一個趨勢。但是,陽光模式並非已盡善盡美,隨着傳播科技的進步以及認識的擴大和深入,它應進一步加以補充和完善。
  3.2.2整體互動模式

  整體互動模式(如圖3所示)不僅要充分考慮本系統與外部世界的複雜聯繫,而且要重視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共同構成的整體關係以及人類傳播的全部現象。就是說,它的基本任務始終是再現整體,始終把各種要素有意識地歸併到整體之中,努力找出傳播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再進一步“認識”它,“適應”它,“支配”它;而被割斷聯繫的遊離於整體的孤立的傳播因素是無法認識、無法把握、無法支配的。
  整體互動模式中的認識對象既是整體的又是互動的。整體互動模式拋棄了傳播的單向性和被動性,突出強調了傳播的雙向性和能動性,昭示了傳播的多向性和複雜性。在研究中,我們將整體看作是互動囚素的整合與合併,將互動當作是整體形態的鏈條與部件,將二者的有機統一視爲對人類傳播活動的全面而綜合的呈現,也是爲傳播研究尋找一個辯證分析的模式和途徑。
  整體互動模式包括了三個系統,即人際傳播系統、大衆傳播系統和網絡傳播系統。這三個系統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它們將協同並存、互動互進,共同繪製人類傳播的'三大風景。整體互動模式還包括了構成傳播活動的四大圈層因素,即核心要素、次級要素、邊際因素和干擾因素。
  整體互動模式具有四個特點:①它強調整體性和全面性。②它強調辯證性和互動眭。③它強調動態性和發展性。④它強調實用性和非秩序化。不過,它雖從實用的角度勾畫出了傳播活動的過程或步驟,但在實際執行中並不一定要以精確的順序正規地執行模式標明的所有步驟,決策者和傳播者也無須對所有步驟給以同樣的重視,因爲,它可以越過一個或幾個要素將信息直送特定的受傳者或實施者。

  3.3謝新洲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式
  3.3.1網絡傳播基本模式
  將網絡傳播的基本要素:傳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進行概括,得到網絡傳播的一個基本模式,如圖4所示。

  圖4所示的網絡傳播的基本模式是對網絡傳播過程的一個粗略的概括。它雖然不能完全展示出網絡傳播的紛繁複雜,不能明確反映出各個階段中不同的外在因素是如何作用於傳播過程的,但是它通過一個簡單的圖例給我們展示了網絡中信息是如何流動的,可以幫助理解網絡傳播的過程。

試論網絡信息傳播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