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切實關注學習困難生,全面推進和諧新課堂

學識都 人氣:1.07W

論文關鍵詞:非智力型學困生 學習動機 合作學習

論切實關注學習困難生,全面推進和諧新課堂

論文摘要:在我區初中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現象十分突出,尤爲明顯。初一就出現大批學困生,到初二、初三更爲嚴重,約佔30%——40%,這些學生基礎差,情緒低落。對學習失去信心。據初步,他們絕大多數都屬非智力型,並且學困現象還在呈上升趨勢,爲了人人學必須的數學、爲了學生能做到自信、自強,既能順利完成學業,又能實現全面發展、主動發展,達到全面提高素質、全面推進和諧新課堂的基本要求,從根本上保證義務的質量,近年來我對本課題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實踐,並形成此文。
  
  一、非智力型學困生的界定

  
  所謂學困生 ,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識、技能、能力、態度、品格、方法與體質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沒有得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學困生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可分爲發現問題困難、提出問題困難、分析問題困難、解決問題困難。。
  
  二、 非智力型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缺乏學習動機導致學習困難
  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如下兩種情況: 第一,爲父母和老師學習,這樣的同學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懇求”下才來學習的。第二,爲“讀書”而讀書,爲“學習”而學習。這部分學生之所以來學習,完全是因爲其他同齡人都在學習,所以他們上課時既沒有認真聽講,也並沒有其他什麼小動作,總是很“茫然”的樣子,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學習動機差是學困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思想的懶惰必然導致行動上的懶惰。在數學學習中,就有部分學生,在做數學題時不會做甚至連題目也懶得看一下,愣在那裏,或是低着頭趴在桌子上,就是不願意動動手指拿起筆寫一寫或者問問老師和同學。
  2、缺乏學習的持久性、習慣差導致學習困難。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習毅力差,習慣於“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法,只停留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動尋找致錯原因,因此常常重複犯錯誤。
  3、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導致學習困難。
  這些學生對學習數學處在厭煩、焦躁的抑制狀態,學習無勁頭造成厭學情緒,很少有興奮和較高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紮實,學習能力差導致學習困難。
  
  三、非智力型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正確的育人觀念是轉化數學學習困難生學習動機的思想基礎,主體的積極參與是全面轉化的靈魂,落實靈活動多樣的轉化措施,是實現轉化的基本途徑。
  1、培養學習動機,體驗成功的樂趣
  數學學習動機的培養是數學教師教學有機組成部分。首先是學習目的的教育,通過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動機,形成以掌握知識爲目標,培養克服困難,永不言敗的意志。其次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手段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倍感快樂、幸福,從而加倍努力學習獲得成功。再次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讓他們通過努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強化學習動機,培養進取的個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變師生關係爲朋友關係,與學困生交朋友。實踐證明,中學生往往因爲喜歡哪位教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門學科。分析初中數學學困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情感障礙的成因時,感受最深的是師生情感缺陷和學習情境偏差(包括情緒、興趣、意識傾向等)。從教學環節來看,我們在情感領域的培養和開發上的不足是形成這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爲此,在解決學困生這種心理障礙時,要力求善於運用情感原理,教師首先要尊重、熱愛、關心學困生,瞭解並理解他們,讓他們感到有親切感、信任感、期望感,讓他們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主動投入到主動學習的活動中來。與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再逐步使學困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最終達到消除其數學學習過程中情感心理障礙的目的。
  3、改變學生的自卑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改變固然重要,但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改變由於在學習或其他方面失敗而產生的自卑感更爲關鍵,爲此,作爲啓蒙教師之一的數學教師,必須認真細緻地做好幫教轉化工作,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智力和智商與其他同學並沒有多大的差異,並不比別人笨,而主要是缺乏毅力,缺乏自信,缺乏一種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願學習、肯鑽研,不恥下問,發憤圖強,一定能夠取得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成功。這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態度上,經常性的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他們心靈揚起成功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