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理論基礎

學識都 人氣:8.59K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理論基礎
“財務對外、管理會計對內”似乎成了界與實務界的共識。這種看法不僅不利於會計職能作用的發揮,而且也阻礙了會計理論的。從根本上說,會計系統是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而成的,它是管理系統的核心子系統。在知識條件下,隨着信息技術與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會計中的廣泛,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進一步融合不僅必然、可能,而且有其特定的理論基礎。

  一、會計在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活動:融合的理論前提

  “信息系統論”和“管理活動論”是國內會計本質論的兩種代表性觀點。對於會計信息論最早的權威性解釋是由美國會計學會(AAA)於1966年在其發表的《基礎理論說明》中提出的。該說明指出“會計是爲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夠作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決策而確認、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的過程”,“就本質而言,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其後的1978年,FASB在其發表的《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中指出“編制財務報告應爲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信貸者以及其他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和類似的決策”(婁爾行譯,1992)。我國以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餘緒纓爲代表的信息系統論者也認爲“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單位活動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爲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它……起反映職能;又能起監督、預測、規定和等控制職能”(葛家澍,1983)。

  應當承認,會計自產生以來,就一直與記賬、算賬、報賬時刻相伴、密不可分,從刻契記事、繪圖記事、結繩記事等單式記賬到複式簿記的發展歷程;從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報表等會計處理和程序,處處映射和打上了“記賬”的烙印。隨着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逐漸分離及公司制企業的發展,企業或業主靠自身的積累難以滿足規模急劇擴張的要求,向外籌資已成必然。會計信息從而成爲聯繫股份公司與資本市場的紐帶,並對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着相當重要的導向作用。財務會計則主要承擔了記錄和報告會計信息的工作。若循着這些“軌跡”的表象來看,得出會計是一個按照特定規則處理、以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統論的觀點是合乎邏輯的,“財務會計對外”也就順理成章。但是以信息系統來概括會計的全部仍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拋開很難用信息系統來概括的管理會計的內容不說,企業財務會計中的內部控制制度、財產清查等防弊措施也無不顯示出會計的管理職能。

  (一)會計職能是會計本質的具體化和外在表現。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本質是事物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本質是對現象和實踐的抽象,必須透過現象才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本質。系統論的原理也告訴我們,本質是“結構的描述”,“結構是指系統內部各類要素統一組合的秩序和方式”,功能是“過程的秩序”;系統的特性首先取決於它的結構,結構的不同可以使同類系統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只是由於結構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質完全不同。亦即結構決定功能、功能表現結構。會計職能作爲客觀內在於會計系統中的功能,是結構和本質的體現,它回答了會計能幹些什麼的。既然信息系統者自始至終也承認會計具有反映和監督、預測、規定和分析等控制職能,並認爲會計職能是會計本質的具體化,或者說,是會計這一客觀事物的內在要求(葛家澍,1986),那麼會計的本質屬性歸結爲一種管理活動,形成會計管理的.概念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二)會計是“確認、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的過程”。會計是爲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夠作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決策而確認、計量和傳遞經濟信息的過程(AAA.1966)。這個過程也是對各種行爲及產權關係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計始終發揮“反映及監督、預測、規定和分析等控制職能”。即使從事日常會計覈算工作的會計人員也要做大量的抉擇工作,如分析確認各項資產、負債及各種營業收入和費用;選擇據以計量各種資產的屬性——原始成本、現時重置成本、市場價值、預計可變現淨值或期望的現金流量現值等;從可供選擇的衆多方法中選擇合理的方法,將成本在各產品、各期間(如折舊),或者在各工序之間進行分配;最後還必須就財務報告所載信息彙總或分解程度作出抉擇。如公司的財務報表要分成幾個業務或地區分部?應將哪些附屬公司的財務報表納入合併的範圍?尤其是在編制報表時,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各項質量特徵要求,將引導他們在各種反映經濟情況的可用辦法之中作出有效的抉擇,特別是那些準則或制度尚無明確規定的業務。諸如此類的抉擇可以說無處不在。這種抉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