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專科教育中人文素質培養與通識課程體系建設

學識都 人氣:1.39W
旅遊專科教育中人文素質培養與通識課程體系建設
[摘 要]加強素質教育,在旅遊管理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也是旅遊高等專科教育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此,必須轉變觀念,克服那種專科生只要掌握必須夠用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應用能力就足夠了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通識教育,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旅遊專科教育 通識教育 人文素質培養 通識課程體系建設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是旅遊專科教育的關鍵,同時也是旅遊專科教育的弱點。但是素質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種教育模式,實際上在西方流行併爲港臺所提倡的教育模式是通識教育本文試圖借鑑西方通識教育的方法系統,構建旅遊專科教育人文素質培養的新模式。
  
  一、旅遊專科教育人文素質培養與通識課程建設的現狀
  
  雖然教育部1995年就提出了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原則,但縱觀旅遊專科教育通識課程開設的現狀與實效,可以說與政策制定者的初衷相去甚遠。主要表現爲:
  1、理論上實用化取向明顯。我國旅遊專科教育的“職業教育”和“應試教育”傾向嚴重,表現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獨立和完備,忽視相鄰學說的兼容和滲透,特別是對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認爲人文教育無非是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補充一些人文知識,提升學生審美品位等。
  2、實踐中片面理解“必須、夠用”原則。《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培養高職高專人才要以“以‘應用’爲主旨和特徵來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課教學要以應用爲目的,以必須、夠用爲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爲教學重點”。然而不少高校並沒有真正理解“必須、夠用”原則既必須又夠用的雙向規範性,反而消極地利用它,完全把基礎理論課當作任人裝扮的小女孩,爲我所用,爲我所需,作了實用主義的隨意解讀。
  3、課程體系混亂,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優化。許多旅遊專科院校都是其他專業、學科轉軌而來,因而各校的課程安排與教學內容都帶有所依附專業的痕跡,課程設置十分混亂,旅遊特點不突出,偏重理論,缺乏應用性並普遍存在重專業課,輕人文課,重技能培養輕人文素質培養的問題。
  4、將通識教育等同於非專業教育。從傳統意義上說,旅遊專科教育就是傳授旅遊基礎知識,把學生獲取旅遊知識的多少當成衡量旅遊教育成敗的主要標準。旅遊專科教育的通識化就是要改革旅遊管理專業劃分過細,培養的旅遊人才適應能力差的弊端,但不是取消旅遊專業,而是注重旅遊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注重旅遊專業橫向拓寬和縱向延伸。
  
  二、旅遊管理教學中實施通識教育的思路
  
  1、正確看待旅遊教育本質的文化性。通識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文理滲透,各學科彼此交融,培養學生成爲具有科學文化知識結構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綜合結構的複合型人才。這裏的滲透,不僅要求跨學科尤其是文理之間的滲透,更強調校園人文環境的薰陶。知識經濟時代爲滿足精神需要的服務業將得到更大發展,作爲滿足人們“求知、求趣、求新、求享受”需要的旅遊業將呈現出高度綜合化的態勢。爲了實現這種發展,加強文理學科的相互滲透與結合應該成爲旅遊專科教育模式創新的一個主要方向。管理學和經濟學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學科,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人文學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邊緣學科,建築學、規劃學、生態學等理工學科是旅遊管理專業的交叉學科,旅遊專科教育應該加強與這些學科的滲透與結合。
  2、注重課程設置的綜合性。21世紀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不僅應受到專業的技能訓練,而且要形成和諧健全的人格。對旅遊專科院校來說,通識教育很重要,特別是大學的前期應主要進行通識教育,主要學習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領域的基礎知識,而專業教育不宜太早,否則學生將來發展的道路會很窄。實際上先進的旅遊管理技術的掌握需要以廣泛的通識教育爲基礎,傳統的學徒式的着眼於短週期生產的職業教育已不適合當今需要,旅遊專科教育不能僅讓學生掌握狹窄的旅遊知識和技能,而應使學生掌握從事服務類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和技能,使他們能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能做出多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