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漢語言文學傳播研究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2W

(一)認清形勢,看清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傳播的矛盾

高校漢語言文學傳播研究的論文

互聯網的出現,則制約了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進展,雙方產生了矛盾。其關鍵體現爲如下幾點:第一,表達方式方面的矛盾。客觀的說,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漢語言文學的閱讀供應了很多免費的材料,然而會應用互聯網資源來研讀中外經典作品的同學卻非常少。互聯網提供更多的是娛樂或圖像新聞,而且互聯網上的新聞普遍只是採用簡短的字詞標題,許多同學在關注這類新聞時,都只是慣性地瀏覽一下題目,大致瞭解一下其大概內容。長此以往,同學們就都習慣了快餐式閱讀,而對於需要沉下心來靜思的漢語言文學作品,其深刻的內涵、深遠的意境、渾厚的思想以及宏大的情感,又豈能在互聯網上得到進行和吸收?這樣不同的表達方式就造成了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閱讀之間的一對矛盾。第二,年代的矛盾。互聯網屬於一個時興的事物,其發展始於上世紀90年代。在互聯網的包圍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受它的影響非常的多,便養成了一些較爲靈活但浮躁的習性。漢語言文學的經典著作,大多歷經了年代的磨礪,是思想的.積澱和精華所在。尤其是文學名著中所體現和所印證的年代的跨度更是非常大,而且年代久遠。已經習慣了互聯網的年輕人很難理解到文字著作中的時代大環境,在閱讀漢語言文學作品時,這無疑也是一道現實的障礙,妨礙和制約了同學們對文學著作的閱讀。

(二)找準契合,把握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的整合點

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儘管有着這樣那樣的矛盾,但二者還是有契合度的。只要找準了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就能很好地實現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這門經典語言學科的整合,實現漢語言文學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良好傳播。二者的整合可採取的措施具體如下:第一,利用音頻和圖像實現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可視化。互聯網的發展,影響着同學們的認知方式,但毋庸諱言,也給當代教育提供了許多方便條件。如今許多同學都通過網絡獲取資訊,不妨將文字轉變爲音頻與圖像,採用這樣一種同學們喜歡和樂於接受的方式,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或許會更順暢。比如,學校可以採用多種樣式舉辦一個說書論壇,如以班集體爲單位,也可以以學院爲單位。要使說書論壇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可以每週舉辦一次,每一次讓一位同學挑選自身感興趣的文學著作,進行展演。同學們想要用大家熟識的方式把文學著作表現出來,他就必須要在這之前對原文進行細緻入微地閱讀,體味文字間的情感,並做出自己的思考,還要能消化得了並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展現給別人。無疑,這一個過程,除了是對展演同學自身的一個良好閱讀的實施,也是從另一個方面激勵同學們開展文學著作的研讀。爲了激勵更多的同學參加進來,還可以把同學們的說書進程攝製整合,形成視頻作品,這樣就實現了文學和互聯網的高效整合,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得到了良好的傳播,互聯網也變成了文學的承載體和良好的平臺。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文學名著的演出搬上課堂。課堂是進行漢語言文學傳播的主要陣地。面對互聯網和漢語言文學本身的矛盾,要把握兩者的契合點,充分利用這個陣地,把課堂變成展現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平臺,不失爲一個有效的渠道。互聯網環境下長大的同學們,對於把經典文學作品的演出搬到課堂上,他們的興趣點仍是會很高的。實現漢語言文學的良好傳播,不妨利用同學們的這個心理特點,開展課本劇的演出。在互聯網環境下,同學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式來協助完成文學作品的改編,比如燈光、樂曲、環境佈置等。正如說書論壇的舉辦,同學們對文學作品的改編,其實正是對同學們研讀文學作品的一種激勵。想要把一部文學著作用話劇的方式展現出來,同學們必須認知作品產生的大環境,體悟作者的中心用意,然後比較恰當地把文學作品展演到課堂上來。當然,在改編時,在進行話劇的演繹時,老師要更加註重緊抓授課的目標,應當使表演成爲推進同學們對文學著作的研讀的一種最佳形式,而不要流於表演。

(三)改變教師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教師”,即主要起“教”的作用。而在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即由“教師”變成了“導師”,由“教”到“導”,雖然一字之差,卻反映了教師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的角色變化。綜上所述,作爲一門經典的語言文學科目,漢語言文學無論在內涵還是形式方面,都和甚囂塵上的互聯網存在着極大的區別。但是,互聯網時代的高科技和漢語言文學的文學著作之間,未嘗沒有交叉點。要想在互聯網時代做好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就需深入探究二者之間的特質,找準其矛盾點,把握其契合點,揚長避短,實現兩者的高效整合。要正視互聯網時代下的現實狀況,想方設法,進一步發展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工作,使互聯網能更好滴服務於漢語言文學的經典著作,向世界傳播我們的文化結晶,推進將來的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