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修斯原則:基督教二元政治觀的形成

學識都 人氣:2.03W
格拉修斯原則:基督教二元政治觀的形成
格拉修斯原則:基督教二元政治觀的形成 內容提要:二元政治觀是古代中世紀基督教政治哲學的核心。它由耶穌奠定思想基礎,經由安布洛斯和奧古斯丁等教父的發展,到格拉修斯正式形成。格拉修斯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教會的精神權力與國家的世俗權力分離的思想。

關鍵詞:格拉修斯 基督教 二元政治觀

二元政治觀是古代和中世紀基督教政治哲學的核心。它一方面挑戰極端的神權政治和極權的世俗政治傳統,另一方面也拒絕了消極遁世的宗教傳統。它認同一種在當時的世界屬於全新的政治與宗教關係模式,即在人生的彼岸與此岸,社會的精神權力與世俗權力、教會與國家、“上帝的物”與“愷撒的物”之間作出區分,劃出兩者各自的範圍,並使兩者保持某種緊張和富於彈性的平衡。它要求教會在世俗社會承擔起責任,控制精神權力,抵禦世俗國家的侵犯,並以社會道德權威的名義,對世俗統治者進行監督;它使世俗國家退出精神領域,滿足於世俗的政治角色,同時也抵禦教會建立極端的僧侶政治的慾望。這樣一種政治觀念對於西方政治文化特點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1、從耶穌訓誡到奧古斯丁的“雙城論”

作爲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二元政治觀的思想基礎是由耶穌奠定的。《聖經》記載了耶穌的一句著名訓誡:“愷撒的物當歸給愷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這句話的直接含義是關於納稅的訓喻,但它卻揭示了基督教對待世俗權力與教會權力之間關係的根本態度。在這裏,耶穌首次在“愷撒的物”與“上帝的物”之間作出了二元分割。他承認了王權的範圍,但以確認上帝的權力範圍爲前提;他肯定了上帝的權力範圍,但也爲王權留出了地盤。這句話的前後兩部分是相互限定的,耶穌採取的是二元主義而非一元主義路線。

耶穌的這句話構成基督教二元政治觀的教義基礎。如有的學者指出的,耶穌的這句話“表達了基督教首要的政治原則”。然而 ,耶穌只是在原則上區分了“上帝的物”和“愷撒的物”,耶穌的訓誡需要後世神學家們的闡釋和引申,才能成爲基督教關於神權與俗權關係的普遍原則。

在君士坦丁之前,教會與國家間處於敵對狀態,教會神學家還不可能企望在合法的體制範圍內釐定兩者的權力界限。儘管有人力圖從早期教父的思想中挖掘二元主義的政治思想,比如G.卡斯佩裏以結構主義的解釋方法,確認“兩劍論”(精神之劍與世俗之劍的區分)出自奧利金而不是一般認爲的源於中世紀,但他的說法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實際上,只有在“君士坦丁革命”之後,教權與俗權在體制內的合法關係問題纔會真正提上日程。

在教會獲得合法地位後,面對教權被世俗權力吸收的危險,從君士坦丁時代到奧古斯丁時代,教會及其思想家們關注的重心在於維護教會的獨立,以及信徒的精神事務和宗教生活免受國家控制的自由。

教父們形成一種意識,即認爲政治秩序本身雖然是正義原則的一個表現,但同樣的原則也存在於另一種秩序中,即教會中。教會是塵世間相對獨立的秩序,它不存在於國家內部,而是與國家平行的。教會有自己的法律和原則,自己的行政權威,它們完全不依賴於國家。作爲外在於和獨立於國家的教會權威,教會與國家的關係是兩個獨立但又緊密聯繫的權力的關係。所以,儘管君士坦丁使異教國家變成了基督教國家,但教會領袖們一如從前,仍堅持拒絕承認任何世俗統治者在精神事務中的權力。阿奎利亞的魯菲努(Rufinus of Aquileia)在其編年史中保存下了君士坦丁在尼西阿會議上對主教們的講話。根據這個記載,君士坦丁非常清楚地確認了帝國權力在教會事務上的界限。他坦白地承認,他在精神事務上對主教沒有裁判權,而主教對全體基督徒卻有裁判權。魯菲努斯這段記載的歷史真實性無法確認,如果這段話並非君士坦丁所說,它至少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像魯菲斯這樣的教會人士的觀點